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撫軍和監國這兩個名號還真沒什麼不一樣的,只不過聽起來可以好聽點,還可以讓滿朝文武蓋一張遮羞布,朱慈烺也乾脆就順應這個潛規則算了,反正名義上沒有任何差別,還給崇禎帝留了點面子而已。

在五位大學士擬條旨的時候,朱慈烺的腦袋轉的飛快,他根據如今的形式,宣佈了幾道令旨。

第一道令旨就是讓王承恩將“昏倒”的崇禎帝送坤寧宮讓周後照顧去。

第二道令旨是讓東宮侍衛營接管,皇極門,午門,承天門,大明門的防務。

第三道令旨是讓朱純傑和禪金多帶兵去控制戶部的新太倉,然後將米糧全部都轉移至內校場。

第四道令旨是讓京城上下,決定遷徙的百姓收拾好東西,帶好口糧,隨時準備離開。

第五道令旨是命令東宮伴讀太監邱致中出任御馬監太監並且接管整個南海子淨軍,且攜帶五萬兩白銀,將上下全部打賞一遍,並且由魚非帶騎兵保護邱致中上任。

第六道令旨是提拔東宮伴讀太監黃大寶入司禮監擔任秉筆並提督東廠!

第七道令旨是提拔駱養性的弟弟駱修身為管領錦衣衛北鎮撫司,同時讓海老六以東宮侍衛的身份,兼任北鎮撫司監察千戶。

第八道令旨是讓管領北鎮撫司的駱修身,北鎮撫司監察千戶海老六,和自己的侍書官畢酒城一起去將詔獄之中關押的罪臣全部重新審問一遍,當然是挑選可用人才了,畢竟朱慈烺給他們平反,不就是為了讓這些人站隊嘛。

第九道令旨,則就是北京周邊堅壁清野,將所有能吃能值錢的東西,包括武備,全部都收納起來。

第十道令旨,是讓昌盛,志勇,鵬輝,禪金多,魚非為將軍,可統領京城任何一處的武備。

這十道令旨下去,基本上就是讓北京城上上下下進入了戰時狀態,也差不多就把崇禎帝手下的權利都剝光了,崇禎帝現在基本上就是個光桿皇帝。

“太子千歲,內閣已經將條旨擬好了,請殿下過目!”

首輔魏藻德將現場剛剛書寫的中旨變成了手續齊全的聖旨。

“好,再設立一個撫軍大元帥府吧。”

朱慈烺一笑道,“太祖高皇帝曾經設立統軍大元帥府,以節制中外諸多軍事,後改為樞密院,又改為大都督府,最後又改為五軍都督府,如今本宮出為撫軍,五軍都督府也理當為本宮所管,不如就將五軍都督府合併,設撫軍大元帥府吧!”

“那兵部如何說?”聞言魏藻德看了一眼愣在原地的兵部尚書,小聲道,”您是要將兵部撤下嗎?”

“沒有,兵部自然還是在的,但是統兵,調兵,練兵,選將之權都應該集中在撫軍大元帥府。”

“同時,旨意由內閣票擬,本宮再以撫軍名義批紅。”

朱慈烺三言兩語就將原本的兵部徹底架空,還設立了一個撫軍大元帥府,可謂是手段果決。

看著諸多已經愣住的文武百官,朱慈烺道,“如今國事飄渺,所以在父皇轉醒和局勢稍稍緩和之前,內外諸事就暫時由本宮做主吧。”

“南遷還是要南遷的,爭取這些時日就下達大沽口,然後去留都,等到達留都,本宮再向父皇,向孝陵之下的太祖爺請罪…這丟失北京半壁江山的罪,就都由本宮擔待著了,絕對不會諉過於在場各位大明忠臣,接下來護駕南下,保住我大明江山的功勞,本宮也不會侵佔諸君的,所以諸君都是我大明的天明功臣!”

現在還不會馬上和這些朝臣說集結北京臣百姓是去哪兒,還保不準這裡面就有人是闖賊的探子呢。

正好現在以南遷的名義,讓這些人自己跳出來,看看誰走誰不走,他也好篩選出來一些人能夠真心為他大明朝,如果現在說的是去仙界,那朱慈烺想要藉此勒索一把勳貴文官的事兒,可能就要麻煩一些了。

畢竟去仙界是一瞬間就到了的,而且想回來也簡單,沒法營造出一個路途遙遠,非常艱辛的感覺,一些人要是知道了,還不得把錢都藏起來,而南遷不一樣,那可是徹底的走了,所以要走的人還不得把銀子都帶著?

朱慈烺在等這些人自己把錢拿出來,這個時候在解密說是去仙界,來個截胡,收點過路費還不是水到渠成,要個七八九成也不過分吧。

畢竟他朱慈烺也不是什麼壞人。

聽見朱慈烺這一番話,下方的文武百官的心中都是一嘆。

千歲爺還是坦蕩啊,不像是暈著的那位爺,那麼擰巴,又想要讓大家背黑鍋,又想要南遷,這哪兒成呢?在場的各位可都不是傻子啊!

而且太子爺還說,自己等人是什麼天明功臣,這代表了什麼,這不代表是在拉整個皇極門上上下下的文武百官一起下水嘛。

這下大傢伙可都懂了。

其中魏藻德心思敏銳,知道是時候該表態了,於是他立刻站出來,然後跪倒在地,大聲奏道:“臣內閣首輔魏藻德,願與和太子千歲一起承擔,共同進退,為南遷做準備!”

“好,好,好!魏首輔不愧是我大明國之棟樑啊!”

朱慈烺滿意點頭,然後將目光掃向了皇極門外諸多臣子。

“臣也願意和殿下一同共進退!”

“臣等也願意為南遷做準備,共進退!”

“臣等也願意…”

在朱慈烺目光掃下的地方,文武百官都跪成了一片,都知道是時候該站隊了,現在和朱慈烺這個千歲爺一起背下南遷的黑鍋,就說明和太子千歲一條心了,在這個時候要是不表態,難免會被秋後算賬,說不得那五位殺神就要有所動作呢?

誰也說不準不是?

一些人想想還真是這麼認為的,現在大傢伙一起背鍋都不算個事兒,畢竟有句話叫做法不責眾,總不能說滿朝文武一起都被千歲爺殺了吧?

這位太子千歲看起來雖然兇猛,但也應該下不了這麼狠的心吧,要是這麼做,那以後滿朝文武誰還給朝廷效力呢,大家都背鍋好確實是好,因為在崇禎帝這邊,一個人背鍋的人是可能會被砍頭的,這就很要命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朝楚絕令

未祉

80年代的記憶碎片

使用者10916375

臨行思

臨行思

神川歸一

聞人雅弦

穿越神探之相思入骨

織軟

古怪柳和女王葵的都市話本

柳星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