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流星索

丘力居還真沒見過這樣的人,明明打了自己的人,居然還惡人先告狀。

事情的經過他大概也清楚,無非是依附他的某個部族,打算趁著回去之前多撈點。

可能真就不小心,劫掠到公孫瓚的車隊,導致對方反擊過來。

可真要算,自己南下劫掠開始,就有對的地方嗎?

沒有!

那麼本單于的人死在你這裡,自己不給人家一個交代,那麼以後誰還願意依附本單于?

“無需多言,既然你們大漢那麼沒有誠意,那就付出代價吧!”丘力居高呼,“結陣,隨我衝鋒!”

要說烏桓突騎可都是在烏桓人裡面招募,那麼多年下來,多少騎兵相繼退役。

他們退役回去之後,是獲得漢籍留在漢地居住,還是回去?

自然是有人回去的,然後把大漢的練兵技巧帶了回去。

要說大漢有兩千烏桓突騎,那麼烏桓那邊如今到底有多少烏桓突騎?

一個兩個都知道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可招募外籍僱傭兵的時候,也不見誰跳出來反對。

真就以為烏桓一輩子給大漢當小弟,而這小弟如今卻開始向老大哥露出自己的爪牙。

眼看丘力居部發動衝鋒,關羽和公孫瓚已經率軍朝著兩側殺。

只是兩千輕騎在七千烏桓突騎面前,顯得有些單薄。

公孫瓚麾下還有部將嚴綱和王門,如今在劉備部側翼。

他們麾下都是家兵,訓練度不太行,不過忠誠度方面沒問題。

丘力居的想法也很簡單,他不清楚對方有沒有大黃弩,就優先朝著輕騎兵那邊殺過去。

只要沒有機動性,那麼剩下的步卒,基本就任他拿捏。

“拿流星索!”關羽高呼一聲,騎兵們紛紛拿下腰間的流星索。

以最外圍的一圈士卒為主,旋轉起來,然後朝著敵軍所在投擲過去。

當對方意識到什麼,打算勒馬的時候,流星索已經飛到他們的馬腿上,並將其纏繞起來。

馬匹立刻重心不穩,整個向前倒地,本身就成為後續騎兵的障礙。

烏桓要說應該是漁獵民族,準確的說鮮卑也是,屬於從山裡走出去的民族。

只是長期的草原生活,才逐漸學會遊牧和馬戰。

在騎術方面,烏桓的騎術自然比不上更早崛起的鮮卑。

面對一大批倒地的友軍,速度不免受到影響,公孫瓚可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於是猛地朝著側翼殺過去,不到五十米,身後上百名騎兵突然彎弓射箭,多少造成一些騷動。

隨即以公孫瓚為首的輕騎兵,轟然衝入敵陣之中,把有些渙散的烏桓軍,進一步撕裂開來。

他到底統御過烏桓突騎,烏桓騎兵什麼特點,都瞭然於胸。

既然已經知道要和烏桓戰鬥,他就針對烏桓突騎的特點,專門訓練一批擅長騎射的輕騎兵。

在他的構思裡面,這支騎兵以白馬為主,名字都取好,叫做白馬義從。

為什麼是義從,字面上就能看得出來,這是他的私軍!

“這莫非是白馬義從的雛形?”張和見狀也是一驚,本以為這支軍隊會消失,沒想到居然到底還是出現在公孫瓚手中。

可能是公孫瓚混得不好,沒有辦法弄到那麼多的白馬。

不是白馬,那自然看不出是白馬義從。

不過話說回來,聽說歷史上白馬義從有三千,就算只有一千,那就至少要兩千匹以上的白馬。

考慮到商人知道他的喜好,故意漲價的情況……

公孫瓚佔據幽州那幾年,經費不會都拿來買馬了吧?

