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指著李文斌說道:“兒臣剛剛看文斌他出口成章,不如您就命他現在再作一首詩如何?”

“文斌啊,你文采斐然,就是比起昔日的曹植也是不遑多讓。昔日曹子建七步成詩,你索性就來個五步成詩,被史家記錄了,也算是這武德九年的一段佳話,你看如何?”

五步成詩?

還拿我比成了曹植,我說太子你這也太瞧得起我了吧?

李文斌客氣道:“太子殿下,文斌不敢提文采二字,只是聽過父王酒後隨口所念的詩,胡亂記了幾句而已。”

“沒關係,那你也可以念一下二弟所做的詩嘛。大家覺得如何?”

“沒錯,太子殿下說的在理。”

“文斌小郎君,你就不要客氣了。”

“來人,快點取文房四寶來,老夫要謄抄下來。”

開口的都是東宮一系的官員,而作為東宮洗馬的魏徵卻沒有開口。

看著太極殿裡的大臣們眾口一詞,李文斌也沒辦法了,就連李淵也是頻頻點頭,他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了下來。

“哦對了,總不能胡亂念一首。文斌,你就以外面的大雪為題,來一首吧。”

李世民倏地起身:“太子,這未免太難為人了吧?”

李文斌卻說道:“父王,無妨。您前日才做的那一首沁園春·雪,兒子就覺得頗為應景。”

李世民:“……”

我怎麼老是酒後作詩啊,而且沒一個能記住的。

李文斌瞧了李建成一眼:“區區一首詩詞,還用什麼五步?太子殿下且聽好了。”

眾人都屏住了呼吸,就等他念詩了。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文,略輸文采;魏武隋宗,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諸葛孔明,北望中原又一年。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不得已,李文斌把這首教員的千古絕句稍作修改,給拿了出來。

太極殿內一片寂靜,隨即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好詩詞,好詩詞!”

“秦王,請受臣一拜。”

“秦王真是心懷天下,胸襟廣闊,從他所做的詩詞中就能看的出來。”

眾人對於李世民的讚譽已經達到了頂點——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看來秦王才是最合適的接班人啊。

很多大臣看待李世民的眼光都不一樣了,充滿了熱切,恨不得現在就把李淵給推翻了,推舉李世民登基。

李建成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僅沒削了李世民的威風,反而讓他的影響力在朝堂內更進一步。

他眼珠轉了轉,對著李淵說道:“父皇,二弟的詩詞做的好,文斌唸的也好。既然文斌現在已經成年,而且還是白身,您不如就封他一個郡王吧?我看可以封為宜都郡王,父皇您覺得呢?”

“嗯,也好。文斌,朕剛剛說要賞你,自然不會食言。朕今日就封你為宜都郡王,謝恩吧。”

李淵這話說完,太極殿內頓時一靜,然後迅速又恢復了正常。

而百官此時看著李文斌的眼神已經有些不對勁了。

李文斌下意識的感覺有些不對勁,這時候李世民突然起身說道:“文斌,還不趕快謝謝父皇?”

李文斌跪下謝恩:“臣多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可能是覺得自己這樣做有點虧心,李淵把那個舞劍的少女也賜予了李文斌,算是安慰他一下了。

做完了這一切,李淵擺了擺手:“接著奏樂,接著舞,今日朕與百官共享這大唐盛世。”

……

一直到了晚上,李文斌才隨著李世民和長孫無垢回到了王府之中。

這一路上李世民和長孫無垢一句話都沒說,反而是李承乾和李泰兩個臭小子反而面露幸災樂禍之色。

“父王,母親,你們這是怎麼了?”

“李文斌,皇祖父賞了你本王不用的王號,你居然還如此沾沾自喜?哼,沒見識就是沒見識。”

“四弟,你可不要這樣說,他原來一個白身,一步登天封了郡王,已經該偷著樂了,你又何必這樣說呢?”

李承乾和李泰兄弟兩個你一言我一語的,把李文斌給損了個夠嗆。

李文斌拍拍腦袋,這才想起來,宜都郡王是李泰剛出生的時候李淵給他的加封。

過了沒幾年就晉封衛王了,而現在居然轉過頭來,把宜都郡王的王號給了自己?

這老頭子打的是什麼主意?

李文斌雖然一時之間想不出來,不過他也知道李淵和李承乾肯定是沒安好心。

長孫無垢瞪了兩個兒子一眼,勸慰道:“文斌,你不要氣餒。父皇他雖然只封了你一個郡王,等日後你年紀大了,還可以依靠軍功……”

李文斌這個時候已經想清楚了,苦笑著對她說道:“母親,兒子不是在乎這個。他封的親王還是郡王對兒子來說就有如過眼雲煙一般。”

“只是,他特意封兒子宜都郡王,這是為了挑起我秦王府內部的不和啊。”

長孫無垢悚然一驚:“想不到,父皇和太子居然打著這樣的算盤,這也太……”

“母親請放心。”李文斌正色說道,“他們的詭計是不會得逞的。”

“嗯?你計將安出?”

李文斌笑了笑:“兒子是這樣想的,今日皇帝雖然只封了我一個郡王爵位,而且還是……”

“不過,皇帝所做的這些事,都被百官看在了眼裡,哪怕是東宮一系的官員,對此也都有些不滿。皇帝以自己的喜好分封爵位,雖然他心情好了,可卻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啊。”

“父王,今日兒子幸不辱命,為您爭得了臉面。您也要抓緊這個有利時機,將那些中間派和牆頭草派都拉攏過來啊。”

玄武門事變能沒有最好還是沒有,因為對於李世民來說,這絕對是他的一個汙點。

後世的人才不會管你李世民受了多大的委屈,多少次差點被害死,人家只看到了你殺兄殺弟,逼宮逼迫父親退位。

那李建成依仗的絕大部分是文官系的,正好藉著今天的風頭,把這些東宮的基石給他挖過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隋唐:我握玉而生,成中興之主

樊子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