司馬越走了。

走得很乾脆,同時也走得聲勢浩大,一口氣帶走了四萬多禁軍,連原本安排在首陽山守陵的那幾千禁軍也給抽走了,一個都沒留。除了留下少數人馬給自己的心腹何倫、潘滔等人繼續監視天子之外,連宿衛皇宮的禁軍也抽光了。

不出意外的,洛陽城中的世家豪強爭相景從,帶領各自的家眷、奴僕、私人武裝,追隨司馬越離開洛陽,踏上了征討石勒之旅,人數多達二十萬之眾。他們這一走,整個洛陽幾乎空了,原本就冷清的大街現在別說晚上,連白天都見不著幾個人影。

不過,這個老烏龜倒是說話算話,真的將異力軍和薄盛死後留下來的那兩千烏桓騎兵留給了北宮靜。此外,由於大腿中了一箭,傷得很重,襄陽王司馬範也留在了新城,與他一起留下的,還有他那四千荊州兵。

這些軍隊加上北宮靜招降納叛所得,總兵力達到兩萬四千人。此外,涼州張氏也派來了一支援軍,兵力不多,就三千五百人。這支軍隊跟諸葛慧一樣,先是穿越河西走廊進入關中,再從關中經武關穿越茫茫群山抵達南陽,再經南陽北上,千辛萬苦才到達洛陽。這支軍隊人數並不多,但對北宮靜來說卻是極其重要,因為這三千五百人都是他目前最缺乏的重灌步兵。

是的,現在的他已經不缺乏騎兵了,但是優秀的重灌步兵卻缺得很,非常缺。新城、宜陽兩場大戰,涼州軍靠著涼州重灌步兵的殊死拼殺和李睿那些稀奇古怪的武器,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但付出的代價卻是大批優秀的步兵陣亡和傷殘,如今他麾下的重灌步兵已經湊不足三千之數了。這無疑是非常危險的,他最倚仗的就是涼州軍,而涼州軍的主力就是重灌步兵,重灌步兵的凋零意味著整支軍隊的中堅力量被極大地削弱,這種損失不是增加兵力就可以彌補了的。

他透過收編被俘虜的胡人中的羌族、氐族步兵,以及從乞活軍中招募,確實是大大擴充了自己的步兵隊伍,人數翻了一番都不止,但這沒什麼用。軍隊是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具備強大的戰鬥力,而一名統帥更需要花相當長的時間施展手段,恩威並施,才能讓軍士們相信這個老大是靠得住的,是值得追隨的。一支沒有經過嚴格訓練、將軍與軍士之間沒有培養起信任感的軍隊,是沒有辦法做到如臂使指的,帶著這樣的軍隊打打雜魚還行,想要擊敗強敵那就別想了。這幾百年來,帶著這種雜魚還能戰勝數倍於己的、士氣高昂的強敵的,也就韓信一個吧。北宮靜自問沒有韓信那樣的本事,也不想去玩什麼背水一戰,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想盡辦法增強自己的力量。

這三千五百重灌步兵的到來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了。此外異力軍那四千能將兩米長的斬馬刀掄得跟風車一樣的肌肉猛男的加入也讓他有了更多牌可以打。

斬馬刀可不是隻能斬馬的哦,斬人效果也很不錯的!

有了這些牌,他心裡總算有了一點底。

在司馬越走後,北宮靜上奏朝廷,認為司馬越臨走前將守皇陵的禁軍都調走了,現在皇陵沒有軍隊看守,實在危險,請求將麾下三千騎兵派往首陽山,代替被調走的禁軍執行守陵的任務。

對於這樣的請求,別說司馬熾本人了,連負責監視天子的何倫、潘滔等人也沒有阻止的理由,於是馬上就同意了。

北宮靜馬上就將那支烏桓騎兵給派了過去。

原本李睿的烏桓騎兵有兩千七百人,北宮靜考慮到自己實在沒時間訓練新兵了,乾脆將原本編入自己麾下的烏桓騎兵也一古腦塞過來,湊夠了三千六百人,全給李睿送了過來。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當然,也不能讓這些烏桓騎兵繼續披著那一微臭哄哄的皮甲跑到東漢魏晉歷代先皇的陵前來丟人現眼。好在老烏龜留在新安的軍械著實不在少數,北宮靜咬咬牙,從裡面精挑細選了三千六百副鐵甲,將這些烏桓騎兵給裝備了起來。至於武器,烏桓騎兵擅長持槍衝鋒,自然要給他們配備矛、槍之類的武器,不過馬槊就不要想了,這玩意兒太貴,產量也不多,北宮靜實在沒那個能耐把弄到近四千支馬槊給他們。他給烏桓騎兵裝備的都是長矛,四米長的那種。