若是這樣,那麼這‘窮兵黷武’四個字,還真沒有冤枉他……

與此同時,關羽這邊的第二輪投擲開始。

他麾下可有一千騎兵,每個配備一到兩個流星索,完全可以絆倒對方几百騎兵。

流星索的製作也簡單,基本就一條繩子,兩頭拴上石頭就好。

投擲出去後,利用離心力纏繞在馬腿上,使其失去重心絆倒。

被騎射剋制,不過二十米內還是能稍微有些作用。

以近戰為主的輕騎兵,配上投石索克制對方的騎兵,同時裝備三把飛斧作為中等距離作戰手段,這是張和提出的建議。

可能大部分手段,戰場上未必有機會用上,但不能沒有!

什麼時候應該用什麼戰術,關羽負責判斷,這是他成為大將的根基。

張和只是在‘允許的範圍內’,擴充戰術的操作範圍,供關羽參考。

“卑鄙!”丘力居真沒見過這樣的手段,只是兩塊石頭一條繩索,居然能產生絆馬索的效果。

“…………”關羽驟然策馬,朝著丘力居殺了過去。

張和曾經和他說過,對付胡人,用什麼手段都不卑鄙。

更別說流星索本是通常手段,關羽更覺得有什麼。

不說話,只是不想說,插標賣首之輩,何必和他廢話?

“擋住他……”丘力居只覺得一座小山,在朝著自己壓過來。

關羽身高兩米以上,騎馬之後感覺更加巨大。

他那武聖氣質也在慢慢養成,戰場廝殺鍛鍊起來的戰意和殺意,給丘力居一種直面巨人的錯覺。

不得不說,你一開始就不應該分兵。張和不由得感慨。

七千騎兵,兵分兩路朝著關羽和公孫瓚殺去,結果因為驟然減少一半人手,在被流星索和弓騎兵牽制之後,隊伍出現混亂,反而更容易被鑿穿。

要說關羽那邊,還有飛斧沒有用出來,同時還有三四百的騎兵沒有用流星索。

這玩意真正的作用,就是讓更多的騎兵倒地,然後形成‘路障’來分散和打亂敵軍的陣型。

就現在這亂哄哄的陣型,面對關羽的衝鋒,在缺乏遠端作戰手段的情況下,伱們到底要拿怎麼阻止他的衝鋒。

你們得意的速度優勢,已經沒有了啊!

人數優勢還在,可失去速度優勢,且陣型混亂的烏桓騎兵,根本不足為慮。

他們或許在大漢這裡學會了戰陣,可大概沒有學過如何應付緊急情況。

以部族為核心構築起來的軍隊,本來就是多個陣營構成。

順風局的時候能團結一致,一旦情況逆轉,各部族的首領,大概就要有一些小心思。

比如說,有兩千騎兵主動捨棄本部,朝著劉備這邊殺來。

圍魏救趙?

不如說,他們居然沒跑?

只是,歡迎光臨!

肉眼可見,朝著自己這邊跑過來的敵軍騎兵,在走到某個範圍之後,不少馬匹似乎踩到什麼,吃痛治下身形開始不穩,最後轟然倒地。

連烏桓騎士本身,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直至到坐騎突然異常,然後就被甩在地上。

“放箭!”太史慈一聲令下,弓弩手紛紛攢射。

敵軍的速度開始放慢,這可是射箭的好機會!

一直很好奇,若東漢開始組建烏桓突騎,那麼這些突騎士卒退役之後,是回烏桓那邊,還是留在漢地或者漢籍?如果是前者,那不是說烏桓的作戰能力,完全是東漢自己培養出來的?

流星索上本書寫過,用來絆馬還是很不錯的,主要沒什麼技術含量。

劉備麾下原本就有投石兵,把投石換成流星索,倒也不浪費練出來的投石能力,不過這玩意也不難練。

看來今天真要八點才能睡覺了……但好歹把第三章趕出來了。

實際有那麼一兩章存稿,可我不想發,會有依賴症,人也會懶下來。

再說,或許某天有什麼急事無法更新的,總有什麼能發上來才行。

你們也不希望我斷更對吧?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

<BR />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十歲當攝政王輔佐女帝,裂了啊!

月下買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