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斌聽聞皇帝和皇后來了,連忙趕來接駕。

“兒臣見過父皇,見過母后。”

“文斌,你這堂堂宜都郡王,為何會搞成這個樣子?”

現在的李文斌看起來連一個乞索兒都不如,穿著一身藍色的布袍,滿是塵土,臉上還蒙著一層厚布,將嘴巴和鼻子都遮掩了起來。

“回母后的話,兒臣正在燒製水泥。”

“水泥?那是什麼,是建材嗎?”

“是的,父皇。有了這種水泥,就可以拿來修橋鋪路,建造房舍。優點就是方便快捷、成本低廉,而且十分堅固耐用,且不怕水淹火燒。”

“哦?還有這樣的事?”作為一代明君,李世民當然明白,這樣的建築材料會帶來多大的好處,“可有成品,拿來給朕看看。”

“是,父皇。”

李文斌很快的取來了半口袋的水泥,捻了捻這種灰色的粉末,李世民接著問道:“燒製這樣的水泥,成本幾何,需要耗費多長時間?”

“回父皇,此物極為易得,和燒磚幾乎沒有什麼區別。至於成本,也就是一些粘土、礦渣和石膏之類的東西。”

李世民聽了,對此十分感興趣,因為粘土之類的材料那幾乎遍地都是,要多少有多少。

這時候,從院子裡跑出了一個九品官:“小王爺,下官已經按照您的吩咐……臣將作監右校丞苗北見過陛下,見過皇后。”

“這是工部尚書溫叔叔派來幫兒臣來打雜的。”

看著這苗北身上的淺青色官服都快看不出顏色了,李世民點點頭:“起來吧,毋須多禮。文斌,帶朕去看看燒製水泥的過程。”

“是,父皇。只是……”

“嗯?”

“燒製水泥的時候,會引起大量的煙塵,實在是對身體有礙啊。兒臣只能求父皇保重龍體。”

“怕什麼,給朕也拿一塊厚布來。對了,皇后你就不要進去了,在這裡等候就好。”

“是,陛下,那您可千萬小心。”

拍了拍長孫皇后的手,結果李文斌遞來的溼布,李世民將其纏在臉上,隨著他來到了燒製水泥的現場。

“父皇,兒臣命匠人然後將石灰石和粘土磨成的粉末按5:1的比例混合好,最後再加上少量的礦渣粉!”

“放入石灰窯中煅燒一夜,就可以出爐了。”

“這樣燒出來的就是水泥了?”

“不,還要加入石膏粉才行,這樣可以延緩水泥硬化的時間,便於施工。”

長孫皇后看著李世民和李文斌回來,連忙招呼人燒熱水,準備讓他們爺倆洗個澡。

“文斌,如果這水泥真的像你所說的那樣,方便快捷,堅固耐用,那就算是為朕,為大唐解決了一大難題啊。”

“多謝父皇誇獎。”

“劍南道集十餘萬百姓,耗費了兩年時間花了幾百萬貫才鋪設的道路,只是下了幾場雨就再次被沖垮了。如果有了這樣的水泥,那不知道可以省去多少徭役,還有國帑啊。”

“要想富,先修路!”

“哈哈,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對了,你這次燒製出了水泥,算是功過相抵,朕也就不賞你了。”

“啊?父皇,您這……”

“嗯?怎麼的,你還覺得冤枉了是吧?你給朕出的餿主意,燒了那三把火,你可知道朕的桌案上有多少反對的奏摺?都是在挖苦朕有違孝道的。”

可是,就您做的那點破事,難道還不違背孝道嗎?

當然,李文斌只敢在心中腹誹,那是絕對不敢說出來的。

“父皇,那等庸人的話,您就不必聽了。兒臣一心都是隻是為了我大唐啊。”

李世民沒有注意到李文斌所說的是“大唐”而不是為了他:“我當然知道,你是在等那個頡利可汗出兵,然後狠狠的打那些朝臣的臉。可是,你有沒有想過,萬一突厥不出兵,怎麼辦?”

李文斌斬釘截鐵般地說道:“不可能,頡利可汗那種出門不撿點什麼就是丟錢的性子,怎麼可能不趁火打劫?”

事實上,歷史中頡利可汗也確實是這樣做的——李世民登基後不過二十天,他就和突利一起出動騎兵十餘萬,趁著大唐的政局不穩,想要來撈一筆好處。

李世民當然知道,抵抗外族入侵是轉移內部矛盾最好的辦法,只是他還有一件事有些吃不準,為何李文斌會如此篤定頡利可汗一定會出兵攻打大唐。

所以李文斌才會如此堅定的勸李世民用最快的速度穩定朝堂局勢——

雖然現在看起來是一陣鬧哄哄,可不會真正的干擾到朝廷的運轉,而且只要頡利可汗出兵的訊息傳到長安,這些反對的聲音就會立馬停止。

“兒臣敢打包票,最多也就是這個月的月底,那突厥大軍入侵的訊息,就會傳到長安來。”

“好,朕就以這個時間點為準,現在就開始準備。”

歷史上突厥大軍入侵的時候,長安城內兵力很少,以致於李世民只能玩了一出空城計。

不過現在因為有著李文斌的提醒,所以多出了二十多天的準備時間。

他相信,歷史一定不會重演。

當天李世民和長孫皇后並未回宮,而是宿在了潛邸中。

第二天一早,李文斌就帶著初步燒製好的水泥粉來見李世民。

“兒臣已經將一定比例的石膏粉放入其中,現在就可以開始試驗了。”

命苗北取來水、沙子和碎石,又讓人挖了一個深約一尺的土坑,李文斌當著李世民的面,用誰把水泥粉和沙石調成了泥漿,倒入了坑中。

李文斌忙上忙下,一會給水泥漿上鋪了木板,一會又命人時不時的灑水,以防水泥開裂。

“父皇,這樣就已經是全部完成了,只要等上五天,水泥完全硬化後,就可以看到效果了。”

“文斌,這次真是辛苦你了。等五天以後水泥如果真的有你說的那種效果,那朕就給你的功勞簿上再記一筆。”

李文斌嘿嘿一系:“多謝父皇。”

他們倆正說著,宮中送來了一份急報,李世民看了以後,勃然大怒。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色紅軍

隨緣作家

多子多福,從發媳婦開始

亙古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