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情況不對

破了?不如說破不了才奇怪吧?

張和並不覺得,那麼點事情太史慈也需要向自己求助。

放下手中的戰報,看向校場上。已經投降過來計程車卒,已經開始整訓。

他們本來已經是職業士卒,稍微適應新身份,基本就能送去前線,交給太史慈統御。

前線在決戰,多少人手都不夠,本來是那麼想的……

“也就是說,袁紹派人找上門來,希望你們能歸順他們,然後襲取沾縣?”張和看向眼前計程車卒,這是太行山那邊,尹奉派來的。

根據尹奉的彙報,有袁軍的人,暗中聯絡五鹿和白繞,兩人向他彙報這件事情。

於是派人過來告知沾縣鎮守的吳懿,最後彙報到自己這邊。

所以問題來了,為什麼不是尹奉派人來彙報,而是吳懿派人過來?

畢竟從級別來說,尹奉的職位要比吳懿的要高。

自己讓吳懿鎮守沾縣,主要是擔心敵軍突襲太行山據點成功後,長驅直入的情況下無人阻擋。

到時候,他們可是能順水北上,直取晉陽。

不得不說,常山的確是個隱患,尤其呂布原本就駐紮在那裡。

好訊息是呂布今年殺向涿郡,正式和公孫瓚開戰,主力不在冀州。

不過這是朝廷和趙漢開戰之前的事情,之後到底會不會轉向難說。

不過就算他們要轉向,也要問問公孫瓚同不同意。

袁紹本來就比歷史衰弱許多,呂布也差不多。

優勢是呂布吸收李傕郭汜的殘部,也就多了三千西涼騎兵,同時還有一千左右的飛熊軍。

更別說,還有數千匈奴騎兵在袁紹那邊當客軍,袁紹有不少選擇餘地。

倒是兗州和豫州完全沒打起來,自己這邊,二哥和兄長是奉旨不主動出戰。

可袁術和曹操居然沒有打過來,這倒是有些稀奇。

安逸,太安逸了!

不管是袁紹、袁術還是曹操,可都不是劉璋或劉表那樣,只知道擺爛的存在啊!

尤其是他們麾下,還有不少優秀的文士,為他們出謀劃策!

更別說現階段,曹操要繼續擴充地盤,向南向北都是盟友的話,那自然只能向西了。

是因為朝廷正在和袁紹開戰嗎?袁紹贏了,曹操趁機長驅直入,好幾路大軍一起瓜分關東,司州甚至是幷州這邊的地盤。

若袁紹輸了的話,就可以揮軍北上,搶佔袁紹的地盤。

於情於理,現階段觀望才是最合適的。

白熱化?

白熱化的時候,他們自然會履行盟軍的基本職責,畢竟白熱化就意味著雙方的極限都在這裡,他們就會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透過思考遊戲化,張和大概能理解曹操他們的想法,大概……

從邏輯來說,這顯然是最符合結果的,當然也有些不太符合邏輯的情況。

比如說誰突然衝動一下,有些明顯不應該做的事情,卻還要執意去做什麼的。

到時候僅僅是擦屁股,就有的忙活了。

“問題我們過去的話,這邊誰來鎮守?”張和看向眼前這些整編過來計程車卒,不管怎麼看,都不可能允許他們在這裡鎮守。

表面上多麼服帖,關鍵時刻說不定會掉鏈子。

這邊出問題的話,太史慈回來的路可就要沒了,糧道也跟著斷了。

只是想到袁紹可能會奇襲沾縣,到底能不能放心把那邊交給吳懿或尹奉,張和心裡沒底。

“告訴子遠,每三天把情況彙報一次!”張和下令,他決定相信尹奉和吳懿。

至於原黑山軍的三千人,也只能放心他們了。

太行山是他們的地盤,若是他們要造反,尹奉也只能放棄太行山,退守沾縣。

“前線情況怎麼樣了?”送走吳懿的信使,張和少不得回頭關注太史慈這邊。

隨著距離越來越遠,換馬不換人也需要三個時辰左右,才能傳遞一次訊息。

信鴿體系還沒有建立,情報的傳遞是個很大的問題。

“暫時還沒有訊息傳回!”隨軍長史回道。

雙方似乎已經在邯鄲城外相遇,並且開始結陣。

從上次彙報過來的訊息,袁軍透過一次次關卡的戰敗,弄明白太史慈部的進攻模式。

於是成功建造出名為盾車的防禦武器,在防禦投石車和弩車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

同時可以掩護本部士卒向前,弓弩在這些盾車方陣面前,也變得很被動。

尤其盾牌前面還有尖刺,也就是說這盾車還起到拒馬的效果,騎兵的衝鋒也會受阻。

張和隱約記得,盾車好像是明末滿人發明的。

用厚木板包覆牛皮、鐵皮複合而成。

這樣製成的楯車“小磚石擊之不動,大磚石擊之滾下,柴火擲之不焚”,具有較強的防禦力。

大概是被自己這邊的攻城器械打得沒脾氣,居然是逼得袁紹提前把這玩意發明出來。

以盾車在前,士卒躲藏在後面,藉助人力和地力進行防禦。

不能說有效防禦弩車和投石車,防弓弩卻是沒有問題的。

正是這種盾車投入戰場,在沒有有效突破的辦法之前,不好隨便進攻。

對方只要稍微變陣,這盾車陣就能結成一個簡陋的營寨,讓人無法輕易靠近。

又可以透過變陣,來引導敵軍士卒的前進,除非他們無視這些盾車,直接翻越過去。

不過基本這樣做計程車卒,會被突刺而來的長槍刺死。

從兩輛盾車中間傳過去,那麼就會被左右兩側的敵軍包夾而死。

唯一的出路,就是從左右兩側包夾過去。

於是剛剛繞過去會發現,兩側會有大量的弓弩手。

剛過去,箭如雨下,轉眼覆蓋自己這邊。

自己這邊,弓弩則很受限制,尤其是弩矢,拋射可能還有些效果,不過看不到盾車後面的敵軍,這意味著很難瞄準。

就是不適應這種打法,太史慈暫時和袁紹本部僵持下來。

袁紹那邊也不輕鬆,就算有盾車,可論士卒的精銳,以及將領的優秀程度,太史慈這邊遠勝他。

“不對啊!”張和突然意識到什麼,“袁紹麾下還有高覽和顏良兩名大將,他們沒有出戰?”

尤其是麴義,他麾下的先登死士可不是強弩手而已。

攻城略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更別說從以前收集到的情報來看,河北四庭柱,少了張郃,於是把麴義補充進去。

扣除高覽,顏良,文丑和麴義這四庭之外,還有韓瓊這正樑柱。

結果這四個大將,居然沒有出現在正面戰場,總不能是袁紹怕他們陣亡,故意不讓他們出戰?

至少四五千大軍,他們到底去了哪裡?

果不其然,過了兩三天左右,吳懿發來急件。

說是尹奉派人來求援,言敵軍突然從上艾殺了過來,如今正在太行山與尹奉部交戰。

吳懿奉命鎮守沾縣,更知道沾縣的重要,所以要不要去支援,他拿不準主意。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三十六計看來真就被大家研究透了。”張和感慨。

無奈之下,只能向太史慈彙報,讓他派人過來接管這邊的防務,自己準備過去支援。

白天出去家庭聚餐,下午四點回到小睡一會,六點開始碼,算上早上碼的一章,好歹搞定今天的部分。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BR />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樓之如畫江山

二手電瓶

三國之賊駙馬

我愛冰兒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