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李世民命手下諸將於次日齊聚秦王府,有大事相商。

這時候程咬金和秦瓊等人也從烏城趕回,程咬金一見著李文斌就拍著他的肩膀哈哈大笑:

“行啊,小王爺。我和翼國公在烏城就聽說了你的戰績。”

“本來還以為你雖然聰明才智足夠多,可這小身板卻有點弱,最後只能像老房還有老杜那樣,當一個老陰比呢。”

一旁的房玄齡和杜如晦聽的是直翻白眼,可是對這個活土匪卻是無可奈何。

“程叔叔過譽了,當時也是逼得沒辦法,死在衝鋒的道路上總比逃跑的時候被褥殺掉強。”

“哈哈,不愧是將門虎子,太子後繼有人了。”

“噓,別瞎說,這種話是能亂說的嗎?”

秦瓊連忙低聲喝止程咬金的話,然後對李文斌問道:“聽說侯君集被髮配了,這是怎麼回事?”

李文斌將昨晚的事情說了一遍,聽的程咬金和秦瓊是唏噓不已。

“小侄看那侯君集也不是什麼好東西,當初還在養傷的時候,他就說要與我結親,還說什麼由我做這個世子更好之類的話。”

“那然後呢?”

“然後就是小侄將其駁斥了一番,估計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讓侯君集鋌而走險了吧?”

在玄武門之變中,侯君集立下的功勞並不算有多大,後來在歷史上入凌煙閣的時候,他也只排在第十七位而已。

只不過這個侯君集野心比較大,喜歡鑽營,結果最終卻落得了一個發配廣西的結局。

“小王爺,你有沒有把這事和太子講?”

“昂,沒有啊。這種小事有什麼可說的。”

“哎呀,我的小王爺,你糊塗啊。”這個時候程咬金可沒有一點土匪的粗獷氣,反而顯得十分精明,“你不說,難道太子和太子妃就不知道這件事了嗎?”

“我敢保證,那姓侯的後腳出了你的臥室,前腳就有人去稟報了。”

“應該不會吧,父王應該不會這樣的。”

“最是無情帝王家……”秦瓊左右看了看沒有別人,這才小聲說道,“你好自為之,我們可什麼都沒聽到,也什麼都沒說。”

“多謝二位叔叔,小侄省得了。”

……

告辭了程咬金和秦瓊,在前往李世民書房的路上,李文斌在不停的反思自己。

看來自己還是把這些古人給想的太簡單了,雖然多出了一千多年的見識,可是論玩政治鬥爭,自己拍馬都趕不上這些老臣老帥。

如果不是程咬金提醒自己,可能到頭來都不明白是怎麼死的。

不能因為立了一點小小的功勞,又仗著自己是長子就飄了,記住了,李文斌你只不過是一個婢女所生的私通子罷了。

要時刻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行啊。

……

書房中,李世民正在忙碌,長孫無垢在一旁伺候著,就見李文斌通報過後進了書房,然後就是大禮參拜:

“兒子李文斌,見過父王。”

“起來吧,都是一家人,不必拘禮。”

“父王,這萬萬不可。如果兒子仗著自己的身份就疏忽了禮數,那會被其他人恥笑的。”

“這孩子,今天怎麼又跟本宮客氣起來了?對了,你來是有什麼事嗎?”

“兒子是來請罪的。”

“哦?你立下了這麼多的功勞,何罪之有啊?”

“父王,前幾日侯將軍趁著兒子養傷之際,說了一些話。當時兒子只是覺得他在胡說八道,也沒往心裡去。可是經過昨天的事,兒子就覺得有點不妙了。”

說著,李文斌將侯君集的話轉述了一遍,說完了慚愧道:“兒子沒有早些識破侯君集的真面目,險些壞了父王的大事,還請父王降罪。”

“本宮十七歲領軍,至此十餘年,什麼仗沒打過,什麼人沒見過?如果因為你這區區一點小事就降罪與你,那恐怕現在的天策府都要空了一半了。”

“這件事以後就不要提了,都過去了。”

李世民說的這也是實話,天策府裡面的文武官員們起碼有一半是半路出家投靠他的。

像程咬金、秦瓊、尉遲恭這樣的大將,以前都是王世充的手下,而現在卻成了唐朝軍方的基石。

不管怎麼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一方面,李世民確實是做到了。

知道李世民這次是放過了自己,李文斌悄悄擦了把汗:“啟稟父王,兒子還有一事想要說。”

“說吧。”

“是關於天策府的事,兒子覺得,這天策府不應該裁撤,而應該成為常設機構。”

“哦?本宮也有這個想法,不過本宮日理萬機,事務繁忙,恐怕是不能再兼任這天策上將了。文斌你可有什麼好的人選?”

“這種國家大事,怎麼輪得到兒子說話?兒子只是覺得,天策府留著更有好處才對啊。”

“都有什麼好處,你說來聽聽。”

“天策上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三皇五帝以來,皇帝常有,可這天策上將只有父王您一人啊。如果留著天策府,豈不是更能凸顯出父王您的文治武功呢?”

李世民淡淡的笑著:“那這天策上將一職也不能一直虛懸吧?”

“有什麼不能的呢?父王您可以在這天策府中設立一個幕僚處的機構,只對您一人負責。打比方,如果是對外用兵,就可以讓這個幕僚處統一負責,使得政令不用經過那麼多的手續,這可是有著大大益處啊。”

李文斌這樣一說,果然令李世民心動了。

這個幕僚處說白了,就是後世的內閣和軍機處一樣的東西;而只對李世民一人負責的話,這樣就可以大大的加強中央集權,以防出現強枝弱乾的局面。

不過對此李世民還有著一些疑惑:“可是朝中已經有了六部,如果對外用兵由幕僚處指揮,那兵部怎麼辦?”

“我的父王,您可以將兵事一分為二啊。”

“幕僚處負責指揮打仗,而兵部統轄折衝府,只負責徵兵、訓練與後勤。您覺得這個法子如何?”

“唔,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不過還需要慎重考慮才可以。對了,你來的正好,本宮正好有一件事想要找人商量一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狗熊嶺戰國史

千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