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一代的兵法大家,張和有幸成為這個時代的名士,這變化甚至讓他有些措手不及。

哪怕已經想到,書本交給盧植,後者肯定會拿去圈子宣傳一番。

畢竟向圈子裡的人,介紹和宣傳自己的學生,也算是這年頭老師的義務之一。

張和不是盧植的學生,不過透過劉備這層關係,請盧植幫忙宣傳,他也不好拒絕。

沒想到的是能獲得漢帝的助攻,一下子混成名士,這就很意外。

“哈哈,達道,若非你已經投軍,只怕三公九卿都得徵辟你。”張飛大笑。

真就沒想到,這一代張家最先出息的居然是張和。

成了名士,就有了出仕為官的門票,過一兩年再補個孝廉,那簡直完美!

“別,成名士的可不止我一個。”張和謙虛道。

跟著著書的四人,自然也獲得一波名氣,更別說有兩個是鄭玄的弟子。

圈內甚至有人認為,這部書能成,多虧這兩人幫忙潤色。

至於王修和簡雍,首先他們的出身和名氣,大多認為他們是湊數的。

就算如此,他們兩個的名字,已經出現在士人的圈子裡。

只需要再拿出一些成績,那麼真正成為名士,也不過是遲早的事情。

“達道,要不你來當這河間國的長史?”劉備調侃道。

“大哥,我這點墨水你又不是不知道。”張和哭笑不得,“要說有資格,那得是子尼或公祐!”

這可沒亂說,要說文學功底最豐富的,還得是國淵和孫乾,就算是王修都還差點。

至於簡雍,這貨能不能專心處理政務和文書,都值得懷疑。

“憲和,你繼續擔任軍主簿,沒問題吧?”劉備看向簡雍。

“沒問題!”簡雍回應,軍中的事情好歹已經適應,官府那些政務的話,自己還要從頭學。

再說劉備以治軍征戰起家,側重點應該在軍隊,而不是在政務上。

“子尼為長史,公佑為主簿,叔治為功曹。”劉備大手一揮。

如今劉備已經是河間相,那麼任命自己的親信為吏,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唯!”三人回應,看得出來他們都很高興。

沒想到還是白身的他們三人,在投劉備後不到三個月就陸續有職務,還賺了一波名氣。

運氣好當個三五年小吏,然後舉孝廉調任,從此正式進入仕途。

當然從這一刻開始,他們也算是劉備的故吏,算是這一派系的人。

正常來說,劉備也不會壓著人不放,門生故吏越多,自己在朝廷才能站的越穩。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這個天下繼續穩定下去……

抵達國相府衙,完成交接,從這一刻開始,劉備成為河間國的國相,掌郡國軍政大權。

河間王劉陔繼任不過四年,不過卻是個不愛惹事的。

聽說劉備上任國相,還是個宗親,託人送來一批禮物,也就是這樣了。

郡王的限制很大,正常來說他們不能干預政務,甚至不能輕易離開封國。

偌大的封國對他們來說,就如同一個巨大的監牢一樣。

不過比起明代的藩王,已經好了許多。

劉陔沒有主動接觸劉備,劉備也沒有主動接觸劉陔,兩人都好像維持著某種默契。

但有些事情,卻是劉備必須要面對的,比如說千瘡百孔,十室九空的河間國……

“如今河間形勢,各位以為當如何是好?”劉備沒主意,他根本不懂治政,只能把文官都叫過來詢問,當然還有四個義弟。

“國相,為今之計,自然是主持好秋收工作,其他倒不太急。”國淵出面。

河間國看著破敗,但比起鉅鹿和魏郡來說已經好許多。

隨著零散的賊人被擊敗,地方世家豪族也開始補種,只要保證秋收順利,那麼撐死也只是減產。

相對鉅鹿郡那邊,今年怕是要絕收了……

“大哥,地方還有些零散的賊人,應該出兵維護好治安。各地做好宵禁,直至治安恢復為止。”張和也出面提議。

馬斯洛把人類需求分成五個等級,第一等級是生理需求,第二等級便是安全需求。

在張和看來,以華夏的實際情況來說,安全需求反而是在首位。

畢竟大家都窮的時候,誰多吃一口飯,都可能有危險。

安全問題得不到滿足,那麼生理的要求也很難得到滿足。

別看黃巾主力已經被擊敗,張氏三兄弟已經伏誅,大量零散黃巾到處遊走作亂,各縣鄉宵小趁機為禍一方。

不解決這個問題,經濟和民生很難恢復起來。

“有理!”劉備點頭。

實際政務沒有接觸過,可到底在涿縣,幫公孫瓚處理過許多首尾。

自然清楚那些遊俠,宵小不加以限制,對地方造成的影響。

略作思量,當即宣佈:“令各縣做好宵禁,流寇則由翼德和雲長率軍前去討伐!”

“喏!”關羽和張飛當即領命。

“子義,你和達道去接管郡國兵,順便精簡一番,不合格的一律不要。”劉備隨即下令。

“喏!”兩人紛紛回應。倒是張和暗暗鬆了口氣,不讓他處理政務最好。

接下來少不得就如何安置流民,保護秋收,冬季如何準備物資防寒什麼的,討論將近兩個時辰。

張飛是呵欠連天,關羽閉目養神也不知道睡著沒有。

太史慈是聽得津津有味,張和卻被迫時不時說上幾句,主要是劉備會主動發問。

越是提問,劉備等人越是發現,張和的學識很雜。

好像什麼都懂,只是什麼都不成體系。

有些想法,甚至在他們看來簡直是奇思妙想,甚至可以說是大膽。

最後連孫乾和國淵,都不免感慨:若張和從小能有個好老師,現在怕已是大儒。

會議終究是完畢,最後一件事情,就是劉備把卞秉派回涿縣,把家人給接過來。

大家到底安頓下來,接下來可能兩三年都要在這裡,也該把家人接過來享福。

至於宅子也託人物色一番,買不買另外說,好歹租一套下來,有個下榻的地方。

劉備最輕鬆,這國相府衙,前面是衙門後面是後宅,下衙之後往後衙一走,便是回家了。

“三哥,要不我們先去郡國兵營看看?”離開衙門,眼看天色還早,張和主動提議。

“也好!”太史慈點頭,這郡國兵到底要儘快接管過來,否則遲則生變。

來到軍中,發現這邊至少有三千餘郡兵,不過也可以說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不少是黃巾之亂,才響應郡國的招募入伍。

說是士兵,卻是一股江湖痞氣。

兩人進入軍營,拿出自己的符牌,在麾下士卒的鎮壓下,迅速接管這個軍營。

“什麼?你叫張郃?”張和來到其中一名軍侯面前,“好巧,我叫張和。我們名字那麼相似,以後應該多親近親近!”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詩神帶著槍炮去大梁

作者93140Uq1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