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史詩之戰(完)

又是一輪攝人心魄的彈雨襲擊,烏海城內煙火四起,要求開啟城門棄城而逃的呼聲越來越高漲。

嘉措的守城正規軍與城內各吐蕃部落貴族蓄養的私兵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等嘉措反應過來,已經不可控制。

大大小小的貴族趁著唐軍還沒有包圍東、北兩面的當口,呼喝號令私兵殺死把守城門的吐蕃軍卒,然後開啟東門與北門,倉皇地逃離烏海城,拖家帶口向著沙柳河的方向竄去。

貴族們這麼一逃,帶動了城中平民也開始攜帶傢俬逃。嘉措的軍卒阻擋不住,飛報嘉措。

正在唐軍發射彈雨的空擋,嘉措得到這個訊息,臉色變得極其猙獰可怖,憤然抬腳,一腳就踹飛了報信的軍卒,連罵“廢物”不止。

拉巴急急道,“大人,大事不好啊,城門洞開,若是讓唐軍趁勢從東北兩面攻入城門,我軍危矣。”

正說話間,半空中又是一陣刺耳的破空聲,吐蕃諸將面色慘變,趕緊用盾牌遮擋住身體四周,埋首下去。轟然的爆炸聲再次響起,這狹隘的城樓之上,地面已經被密集的石彈和撼天雷炸出了一個個小型的坑洞,地面有著明顯的震顫。

桑巴錯咬了咬牙,“唐軍用這種武器攻城,我們很難守得住烏海,不如放棄烏海退守沙柳河……還請大人決斷!”

嘉措猛然抬頭冷冷地怒視著桑巴錯,桑巴錯有些心虛地垂下頭去。

嘉措心裡其實早已有了退意,只是猶豫不決。此番撤離烏海城容易,趁著唐軍還沒有開始正式攻城,吐蕃軍立即放棄烏海,還來得及。但是烏海守不住,沙柳河也一樣守不住。

到了那個時候,唐軍長驅直入,再用這種神兵利器攻城,他拿什麼抵禦?

嘉措心亂如麻。

城外。郭子儀正準備命人繼續安裝“彈藥”,進行最後兩輪的發射。按照預定的計劃,此番為了真正起到震懾吐蕃軍心的目的,一共要發射300枚撼天雷,也就是說,每次每輛投石車發射一枚,三十輛投石車共計發射十輪。

但探馬來報,說烏海城內亂,東、北兩面城門被開啟,城中貴族和平民逃竄的車馬正源源不斷地逃出烏海城,向沙柳河的方向逃去。

郭子儀聞報大喜,一面下令投石車繼續發射,另一面命雷萬春和南霽雲分別率1000騎兵,兩路突襲烏海城的東、北兩面城門。

唐軍分兵包抄東北兩座城門的訊息傳到嘉措那裡,嘉措再也無力控制局面,果斷下令整軍衝出烏海城,大軍退向沙柳河。

……

……

嘉措率本部兩萬兵馬出東門,沿著狹窄的山路向沙柳河方向敗退。

郭子儀率全軍壓上,漫山遍野地追擊過來。

兩軍越挨越近,就在嘉措惱羞成怒,準備命令軍卒整軍結陣,回頭來與唐軍決一死戰的時候,吐蕃軍馬的押後部隊轟然潰逃下來,直接就將嘉措的大軍陣型衝散衝亂。

嘉措大怒,卻聞聽後面吐蕃軍卒鬼哭狼嚎捨命逃竄下來。

撼天雷已經讓吐蕃大軍軍心渙散,無心應戰。而衝擊在最前面的唐軍先頭部隊,南霽雲的5000神策軍半數使用強弩,半數發射火箭,給行在最後壓陣的桑巴錯所部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這種擁有著閃電一般速度和無窮爆炸力的神火飛鴉,如雨洩落吐蕃軍群中,轟然炸開,掀翻一地人馬,讓吐蕃軍卒直接嚇破了膽。

