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信鴿與肥豬

信鴿是張和很早就想養的,問題之前的紙張不太好摺疊,同時很多東西不完善。

尤其是這鴿子的品種不行,還達不到信鴿的標準。

古代猛禽和野獸更多,好處是房屋低矮比較容易找到目標。

需要重點培養鴿子的自保能力,覓食能力,當然還有足夠強大的體力。

這意味著首先要把適合作為信鴿的品種選育出來,然後在這品種的基礎上,選育更適合野外生存和長途飛行的品種。

於是足足三年,才培養出現在這一批,大概一百多隻信鴿。

它們溫順,能準確找到目的地,野外生存能力更強。

經過一次層層的選育,最高距離能從晉陽飛到姑臧那邊,當然那也只是沒有測試更遠的距離。

速度是八百里加急的兩倍,一千公里的距離,兩天左右就能抵達。

快馬加鞭還要考慮地形的問題,再快也要個五六天的時間。

若是去長安,只要不遇到什麼大型猛禽,基本能一天抵達。

翅膀很發達,能攜帶一百克的東西飛行,極限大概是一百五十克左右。

這意味著能用小竹筒,把大概幾百,甚至一千字的文書,透過信鴿進行傳遞。

尤其飛行高度,也能最大限度避免被弓弩射下來的可能性,除非它們累了不得不下來休息。

“把一批幼鳥,分別送去長安、冀、陽翟和濮陽。”張和吩咐。

“喏!”負責養鴿的幾個百姓連忙回應。

這些鴿子吃豆粕或者蚯蚓就好,蚯蚓一直都有大規模飼養,買一些回來不成問題。

而經過張和這三年改良過的大豆,扣除磨豆漿之外,都拿去榨油,畢竟含油率較高。

榨油的副產品,就是大量的豆粕。人也能吃,不過基本拿來喂牲畜,雞鴨和鴿子也可以。

如今各地都有養蚯蚓,集中養殖雞鴨,大量的雞鴨導致地方的肉價明顯下降。

除了懶漢和故意擺爛的傢伙,否則只要認真工作,隔三差五買點雞鴨肉回家打牙祭,那也是綽綽有餘的。

更別說隨著大量的豆油出來,不少百姓家裡做菜,甚至已經能加點油脂進去。

油多了,吃的飯就減少了,各地產出的糧食,就能養活更多的百姓,主要是價格也下降了。

劉備治下的百姓,可以說是最幸福的,畢竟他們是真的能吃飽穿暖。

如果是長安的百姓,甚至可以去讀夜校,豐富一下自己的學問。

不如說,扣除官立的夜校外,從夜校畢業的學生,現在也有不少在各地開夜校賺外快。

白天工作,晚上授課一兩個時辰,每個月額外得到一些收入,家裡的生活肉眼可見的變好。

自然而然的,也就有更多人加入到這個行業裡面來。

大量完成啟蒙的百姓出現,可想而知下次科舉,來參加考試的人數一定非常可怕。

不過這種事情,等下次科舉再頭痛吧!

