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大婚

李亨終於正式登基稱帝,坐上了期待已久的皇帝寶座。

當日,登基大典之後,李亨改元至德,號肅宗皇帝。至此,大唐告別了玄宗皇帝李隆基時代,進入了肅宗李亨時代。而開元十三載,也正式改為至德元年。

李亨大張旗鼓地冊封有功之臣,重新調整了三省六部諸大臣,正式確立了以楊國忠和陳希烈分庭抗禮的中央朝廷文官系統。而武官系統,則以永寧王、隴朔藩帥、四鎮兵馬行軍大總管張瑄為首。

張繼勇被罷官免職,削職為民,永不錄用。張家就此敗落,但李亨念在張良娣之前十數年相濡以沫的份上,並沒有牽連至她,照舊將她冊封為貴妃。而張家也因此沒有被驅逐出京,不過,在楊家和陳家的打壓下,張家已經是再無任何翻身之地了。

薛香雲被冊封為淑妃,陳希烈孫女陳香蓮被冊封為德妃,而建寧王李倓生母宮人張氏則因子而貴,被冊封為賢妃。

張貴妃、薛淑妃、陳德妃、張賢妃,後宮四妃。但張良娣目前基本上被變相打入冷宮,空有其名,所以後宮之首實際上是剛剛進宮得寵的薛淑妃,此女成為楊家第二個彙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女子,而楊家也因此而地位穩固。

李亨宣佈大赦天下。

一時間,大唐朝廷喜氣洋洋,風平浪靜。但大概只有張瑄這樣的站在高處者,才知道這樣的繁榮喜慶和平靜之後,蘊藏著怎樣的內憂外患。

對於李亨來說,後宮還隱藏著諸多不安定因素,包括老皇帝李隆基,包括張良娣,包括諸多皇室親王公主等等,還有他的那些兒子們。而朝廷之上,真正得到他信任的臣子只有以陳希烈為首的少數幾人,至於楊國忠,李亨不過是不得不起用罷了。

藩鎮之中,張瑄為他倚重,是他最大的底牌。而安祿山這個越來越突出的內患,漸漸讓他睡不安枕。

但這些,只能徐徐圖之了。

當夜,李亨在皇城朱雀門的城門樓上,宴請滿朝文武大臣,與長安百姓共度上元佳節。

一夜燈火煙花歌舞不休,今夜長安城歡樂無眠。直到破曉時分,喧囂的人流才漸漸散去,城中歸於平靜。

但暫時的平靜過後,長安城又陷入了又一場歡樂的盛宴中去。

永寧王府前的道路兩側,無數長安商賈百姓蜂擁而至,人滿為患、人山人海。今日,是永寧王張瑄迎娶當朝萬春公主和回紇公主蘇扈冬兩位側妃。

萬春雖然被朝廷奪去了公主封號,但同時又被冊封為靈國夫人,地位幾無變化。而蘇扈冬則被冊封為歸國夫人,由此證明,兩女在名義上成為永寧王府在正妃崔穎之下地位最高的兩個女人。

大唐公主和回紇公主同時歸於一人,而且還不是正妻是側妃,從一個側面反襯出張瑄如今的赫赫權勢。

京師羽林衛和張瑄的護軍將永寧王府內外護衛得一個水洩不通,但森嚴的戒備,絲毫阻擋不住城中百姓的熱情。

從永寧王府門口到介面,一條鮮紅的地毯鋪設著,兩排面色肅然的軍卒守衛後面,則是興奮得臉色漲紅的拖家帶口過來看熱鬧的城中百姓商賈。

一輛輛豪華的馬車在街口停下,然後一個個長安權貴下車來,昂首闊步帶著貼身家奴攜帶厚禮前來恭賀。

“楊相到!”

“陳相到!”

“建寧王殿下到!”

“秦國夫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到!”

“羽林衛大將軍楊漣到!”

“河西大都督哥舒翰、安西大都督楊錡、北庭大都督程千里、劍南大都督安思順、河南大都督顏真卿到!”

一聲聲高亢的唱喏響起,在哥舒翰、楊錡、程千里等五人同時趕至的時候,現場的氣氛到達了一個高潮。

大唐終歸是一個崇尚強者和武力的國度,哥舒翰這些地方藩鎮和軍中宿將在民間遠遠比朝廷大臣更具有威望和知名度。眼看著哥舒翰五人腳步沉穩氣度不凡地沿著紅地毯走向永寧王府,道路兩側的百姓頓時歡呼雀躍起來。

哥舒翰等人向百姓點頭微笑,在鼎沸的歡呼聲中大步走過。

而五人剛過去不多時,就聽皇城那邊傳來隆隆的禮炮聲,百姓開始興奮地扭頭翹腳凝望著:皇帝出宮了!新皇帝要來了!

