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說媒蔡琰

兄弟有難,當兩肋插刀。

張和的婚事問題,自然幾個兄長也是特別關心。

可要說良配,那也的確沒有,就張和現在的名頭,除非是士族女,否則的話沒什麼幫助。

倒是張家擺了一桌,邀請劉備等人喝酒,算是完成納妾的步驟,納卞玲瓏為妾。

卞玲瓏孃家那邊,也就卞秉過來飲宴。

卞玲瓏的父母,依然留在張家老宅那邊,說是呆習慣了,不想亂跑。

最後張和做主,把那鐵鋪轉給張遠,還他一家自由身,也算安卞玲瓏和卞秉的心。

張飛對此是支援的,以張和現在的資產,把那鐵鋪買下來完全不成問題。

再說本來就是他託管於張家,他要拿回去也沒人能過問。

尤其他這個族長都不過問,誰敢過問?

“公孫瓚之妹,前年七月生了個男孩……”劉備突然說了句。

要說當時公孫瓚的確是有打算,找人接盤自己的妹妹。

一開始不知道她有孕,就把目標打在劉備和張飛這邊。

後來知道這事,就想著要不找張和接盤。

如今孩子生出來,是個男孩,公孫瓚已經動用關係,去和嚴家交涉。

最後嚴家認可這孩子,不過孩子還小,再加上家主已經更換,就沒有抱回來養。

作為代價,嚴家無條件支援公孫瓚,新家主嚴綱投入公孫瓚麾下。

同時嚴家的姻親關靖,也投入公孫瓚麾下。

“公孫瓚之妹就算了……性格不合!”張和當即拒絕,這買一送一不賺反虧。

“說起寡婦,洛陽倒是有個非常出名的寡婦。”牽招過來,“經學大家蔡邕的長女琰,表字昭姬,是生命在外的大才女。只是剛剛嫁給河東衛仲道,在新婚前夕就沒了,最後被趕了回來。”

要說公孫氏還好,好歹是在行房過程出問題,還留下個遺腹子。

蔡琰更狠,還沒過門就剋死丈夫。

要說這年頭要出名,應該有不少人對蔡琰趨之若鶩才對。

可蔡琰心灰意冷,再加上蔡邕不知所蹤,她的婚事就一直擱置。

實際真要論起來,沒名氣沒才華的人家看不上。

有身份有背景的看不上她這望門寡,尤其還是個才女,夫妻關係一定不和睦。

還有就是蔡邕這問題,蔡邕是被流放到朔方的,結果他卻半路跑了,不知所蹤。

劉宏沒有任何表示,但很難說以後不會有表示。

誰都不願意和蔡邕有瓜葛,於是都避開蔡琰。

牽招也是說完,才意識到這點,連忙閉嘴。

卻沒發現,張和雙眼一亮,他是真沒想到,這個時期蔡琰已經寡居在家。

那麼個歷史美女,而且年紀也差不多,自己沒理由錯過。

“怎麼,感興趣?”張飛看向張和,“要說你是兵法大家,她飽讀詩書,也算是良配。只是她那父親,唉……”

“無妨,反正怎麼牽扯,大不了我辭官。”張和回道,“有大哥在,我害怕沒機會復起?”

“怎麼,你以前知道蔡昭姬?”劉備疑惑的看向張和。

“我總要成婚,可年齡家世合適的沒幾個,難得遇到,那為什麼不要?”張和反問。

主要他清楚,蔡邕其實是躲到吳郡,過程可能是走泰山羊氏的關係。

羊氏家主羊衜娶了蔡邕的小女兒為續絃,雙方也算姻親。

在羊氏的幫助下,蔡邕來到江南,還收了個弟子顧雍,在顧家噌吃噌喝,透過羊氏瞭解時事。

劉宏沒有追究他擅自離開,也看得出對蔡邕是寬厚的。

什麼時候條件允許,還是能復起的。

可蔡邕大概也沒想到,劉宏至死都沒有能啟用他,反而是董卓徵辟了他,最終也因此而死。

換個角度來說,把蔡邕叫過來給劉備幫忙,治政也好,治學也好好歹是個人才。

運氣好,把顧雍也忽悠過來,那可是孫吳的丞相啊!

“這樣啊……”劉備點頭,“那我請恩師說媒,看看能不能成!”

嚴格來說蔡琰有些隱患,不過對張和來說也算良配。

隱約也覺得,自家五弟好像喜歡清白的女子,話說回來,誰不喜歡呢?

流行娶寡婦,娶生產過的寡婦,也只是為了確保第二胎能順產。

現代人看重第一胎,可這個時期的人,更看重的是第二胎。

畢竟第一胎難產,導致母子雙亡的情況太多。

已經生產過一次的,第二次就順利多了。

娶妻納妾到底是為了繁衍,否則偌大的家族沒人繼承怎麼辦?

