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都督

君不仁臣不義,眼看袁紹敗亡在即,這個時候大家都在考慮自己的前途。

最後討論的結果,就是死貧道不如死道友,大家一鼓作氣把袁紹給摁倒,綁了直接送出去。

否則真等後面幾萬百姓殺出來,配合前面的敵軍,自己的下場更加糟糕。

“將軍,袁軍投降了!”下屬過來彙報的時候,太史慈都有些恍惚。

自己準備那麼久,結果鐵錘兵都還沒能到陣前測試一下,就這樣完了?

就如同背了好幾本資料,準備參加法考,結果被通知自己被特招了……

高興嗎?

那是真的高興!

可心情有點複雜,都要特招的話,就特麼不能早點告訴我?!

“袁紹押回長安,接受審判,家眷也送回去。”張和出面,隨即看向其他文武,“至於各位……也跟著過去長安,接受考核後,可酌情錄用。當然打算回家什麼的,也請隨意。”

有本事南下投靠袁術,到時候再打一遍。

只是到時候,可就不是放人那麼簡單了。

涼州目前是田豫鎮守,牽招負責鎮守雁門,趙昂鎮守朔方縣。

“三哥,祝你南下一切順利。”張和給太史慈道別,新的任命來了,太史慈調往豫州鎮守,專門負責對付袁術。

張飛的方向已經改變,畢竟從幾天前開始,他就已經率軍攻打江夏郡。

鎮守沾縣的尹奉,如今都能調到雁門助陣,畢竟冀州徹底安全了。

“今年的戰事都完了。”張和無奈的搖了搖頭,多少有些抱歉。

真就這樣的話,那以後也不需要科舉了,幾兄弟給劉備推薦人才就得了。

“河北的戰事完了?”太史慈比較關心這個。

真就一點點,他們到底是三國比較知名的謀士和武將,也就韓猛的知名度不那麼高就是了。

可不利用也沒辦法,真給對方裹挾好幾萬的百姓衝過來,自己這邊也不好對付。

文官怕是要從縣令,或者郎官之類的職位做起,武將可能要從軍侯做起。

袁紹舊部在長安接受怎麼樣的考核,結果如何,張和並不關心,反正後續會有他們的訊息傳來。

先不說袁紹如何,那麼多的百姓卻是亂哄哄的出來,太史慈最後的工作,就成了維穩和安撫。

“也就剩下那麼幾個敵人了,再不過去欺負他們,就沒對手欺負了。”太史慈笑道。

張和甚至不知道,劉表本身就有反抗蔡瑁和蒯氏兄弟的想法,張飛麾下有王威和劉磐/劉虎三個帶路黨,攻城略地簡直不要太輕鬆。

最後張和看了看,關於自己的任命,不由得嘆了口氣。

只是張和不打算換地方鎮守,畢竟雲中三郡,他還想要收回來,可以的話順便把鮮卑各部滅了。

我當然知道三興炎漢,那麼以後要推翻大漢就變得更難,這樣不正好,直接過渡到君主立憲制。可議會用貴族議會,宗親,外戚,豪族,各階級代表。

反正河北已經沒有敵人,兩人也不可能都留在河北,必然有一個人要南下,支援關羽他們。

但凡有點眼力的,都知道劉備一統天下的大勢所趨,對張和的安排,大家自然沒有任何異議。

要說自己有功勞也有苦勞,只是這首功,怎麼看都輪不到自己。

大部分選擇過去長安,倒是郭圖和逢紀兩個,希望能拜入張和門下。

想過劉備會把爛攤子交給自己,沒想到不是一州,而是三州!

沮授已經調回長安,擔任九卿之一的光祿勳,姑且算是太尉的預備役。

以前人才不多的時候,還能稍微這樣,現在不行,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張和的子孫都不能例外。

張和已經和他說過三省六部制,劉備已經研究一段時間。

這樣就算不當皇帝,結果而言也不壞。

要說明明這次攻打袁紹,是他這邊為主力。

還拜入自己門下,當自己是割據一方的諸侯還是怎麼的?