即便是這樣,那些烏桓騎兵也很滿足了。要知道,北宮靜提供給他們的可是製作精良的積竹木柲矛杆的長矛。積竹木柲以硬木作芯,外面貼篾片,再用絲線或者革帶纏裹,然後刷上生漆陰乾。這種矛杆最大的特點就是剛柔並濟,就算用力踩也踩不斷它,而由單一硬木製成的矛杆,當長度達到四米之後,被人撅著猛踩一腳,百分之百要斷的————波希戰爭中,波斯步兵打急眼之後經常採取的招數就是用盾牌壓住希臘步兵刺過來的長矛然後一腳將它踩斷,然後希臘步兵就鬱悶了,沒有矛頭的長矛怎麼捅人啊?他們可沒有練成唐伯虎沒有槍頭也能把人捅個對穿的絕技!而這招對中國沒用,複合材料結構製成的矛杆你隨便踩,踩得斷算我輸!

這樣一支長矛可比他們以前用的那些破爛不知道強到哪裡去了。

北宮靜還將傅凝留下的那一百多名私兵也給李睿調了過來,這傢伙不止一次表示對這支能夠組成密集佇列持劍衝鋒的騎兵很感興趣了。也就那一百七十來號人而已,他想要就給他唄,北宮靜這個老闆還是蠻大方的。

這支騎兵在首陽山下巍巍列陣,長矛如林,甲光晦暗,讓人一望驚心。

李睿不無得意地向諸葛慧和北宮純炫耀:“怎麼樣,這的騎兵厲害吧?”

北宮純卻是一臉不屑:“一幫只會逞匹夫之勇的莽夫而已,給我七百涼州鐵騎,我兩個衝鋒就能將他們全部送回老家!”

諸葛慧說:“你讓他們動動看。”

李睿大聲發號施令,那幫烏桓騎兵很快便作出了相對應的反應。

諸葛慧直搖頭:“太散漫了,不折不扣的魚腩之旅。這種紀律散漫、配合差勁、只會逞匹無之勇的軍隊也就欺負一下同樣缺乏訓練的弱旅,真放到我外祖父那個時代,甭管對上三國中哪一國的經制之師,都只有被人屠殺的份。”

李睿:“……”

很不服氣,卻又不知道應該怎麼反駁。

不客氣的說,現在的軍隊別說跟三國時代那些身經百戰的勁旅比,哪怕是跟八王之亂前的西晉中央軍比,也遜色得多了————西晉中央軍比起三國時期來可是差了一截的。烏桓突騎放在這個時代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勁旅,但是扔到三國中後期,那根本就不夠看。這跟他們個人武藝、膽量無關,主要差距還是在紀律、指揮以及協同能力上,這些都是農耕民族賴以生存、發展壯大的東西,社會結構鬆散的遊牧民族是學不來的。烏桓人雖然長期聽命於中原王朝,接受中原王朝的徵調去征戰,從中學到了一些東西,但學到的只是皮毛,不然也不會在白狼山之戰中被區區五千虎豹騎一戰滅國了。

論到個人武力值,在身高體重相差無幾的情況下,除去極少數像項羽、周盤龍、周羅睺、李存孝天賦異稟的、能在萬軍之中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的奇才之外,絕大多數人在訓練過後其實都大差不差。為什麼由武力值大差不差的人組成的軍隊,有的成了令人聞風喪膽的虎狼之師,有的卻成了不堪一擊的魚腩之旅?說到底,差距還是在將領水平、部隊紀律、配合等等這些看不見的東西上面,而這些東西都需要花費海量的時間去慢慢積累、培養的。

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可不是說著玩的。

北宮純說:“這支騎兵交給我訓練,等我把他們練出個樣子了再交給你來折騰。”

李睿搓著手說:“那個……不用了吧?我覺得我就能把他們訓練好。”

北宮純睨了他一眼:“就你這半桶水的水平,讓你來訓練這些桀驁不馴的烏桓騎兵?我怕還沒等你把他們練出個樣子來,腦袋就先讓人家給砍掉了!”

李睿明顯不服氣:“我有這麼差勁嗎?”

望向諸葛慧:“我沒有這麼差勁的,對吧!”

諸葛慧說:“我勸你還是聽我父親的,別逼他以德服人。”

李睿頓時就打了個冷戰……北宮純的德,那是武德的德,他可吃不消啊!

毫無懸念的,他這三千六百名烏桓騎兵還沒有捂熱,就被北宮純給拿走了。不過在他據理力爭之下,北宮純還是將那在鐵門關之戰中倖存下來的一百七十名傅傢俬兵給了他。這小子對練兵有著莫名的執著,反正軍隊規模不小,撥百來號人給他玩玩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就當是給他練手了!

傅凝留下的這批私兵個個都武藝高強,給這小子當私人衛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泡麵加火腿,我在古代加冕為皇

心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