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郅支城

“投擲!”郅支城下,已經殺到這裡的張和等人,開始攻打這座城市。

組裝好的投石車開始投擲,臨時製作的衝車開始準備衝城。

這裡沒有甕城的構造,所以只要突破大門,那麼就可以長驅直入。

更別說那夯土城牆,也就四米左右。

要說這郅支城,還是北匈奴逃到這裡後修建的,名字來自郅支單于。

只是那麼多年過去,這裡也成為康居的門戶。

根據俘虜所言,這裡有人口五萬,士卒兩萬。

最後捱打了十鞭子,老實交代城裡就五千守軍不到,畢竟大部分的守軍,都已經被張和擊破。

實際不管城裡有多少人,對於眾將來說打就是了,正好缺戰功。

倒是不少人有些疑惑,張和怎麼聽懂對方說的話?

張和最初還真聽不懂,可他完全都能遊戲化,於是他專門學習一晚上康居語言,就會了。

不敢說聽寫順暢,至少聽清楚一些基本的語言,數字還是可以的,畢竟一晚還是太短。

投石車很輕易把大門砸壞,那麼接下來就是攻城時間。

張和以協從軍作為先鋒,步卒靠後,等殺出一條血路之後,交給騎兵進行最後的掃蕩。

“就是怎麼感覺,我們好像成了壞人?”張和想了想。

畢竟他這次可不是帶著大義過來的,而是純粹的侵略者。

“國與國之間,哪有好人壞人的說法,只有勝者和敗者的區別。”賈詡表態。

在大部分隨從人員的眼裡,殺戮大漢子民可以叫做不仁,這些化外蠻夷的命,就不值錢了。

倒是諸葛亮表示,儘量不要屠戮普通百姓,否則有違天和。

張和倒是想起來,火燒藤甲兵的時候,諸葛亮還感慨這做法有傷天和。

問題這火燒藤甲兵,本身就是演義的內容,諸葛亮有沒有說過這話,那還是兩說的。

所以此刻他這般說法,大概是為了趁自己的心意。

“那不是當然的嗎?”張和笑罵,“我們又不是殺戮為樂的惡徒,用不著屠殺百姓!”

真就無差別三光的話,那麼自己和那啥有什麼區別?

更別說普通人家能有多少財富,破銅爛鐵的自己也看不上,唯獨那些貴族和掌權者家裡,那才是富庶!

不多時,大軍開始長驅直入,張和跟在後面,並不著急前進。

畢竟他是王,已經是一個國家最大的統治者,不管多麼驍勇,地位也不會有任何變化。

反而是他越驍勇,下面的將士能分到的戰功就越少。

若他不小心陣亡,那什麼都完了。

等到他進入城池裡面的時候,這裡已經開始打掃戰場。

到處都是屍骸,地面更是血流成河。

戰爭必然伴隨著死亡和傷殘,張和選擇不看,收起自己的仁慈。

硬要說有什麼底線的話,那就是把死傷留給敵人,把仁慈留給自己人。

又不是聖母,無差別愛天下所有民族……

哦,聖母都做不到。

以天主教派為例,他們的仁慈也只是面對天主的子民,也就是說不在天主教覆蓋下的文明,不享受聖母的慈愛。

也就是說,聖母或者天主的榮光,也不過是他們用來發動侵略戰爭的藉口而已……

那麼想就沒錯了,聖母這玩意,古今中外都是那麼自私而且雙標的存在。

“將軍,這裡的貴族已經被控制,一個都沒有逃走!”不多時,龐德回來彙報。

“貴族殺光,掌權者讓百姓選擇,到底是殺還是不殺!”張和吩咐。

貴族不管是什麼國家,全部殺光都不會有錯。

這幫掌控著最多資源的存在,永遠都是一個國家動亂的根源。

殺光他們,甚至能讓康居國的民生,在戰後迅速提升,說不定還能來一次中興。

掌權者可能出身貴族,也有可能不是,讓百姓自己來決定死活。

好的官員留下來,不好的官員砍掉,講究的就是一個民主自由。

“稍微打掃一下這座城市,我不希望這裡的百姓被瘟疫影響。”張和下令,“我們大概在這裡呆兩天左右,在我檢視完畢這裡的文獻之後。”

要說這邊的文獻並不多,從這裡開始他們用已經不是竹簡或者紙張,而是羊皮紙,當然廉價的還有陶板和木牘。

文字很生僻,已經不錯了,至少不是結繩記事……

有記載的大城市有五座,乃五小王的國都,分別是:蘇城(史國)、附墨城(居霜你迦國)、窳匿城(石國)、罽城(安國)、奧鞬城(貨利習彌國)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城邦,不過郅支城這邊沒有過多的描述,只有一些文書裡面,有介紹周圍的小城市,畢竟有貿易往來。

康居國曾經很強大,不過那是班超所在的年代前後。

如今的康居已經逐漸沒落,可以認為是資源分配已經結束,再加上多少有些聯邦制的意思,所以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內鬥永無止境。

可以說外憂內患,並且逐漸走向沒落……

張和雖然是三國迷,不過不代表他知道三國以外,尤其國外的這些勢力情況。

尤其在進入康居開始,所有的情報只能一邊進攻,一邊去查探。

也多虧他開掛,學習能力有些過於恐怖,否則的話未必能做到這點。

只能想辦法,一點點的找翻譯。

就和之前那樣,找個懂大宛話的康居人,藉助懂漢話的大宛人進行轉譯。

之後到了貴霜帝國,一樣是找個會說康居話的貴霜人……

這樣很麻煩,但這是瞭解對方情況的唯一途徑。

情報是否有問題,或者說轉譯是否有問題,只能憑直覺去判斷。

畢竟也沒辦法指望,對方在十天半個月,就把漢話給學會了。

“將軍,倉庫裡面發現一些我們沒見過的作物……”張任過來彙報。

“哦,我去看看!”張和放下手中的陶板,跟著過去看看,主要是也的確需要休息。

不斷的遊戲化去學習,大腦已經有些負荷嚴重。

透過遊戲化的休息能一定程度緩解,問題那種膩味的感覺,卻是無法消除的。

就如同刷了三天的試卷,哪怕是小學加減法,那也能讓人噁心。

實際到了倉庫,看到張任所謂的作物。

張和仔細檢視,本來已經有所猜測,實際接觸後,更是證明心中所想。

“這裡的是椰棗,含糖、油脂和蛋白質,在這邊也作為口糧,更適合製作甜品。這邊的是油橄欖,用於榨取橄欖油。”張和說道。

不如說地中海那片區域,主要的植物油好像就是橄欖油。

不是說花生油不吃香,而是橄欖油在古希臘宗教裡面,帶有一定的神聖地位。

在羅馬人的沐浴文化中,橄欖油是健康和美容儀式的一部分。

古希伯來人認為國王必須塗上閃亮的橄欖油,才是名副其實的真命天子。

不知道為什麼想到這個,張和會下意識想到金閃閃。

“從今以後,我們少不得要和這兩種作物打交道……”張和提醒道。

“屬下明白!”張任回應。

對張和為什麼瞭解這兩種作物,就懶得深究下去。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

<BR />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我的未婚妻是位將軍

三維作家

在路上 1946

太平紳士希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