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墾殖軍團的人數越來越多,不得不在三個地方開設分營地,就近解決越冬問題。

“本來以為,周圍的各郡聽說這邊的情況,會把他們的流民趕過來……”國淵鬆了口氣,向劉備彙報,“沒想到他們根本沒有那麼做,而我們的流民也幾乎安置完成。”

安置得晚的流民,難免會受到一些影響。

整體九成九加入墾殖兵團的流民,如今頑強的活了下來。

只是考驗並沒有完畢,從小雪開始,到第二年開春這段時間,才是最嚴峻的時刻。

“畢竟我們成立墾殖兵團,訊息至少遲了五天傳遞到周邊。”張和笑道。

時間已經進入冬季,若周邊各郡把流民驅趕過來,來的路上可能就會出現大量凍死的情況。

肆意驅趕流民,導致大量百姓凍死,就憑這個,就算不丟官以後也別指望能升官。

但凡有點政治智商的,最多派人告知流民,這邊有墾殖軍團的事情。

可下面的流民哪怕相信這件事,也不好輕易離開,畢竟已經入冬,他們不敢賭!

自願不行,‘被自願’也不行,各郡要麼不管,要麼只能學劉備搞墾殖兵團。

不管結果如何,都不會為河間國帶來太大的壓力。

“達道,莫非你一開始就想好的?”劉備若有所思,畢竟事情有些太巧合了。

“大哥,達道是什麼情況下提出這建議的,你又不是不知道。”張飛抗議了。

關羽和太史慈點了點頭,張和早先十幾天忙著制甲,根本不關心郡中政務。

只是想要多弄點肉食,偶然知道流民安置問題,才提出這建議的。

“達道,很抱歉。”劉備主動道歉,自己的確可能太敏感。

就算張和真的故意,也是站在自己的利益進行思考,自己還要謝謝他才是。

“要說這件事,背後大概還有使君在幫忙?”孫乾若有所思。

他一說大家才反應過來:對啊!皇甫嵩是冀州牧,是冀州的一把手,和劉備關係還不錯。

都不需要他出面,只需要各郡太守打聽一下,知道皇甫嵩和劉備的情誼,就不敢使壞。

唯獨張和清楚,皇甫嵩應該沒能幫上忙。

算算時間,他這個時期應該已經被擼下來了。

“只是現在有個新問題……”王修出面,“幾萬人姑且是安置完畢,問題這墾殖要怎麼進行?”

託黃巾之亂的福,郡國有不少空出來的土地。

劉備也是頭鐵,把所有權存在疑問的土地全部收為官田,這也是張和才知道的。

這個舉動,算是把河間國的豪族都給得罪一遍。

之所以沒有誰下黑手,怕還是忌憚皇甫嵩。

在這些豪強的眼裡,沒落宗親出身的劉備算個毛線!

“要說怎麼安排,應該是四位負責出謀劃策才是。”張和看向王修四人,若是連這個都處理不好,以後怎麼給你們加擔子?

總不能這年頭的官吏治政,主要是依靠民生和經濟的自愈能力,他們只需要默默守護就好?

四人有些尷尬,這是他們第一次治政,不讓下面的掾吏把自己架空,這就算本事。

具體落實政策,對他們來說是全新的領域,是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

就算他們天賦異稟,能迅速上手,也需要先把經驗累積起來才行。

“達道,你怎麼看?”劉備看向張和。

“不影響正常民生的情況下,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唄!”張和沉思片刻,“該耕種的耕種,該養殖的養殖。牲畜方面比起羊,豬更合適。吃得雜,而且閹割後就溫順下來,同時長膘也快……”

“慢著慢著……達道,這種事情我可沒聽說過!”張飛當即出面。

張家是涿縣最大的屠戶,可獵戶不來賣肉,自己也要有肉供應才行,所以也是有養豬的。

“我那鐵鋪有個豬圈,兄長就沒有去看過……”張和調侃道,“真虧你經常搶我紅燒肉吃,卻從來不問這肉是怎麼烹,用什麼肉烹的?”

就張和剛穿越那陣,哪有那麼多錢買野味,可又嫌豬肉髒。

於是自己買豬仔,遊戲化之後自己動手閹了,順便把手術經驗刷到初學(140/1000)。

最後在飼養方面遊戲化,平均一兩個月就養到四五十斤就宰了,主要是饞了。

再說家裡也沒冰窖,豬肉放不久,吃不完的還要醃製或熏製起來,養那麼肥也沒意義。

“哦,那紅燒肉就是豬肉烹的?”張飛頓時恍然。

“還有那九轉大腸!”張和調侃道。

“有沒有一種可能,那大腸是豬的大腸?”孫乾試探著問道,臉色很難看,王修甚至要吐了。

張飛倒還好,畢竟除了好吃,也沒吃出過什麼異味。

內臟菜色在張和那邊,也比較常見。

主要是內臟這玩意的價格便宜,尤其是豬下水,很多時候是搭著肉一起賣的。

“簡單來說,就是經過我的試驗,閹割過的豬更溫順,且容易長膘,很適合集中飼養。”張和眼看那四貨要吐,當即把話題引回來。

“原來如此,可騸豬這活計,怕還要達道教教他們才行。”劉備想了想說道。

“這個沒問題,我會指導他們幾次。扣除種豬之外,其他公豬都可以騸掉。”張和點頭。

“雞鴨方面呢?”劉備追問。

“要麼圈養起來,要麼在山林裡面圍上一圈,放養在哪裡也沒什麼。定期清理圈舍,免得出現瘟疫,同時可以考慮飼養地龍……”張和想了想。

“地龍也需要飼養?”王修有些詫異,那玩意不是隨便挖一挖就一大堆?

“雞鴨喂那玩意比較好長肉,幾隻無所謂,大量餵養還得專門飼養才行。退一萬步說,等地龍肥了,真到了沒肉吃的時候,好歹這玩意能吃……”張和感慨。

至少在許多末日文,尤其是地底生存文裡面,基本都是把蚯蚓作為主要蛋白質來源。

“這行嗎?”劉備真不知道,地龍還能養,看向四……三個文士。

簡雍就算了,自己都不知道他肯定也不知道。

“莫須有?”王修略作猶豫,最後試探回道。

孫乾和國淵也是默默點了點頭,對,莫須有。

慢著,為什麼在東漢聽到宋代的口語?

張和覺得有些迷幻,仔細想想還是別太深究好些。

畢竟據他所知,張角還真是落第茂才。這廝在太學時期,六次射策不中,回鄉學醫去了。

或許他應該堅持堅持,畢竟匡衡九次射策,才中了丙科,還不是順利出仕了?

劉備聞言,就知道三人也不知道,只能說試試。

反正地龍而已,養個十天半個月,成就成,不成就不成,也不耽誤什麼。

在這之前,在山林裡面抓點蟲子回來餵養便是,人多不用那就是浪費。

穀糠?開什麼玩笑?人都還不夠吃的,拿去餵雞鴨?!

只說張和提供不少思路,問題這些思路大多沒有經過確認,這讓四個文士很頭痛。

不用想也知道,自己肯定是要加班了。

偏偏沒有人抱怨什麼,畢竟這是非常重要的經驗,對治政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又要加班了啊……”卞秉卻是抱怨起來。

好吧,該抱怨還是有人會抱怨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和荊軻一起刺秦

紅塵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