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大戰前夕

有些人真就挺過分的,畢竟活人沒辦法向四人追責。

更別說也的確沒有證據,說鮮卑現在有的技術,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活人要給死人買單,換了誰都不會高興,關鍵這玩意還沒辦法賴單……

目前而言,前線這邊自己麾下兩千人,龐德麾下兩千人,牽招麾下兩千人。

算上本地的守軍,也有一萬戰兵。

把後勤輜重什麼的算上,四五萬人那肯定是有,號稱二十萬大軍也是可以的。

不如說這才是基本常識,再大的會戰,戰兵有那麼三四萬人已經頂天了,傾國之力另外說。

以五萬戰兵為例,那輔兵民夫就要十萬到十五萬以上。

大量的糧食,在運輸過程中,每天可都有近二十萬人在吃飯。

也就是說糧食在運輸過程中,已經出現損耗,而且是數萬人,十數萬人級別的損耗。

這不是一州的糧食能支撐的,必須要從全國各地運輸過來,這也意味著,這些糧食在運輸過來的期間,本身也會出現損耗。

就算這樣,還要確保地方不會貪墨。

否則先不說正常損耗,先給你漂沒四成都是有可能的。

各地調集軍隊過來,各部將領互相本來不統屬,又想著爭著立功。

這倒還好,最擔心的是還互相拖後腿,免得別人先立功。

基本上超過兩萬人以上的大作戰,沒有個能鎮壓全場,且大家都信服的主將,那這場仗還沒開始打,士氣和軍心已經變得很糟糕。

“長城之外這一片挺好,至少目標挺明確的……”張和看了看輿圖。

定襄那邊的長城,基本都是沿著山脈建設,所以鮮卑基本不會從那邊過來。

於是每次南下,都走雁門這邊的關口,也就是從平城縣(後世大同)以北南下。

打得過,大同以南一大片平原,向東幾乎整個代郡,大半個上谷郡都能打下來。

尤其這裡群山環繞,只要扼守要道,那麼反而是大漢北上會受阻。

打不過,向北經後世的烏蘭察布市進入草原,大漢有本事就追過去。

在幾乎沒有地標的草原,若沒有指南針,方位都會變得模糊。

草原的縱深太大,敵人隨時會在任何方向出現,甚至饒過本部攻打後方。

也就是說,攻打草原不僅最好有帶路黨,同時還要有足夠的定位儀器。

就算這樣,也不適合長途推進,最好是建設營寨,哨所,然後一點點推進。

一路不穩妥,最好是三四路同時進發,壓縮敵軍的活動空間。

從張和的角度來說,最好是就是一邊打,一邊發展,後世在這裡有不少的縣市,可以參考這個位置,一點點推進過去。

當然只是參考,畢竟時代不同,水文情況也不同。後世的縣城可能有河流經過,這個時代可未必會有。

實際人工渠這種灌溉專案,也可以考慮開始,尤其草原上有足夠多的勞動力。

這次對方來得也正好,帶路黨這不就送上門來了?

敵人目前所在的位置,距離平原區域還有四十里。

兩側山脈居多,不說有多麼狹窄,至少數千騎兵,外加幾千步卒可不怎麼施展得開。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對方的輜重。不是板車運糧,而是驅趕大量的活體牛羊,也就是說在行軍方面,他們那邊比自己這邊要輕鬆許多。

更別說隨軍會帶上一批母馬,不僅可以馱一些物資,還能趁著間隙完成配對。

生產之後,還能產出馬奶來作為糧食的補充,或者製作成乳酪。

換個角度來說,戰利品裡面會有一批母馬,雖然張和不太看得上鮮卑那些偏矮小的馬。

可必須承認的是,關外的草原太遼闊,同時越往北越冷,冬天的風雪越大。

遼闊到要在上面生活,馬匹不能太高大,否則承受不住風雪。

不能太嬌貴,因為草原太貧瘠。

耐力必須要高,否則的話無法支援長途移動。

鮮卑馬,或者說後來的蒙古馬,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進化而來。

不如說不是這樣的馬種,在千年的歷史裡面,逐漸被草原的環境所淘汰。

與此情況相同的,還有云南的滇馬。

滇池自古產馬,交州計程車燮就透過南中蠻獲取滇馬,更獻給孫權三千匹。

從這個角度來說,牽招麾下的西涼馬,短時間作戰能完爆鮮卑騎兵。

若是長途奔襲,那可能反而不如對方。

要真正征服草原,得從馴化培養鮮卑馬開始。

“花個兩年育種吧……”張和若有所思,這事情換了別人太磨嘰。

“什麼?”牽招似乎聽到什麼,詢問道。

“沒什麼,明天開始準備準備,然後就直接打過去!”張和下令,“我不喜歡被動防禦,先把這批胡人給滅掉,然後把雲中等郡拿回來,今年任務有點重,沒問題吧?”

“當然沒問題!”牽招回道,他巴不得打得更厲害一些,這可都是戰功。

“去個人,給鮮卑帶一句話過去。明天之內歸順朝廷,同時歸還雲中三郡,最後把漢人都給釋放,否則後果自負。”張和吩咐。

“他們不可能聽話。”楊浪嘀咕道。

不用想也知道,這傳話的人,自然是夜不收。

“那就後果自負。”張和回道,“到時候被教訓慘了,勿謂言之不預也!”

張和就沒指望他們會投降,激怒他們更好,然後想方設法投入更多的軍隊。

那就省了不少的事情,直接一口氣滅掉對方就好。

說起來,這次鮮卑是一口氣南下,步度根、軻比能和東鮮卑聯合都來了。

幽州那邊是張遼負責坐鎮,馬超也在那邊,要說也差不多了。

也不止是他們兩個,上萬人在那邊鎮守,校尉、軍司馬和別部司馬什麼的加起來也有好幾個。

只是大多不是比較出名的歷史人物,又或者可能是張和忘記有那麼個人物,所以不太在意。

第二梯隊他比較熟悉的,也就是孫禮一個。

傍晚的時候,夜不收的人回來了,多少有些狼狽。

對方自然拒不投降,甚至覺得漢軍在嘲笑他們,於是差點把派去的人給殺了。

楊浪過來彙報的時候,難免就帶著三分怨念,因為那個去傳話的就是他。

問題張和也不知道,是這貨親自過去,也不會道歉,不訓斥已經不錯了。

身為夜不收的統領,親自犯險,甚至差點回不來這點,可是很不理智的。

休整一晚,期間張和順便去看了看卞秉的工作情況。

也就去了一個時辰,簡單翻閱一下檔案。

娼家出身,沒什麼家學,完全依靠後天培養的情況下,卞秉的天賦幾乎到頭了。

他不屬於那種,拼命工作回來,還硬生生擠出一兩個小時學習的型別。

不如說僅僅是把雁門的治政處理好,他已經竭盡全力。“這孩子,就算去長安,撐死也就是個尚書侍郎……”張和嘆了口氣。

沒必要更進一步了,鞏固好當前就好。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

<BR />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父皇,這真是最後億張底牌

石頭會說話

無敵大剪刀

快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