扣除家族利益聯姻的情況,接手寡婦真算不上什麼。

別人說媒分量可能不夠,盧植親自說媒的話,那麼蔡琰怕也要考慮考慮。

張和也不希望蔡琰繼續守寡下去,否則到時候被董卓裹挾去長安,路上遇到南下劫掠的南匈奴軍隊,被拐過去居住十幾年。

更糟糕的是,他和左賢王生下的阿虎和阿豹,實在讓人懷疑這阿豹是不是劉豹。

如果是的話,那麼她可是趙漢建立者劉淵的祖母了。

換個角度來說,至少自己讓劉豹和劉淵沒辦法出生……

就算出生也沒什麼,反正得不到蔡琰的教育,也成不了氣候。

“那麼事情就這樣定了!”張飛點頭,他這是以張家家主的身份,來確定這場婚事。

說完,卻是看向太史慈,揶揄道:“子義,這下可就你一個單著……”

“大丈夫何患無妻?”太史慈當即拒絕。

“這可不是伱說了算,伯母可答應?”張飛大笑。

太史慈只覺得頭痛,怎麼算計到自己頭上來了。可真不好反駁,自家老母真在張羅他的婚事。

只是從東萊過來這邊,人生地不熟,也沒什麼好的婚配。

畢竟自家兒子是河間相義弟,還是軍中司馬,怎麼都要找個好點……

“要不……”劉備看向太史慈。

公孫瓚的妹妹,其實還不錯,主要和公孫氏能搭上關係。

“……愚弟考慮考慮。”太史慈沒有張和那麼牴觸,只要嚴家子不改姓,充當自己假子就好。

有些排斥的原因還是張和,自家五弟都不願意的物件,怕多少有些問題。

開春,大家都開始為自己的工作忙活起來。

沒幾天洛陽傳回訊息,張溫代替皇甫嵩出戰,帶走了曾經與朱儁一起建功立業的孫堅。

張溫哪懂什麼行軍打仗,讓他去平叛就是個笑話。

偏偏盧植漢帝不想用,皇甫嵩剛剛犯錯被革職,朱儁回家守孝,那自然是誰當太尉誰過去平叛。

出了問題就革職,順便把崔烈扶上去,讓他去統兵!

空出的司徒職位,又能賣一波!

劉宏也不是傻子,前幾年板楯蠻造反就這樣,自己派了好幾撥人攻打都沒用。

直至劉協出生,不知道哪裡跳出來的傢伙,派過去遊說板楯蠻就投降了。

真有這能耐,早兩年幹嘛去了?

涼州賊亂就是個坑,什麼時候平定都看世家們的意思,那就讓他們慢慢玩吧!

尤其是這崔烈,居然主張棄守涼州,這事情被,議郎傅燮堅決反對,最後不了了之。

也因為這件事情,崔烈在劉宏眼裡,成了徹底扶不上牆的爛泥。

順便帶回一個好訊息,那就是蔡琰同意盧植說媒,即日啟程前往河間國。

查了一下,有些資料說蔡琰是178年前後出生,可我怎麼看,這怎麼都應該是她妹貞姬出生的年月才是。反正就設定蔡琰已經十五六(虛)歲上下,十三四歲左右嫁給河東衛仲道。

對,這是我設定的結果,所以無關歷史如何。

我查了《兩漢刺史太守表》這本書,驚訝發現定襄郡,雲中郡和朔方的太守,也就持續到桓靈兩帝之間。倒是五原郡在獻帝前後還有太守,不知道是不是呂布的關係,很難說……

但是在獻帝之後,五原郡也沒有任命太守的記載。到整個東漢末年,曹魏,雁門以西一大片的四郡,都不在大漢的統治範圍下,多少讓我有些心痛。

不過這個時期朔方肯定已經不在朝廷管控下,所以當初流放蔡邕去朔方,擺明要坑死他。這樣還不算,路上還各種暗害。

最後都不敢去朔方,只能在五原那邊定居。

實際第二年就有赦免,蔡邕按說已經沒事,只是又被閹黨誣陷,擔心又要倒黴,就跑到吳會之地,靠泰山羊氏來留意時局變化,直至被董卓徵辟。

可實際上劉宏就沒有任何實際行動,畢竟沒什麼背景,底線比較靈活的那麼一個人,被重新啟用也正常,只是到底是被嚇壞了。

換個角度來說,這個時候娶蔡琰,倒不必擔心被蔡邕牽連。

畢竟進讒言的宦官王甫,已經被陽球收捕磔屍於城門。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

<BR />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一百金

王草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