重大活動,御駕出行,非同小可。況且,今日是李亨登基稱帝后第一次拋頭露面,在儀仗和禮儀上自然極盡華美和氣勢。

他的鑾駕綿延數里不絕,先行開道的宮禁宿衛隊伍都已經在街口列陣完畢,而後續的儀仗隊伍還在朱雀大街上緩緩行進。旌旗飄飄,冠蓋如雲。

李亨用了一個接近一個時辰的時間才從興慶宮走到永寧王府外的街口處。

“陛下駕到!淑妃娘娘駕到!”太監總管霍長青扯著尖細的嗓子呼喊著,而這個時候,楊國忠和陳希烈以及張家親眷早已與到訪賓客一起出迎,跪拜在了街口。

而道路兩側的百姓商賈也跪拜在地。

“吾皇萬歲萬萬歲!”

山呼海嘯的萬歲聲中,李亨志得意滿地下了鑾駕,牽著薛淑妃的小手,在太監宮女的簇擁下,緩步向永寧王府行去。

這個時候,張瑄早已出府迎親而去,而留在府中接待來賀貴客的則是他的母親柳氏和兩位叔父大人,他的兩位兄長以及張九鳴張九皋兩支府中的後一輩也在府中幫忙。

因為今天的大婚,李亨這個新皇要親自來主婚,所以婚禮的程式縮減和調整了很多。某種意義上說,張瑄的婚禮也帶有政治色彩,成為李亨登基稱帝第二日的盛典。

而事實上,有資格的滿朝文武幾乎悉數而至,而長安皇族中也來了大部分。哪怕是李亨的皇子皇女們,也多數出席。

本來要安排在下午展開的迎親禮,提前在上午開始。因為有兩個新嬌娘,所以張瑄要行兩遍迎親禮。先進宮迎萬春,然後去驛館迎回紇公主蘇扈冬。

……

……

張瑄大婚,轟動全城。此番大婚因為涉及兩個公主,又有新皇親自主婚,所以聲勢浩大,比張瑄迎娶崔穎時有過之而無不及。

申時三刻,張瑄終於將兩位新嬌娘全部迎進王府,而萬眾矚目的大婚典禮同時舉行。

程式很繁瑣,但過程卻不長。

李亨親自主婚,楊國忠代表皇帝宣讀對萬春和蘇扈冬的冊封詔書,然後就是“法定”的婚典。禮成,便是盛大的婚宴。

張瑄陪著李亨和滿朝文武盡興而飲,直到月上柳梢頭有了七八成的醉意之後,婚宴才算結束。等送走了李亨和一眾賓客,已經是午夜時分。

張瑄疲倦不堪地回到王府,回頭凝視著王府寬大的正門緩緩關閉,發出凝重的聲響,心頭如釋重負。

從今日早上開始,他就沒有消停,不斷得重複著一個個僵硬的“規定動作”,面上掛著程式化的笑容,見禮、寒暄、拜謝、飲酒……一路折騰下來,鐵人也吃不住。

而接下來,入洞房還有諸多禮儀。比如“卻扇”,按照唐禮,新嬌娘要用扇遮臉,待與新郎官行交拜之禮後方能去除。再比如合髻,男女雙方各剪下少許頭髮,挽成“合髻”,一般都是馬上交給新娘儲存起來。所謂“依既剪雲鬟,郎亦分絲髮。覓問無人處,綰作同心結”。

張瑄一想起這些,頭就大了。

他緩步向後庭而去,身後跟隨著一身喜袍的張力等一群府中下人。

沒走幾步遠,張瑄就停下腳步,回頭望著張力輕輕道,“張力,兩位叔父大人可曾回府?”

張力恭謹地回道,“回王爺,兩位老大人還沒有回府,都在前廳與老夫人還有大公子、二公子一起敘話!”

“哦?”張瑄點了點頭,“好,我先去前廳向母親和兩位叔父大人見禮!”

張九鳴和張九皋今日一整天都留在永寧王府以長輩的身份,幫張瑄操持婚禮,也是非常辛苦。不過,對於張家親眷來說,即便辛苦情緒也極興奮,畢竟張瑄再次迎娶兩位公主,由皇帝親自主婚,這對於張家來說,可意味著莫大的榮耀。

張九鳴和張九皋還有張煥、張寧等人陪著柳氏在正廳說話,這些長輩和直系親屬,要在張瑄全部履行完洞房的禮儀之後,才會離開。

眾人正在熱火朝天地談論今天的婚禮,突然見張瑄進廳來。

張煥一怔,立即起身笑道,“三弟,你怎麼來了?這個時候,你該去洞房才是!”

柳氏也旋即皺了皺眉道,“瑄兒,你該去洞房了,不要怠慢了兩位公主,讓人家說咱們張家失禮!”

張瑄苦笑一聲,向柳氏、張九鳴和張九皋拜了一拜,“母親,兩位叔父大人,為了張瑄的婚事,讓長輩操勞,不勝汗顏之至!”

張九鳴哈哈一笑,擺了擺手道,“瑄兒呀,你能同時迎娶兩位公主,這可是咱們張家莫大的光彩,叔父就是累死,亦是心甘情願!”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朝好駙馬

羅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