自己的門人,就不需要參加科舉了?

反正皇帝就吉祥物,下面的蛋糕交給貴族和豪族扯皮。

牽招他們有能力,可兵不夠,最多隻能阻止敵人南下,或者小規模襲擾對方,無法殲滅他們。

時間一天天過去,就如同張和所言,今年的戰事,至少河北這塊已經結束。

實際就算成為三公九卿又如何,劉備故意提升尚書檯的權力,就是變相削弱三公九卿的權力。

不如說,張和最初扶持劉備的時候,就構思過這個。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

結果呂布做了點不好的事情,於是張和開始攻打幽州。

至少保證君王的存續,也能保證帝國的權力,不至於旁落,甚至給和平演變。

“那就更需要去長安。”張和沒好氣的說道,“好好接受考核,然後爭取得到更高的官職。當然,你們拜入我門下,考核的時候也不會被特別照顧就是了。”

他到底是平北將軍,河北戰事都是他來指揮,自然也是他來做決定。

最後劉備被架空成為吉祥物,兄弟四人作為貴族加入議會,自己作為首相什麼的……

平北將軍,河北都督,總督河北三州軍政大事。

“沒必要,達道也需要公達。”太史慈搖頭,“再說袁紹的軍師,那個叫逢紀的,已經調入我麾下作為謀士。只是對付袁術,甚至是孫策的話,應該是夠用了。”

自然而然的,自己也就搶了本來屬於太史慈和馬騰的戰功……

高覽和韓猛的待遇可能好點,郭圖和逢紀的待遇也比別人好點,也就這樣了。

本來是給太史慈多一些賺戰功的機會,結果袁紹自己作死,被自己利用他的計謀。

實際在張和看來,三省六部制還不是最終形態,真正的最終形態,應該是君主立憲和貴族議會制度。

尤其是大晚上衝過來的,黑燈瞎火的,真正的敵人在哪裡都不知道。

以親王,國戚等貴族佔據絕大多數席位,以世家豪族,普通官員,甚至各個階級的代表作為少數席位,甚至君王有一票否決權。

清末那搞出來,忽悠天下人的玩意,在這個時代意外受用。

不如說,這個時候太史慈出面,才顯得有些奇怪。

“既然如此,公達……”張和覺得,還是把荀攸放在太史慈麾下好些。

這次南下是個機會,沒有那麼多意外發生,自己也能真正意義上的去賺戰功。

這種封建君主立憲制,可以說是很不錯的一個過渡手段。

戰報寫會長安,等待劉備的下一步安排。

新的訊息沒有傳回來,不過袁術那廢物,不可能爭得過張飛。

只是張和覺得,他們肯定會遇到,畢竟不管是歷史還是演義,太史慈和孫策都有特別的緣分。

不過太史慈和孫策碰到,那還是很久以後的事情。

問題孫策麾下,還是有周瑜這個文武兼備的人才,更別說張昭和張紘也在他麾下。

打著打著,還把曹軍和南匈奴給幹趴下了,最後決戰都還沒開始,就給結束了。

不出所料的話,應該是太史慈,換個角度來說,整合河北,都會交給張和來鎮守。

群臣都在鉚足了勁去工作,爭取早日升遷。

只是覺得目前還不是改革的時候,應該是一統天下,稍微穩定下來才開始。

為什麼是張和出面?

幷州方面,理論上不需要張和繼續擔心什麼。

夠用肯定是夠用的,袁術麾下也沒什麼有名的謀士。

這是除了劉元起之外的第二個九卿,意義卻非同一般。

還有一點,就是袁紹的這些所謂的謀士和武將,張和有一點點看不上。

這樣主角直接來個千年萬年的豪族都無所謂,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至少以主角的情況,讓這個制度徹底完善起來才死掉都沒問題。

<BR />

(本章完)

<BR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夏商周秦漢晉唐宋元明清民國通史

上官幻靈

三國之無雙呂布,我陣擒三英

君陌妙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