保守估計,還要再三年,才會有下次科舉。

期間若有人能意識到這問題,早點做準備的話……

看著陸續被裝好,然後被送出去的信鴿,張和一拍腦袋,連忙過去軍營,把信鴿的用法抄寫四份,分別託人送過去。

以前他提到過信鴿,只是大家都沒有實際見過和用過。

就算知道,那正常使用,自然也是下面的人來,這就需要把用法給寫下來。

寫著寫著笑了笑,若信鴿大量投入使用,這長安大概要設定專門的鴿房。

大量的信鴿要在這裡集散,把各地的訊息進行傳遞,同時又有各地的信鴿運送來這邊暫放。

不得不說,在這個交通不太方便的時代,信鴿能讓訊息的傳遞方便一些,可也方便不了多少。

畢竟你得先把鴿子帶到別的地方,然後才能利用它歸巢的特性,把訊息帶回當地。

與此同時,又要在補充一批到長安或者別的地方,否則就沒有別的鴿子能把訊息帶去那邊。

當然這也有解決的辦法,那就是在驛站設定鴿房,這意味著需要大量的驛站,以及大量的鴿房。

透過驛站來接收信鴿,然後一層層傳遞下去。

到一定程度,把信鴿一層層送回上一層的驛站,等待下一次的訊息傳遞。

這樣顯然是最安全,也是最省心的辦法,只是相對的,投入的人力成本就必然要增加。

不過總體來說,比騎馬要快得多,尤其在山地比較多的地方,信鴿比騎卒更方便。

要不要那麼做,交給朝廷袞袞諸公頭痛,張和只負責提議,接不接受他們的事情。

反正基礎他已經打下來了,信鴿的育種也已經完成。

以冀,陽翟,濮陽,晉陽和長安,甚至是南鄭作為起點,兩邊逐漸設定驛站,很快就能把信鴿體系給完善起來。

“下一個!”張和起身,伸了個懶腰,然後過去另外一片區域。

這三年又不是真的無所事事,不是處理政務,就是忙著軍務,再不然就遊戲化改良品種。

就說棉花,再給他五年時間,改良成為長絨棉都有可能。

這玩意原產南美,這玩意纖維柔長,強度也較高。

而原產印度的是粗絨棉,產量低、纖維粗短,不適合機器紡織。

以前是沒辦法挑剔,畢竟有棉花就不錯了,美洲那旮旯也還去不了。

後來有空,就自己專門育種,同時找人幫忙育種一段時間,逐漸有長絨化的趨勢。

正常來說沒那麼快,在卡了三個難度遊戲化的bug之後,品種的改良就變得很不正常。

真就多虧這遊戲化的外掛ai低,否則少說也直接出來一個反bug補丁什麼的。

換言之如今張和已經不滿足於遊戲化外掛,他開始如何卡bug來薅這個外掛的羊毛!

不過這次不是棉花,是別的東西——家豬!

眼前的這些,就是一層層選育出來的黑豬,不如說華夏豬基本都是黑豬。

如今這群傢伙,正在大口大口嚼著豬草。

豬草的品種不少,能餵豬的都算,不過這批的消化系統更強,扣除毒草基本都能消化。

於是打豬草也變得更簡單許多。

它們比以前的品種更貪吃,也更不喜歡動,一年左右到三百斤左右,實際到二百斤左右,也差不多可以出欄了。

自己也算是習慣漢斤的計量單位,不過每次說幾百斤幾百斤的,還是覺得有些恍惚。

“今天殺豬!”張和吩咐,“選育的五個品種都殺一頭,看看哪個口感更好。”

既然已經已經能迅速養肥,那麼接下來就是如何保證口感。

在吃的方面,量要重視,口感也要重視,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肉質好的豬,被他放在另外一個區域。

經過一層層選育,口感更更好,清香不騷,肥而不膩,瘦而不柴。

當然,距離可以直接拿來做刺身,可能還要選育個四五代的。

也就是他開掛,換了別人三十代能達到這個水平,已經不錯了。

至於他要殺的這一批,就是用肉質最好的,與成長最快的這一批繁衍的結果。

什麼時候口感不那麼糟糕,且長胖又快,又不挑食,那麼差不多就可以商品化了……

信鴿利用的是鴿子歸巢的習性,所以首先你要把鴿子送到別的地方,然後才讓它飛回去,透過這樣辦法來把信件送回。

那麼送回之後,你還得把鴿子再送去那個地方,才能第二次使用。

這意味著點對點的話,那都相當於騎馬跑了一趟,緊急聯絡還行,否則有些大費周章。要完善信鴿通訊,還得藉助驛站的站點,五十里或者二十里左右一個站點,接力把信函送出去。

與騎驛結合起來,把業務範圍擴充的同時,也更方便信鴿的回收和送達。

至於家豬,出現不同的分支很正常。

畢竟最高難度的借鑑的是寶可夢,而大家都知道,從阿羅拉地區開始,這寶可夢就多少有些江郎才盡的意思,開始出現換皮寶可夢,美其名曰xx地區形態。

不過追溯的話,在寶可夢特別篇第十集,就提到過不同地區,生活環境的寶可夢外表有一定的不同,所以讓水晶重複捕抓,不知道算不算是xx形態的伏筆,或者是巧合。

於是在飼養的過程中,不同的家豬根據飼養的方法不同,出現肥胖狀態和美味狀態,很正常對吧?

調作息感覺不太順利,現在第三章,理論上可以休息四小時然後睡覺,可咖啡成問題。奶茶店的咖啡要九點開門,可我六點起來碼字……總不能放第二天,或許要真調作息,以後都得自己泡咖啡才行。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BR />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我和朱元璋合夥做生意

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