所謂一敗千里,潰不成軍,就是這個道理。

唐軍趁勢追擊,直到都蘭。

吐蕃軍馬或自相踐踏死於亂軍之中,或被唐軍襲殺,或脫下軍裝逃入吐蕃深處不知所蹤,反正嘉措的兩萬人過了都蘭重新規整,已經剩下不足萬人,損失過半。

唐軍沒有太大的傷亡,就輕而易舉地取得了一場輝煌的勝利,以折損不足兩千人的最小代價,殲滅嘉措所部一萬人,也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蹟了。

唐軍在第二日上午佔領都蘭要塞,在都蘭略事休整。

都蘭要塞前的曠野上,儘管寒風如割,氣溫很低,但兩萬唐軍心中還是熱血洶湧,高舉著長槍陌刀歇斯底里地吶喊著,聲震四野,歡慶這一場猶如夢幻般的大勝。

郭子儀率眾將陪著張瑄緩步登上都蘭要塞的瞭望臺,唐軍見了,立即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

郭子儀面色微微有些興奮性的漲紅,當然,雷萬春和南霽雲等部將也是如此。

在郭子儀接近20年的軍旅生涯中,與吐蕃人大大小小的交戰何止上百次,但這還是頭一次不戰而屈人之兵,幾乎不費一兵一卒就克敵制勝滅敵過萬,吐蕃人聞風喪膽一潰數百里……這一戰,已經成為郭子儀人生中的輝煌巔峰之戰!

“兒郎們……”張瑄長身肅立向曠野上歡慶勝利的大軍剛剛揮手致意,大聲喊了一句,他的話就被唐軍的歡呼聲打斷。

“大帥威武,平西王威武無敵!”

“我軍必勝,神勇無敵!”

“滅了吐蕃,開疆闢土!”

軍卒們的歡呼聲吶喊聲一浪高於一浪,近乎瘋狂。

張瑄無奈,只得微笑不語,向軍卒繼續揮手致意。他心裡明白,此一戰,讓隴朔大軍計程車氣高漲到了一個頂峰,而他個人在軍中的威望也達到頂峰,無人可以替代。

這個時候,如果張瑄一聲令下,說要徹底滅了吐蕃,隴朔軍馬也不會懷疑,會毫無猶豫地誓死追隨,再圖建功立業。

只是軍卒包括一些將佐頭腦都有些狂熱,但張瑄卻很清醒。

他來到隴朔之後,能接連對吐蕃作戰取得大捷,有戰略戰術運用得當的因素,有火器發揮威力的因素,也有一定的幸運偶然成分在內。

但不論如何,終歸還是勝利在手,這已經成為震動大唐天下的史詩般的榮耀。

……

……

郭子儀匆匆走進帥帳,抱拳沉聲道,“大帥,大事不好,探馬來報,赤柱大軍號稱十萬,竟然沒有進攻兩寧州的李光弼大營,而是在西月河畔突然繞道北上曲碼,看那陣勢,似是向這個方向的烏海、沙柳河一線急速行軍……有斷我大軍後路的跡象。”

張瑄聞言臉色一變,皺了皺眉道,“怎麼可能?訊息確鑿嗎?李光弼那邊的動靜如何?”

郭子儀長出了一口氣,恭謹道,“大帥,訊息無誤,此刻赤柱大軍距離烏海城已經不足數十里,與我軍相距百餘里——至於李光弼那裡,暫時還沒有訊息傳來。”

張瑄的臉陰沉下來,猛然起身走到地圖跟前,仰望著地圖默然不語。

眾將也是非常吃驚,如果赤柱大軍從後夾擊過來,張瑄要趁勝拿下沙柳河的計劃就很難再展開了。

片刻後,張瑄回頭凝視著眾將,淡然道,“諸位以為如何?”

郭子儀猶豫了一會,還是毅然大聲道,“大帥,雖然我軍大勝,士氣高漲,但怎奈我軍孤軍深入,很難在吐蕃境內久戰。既然赤柱兵馬追擊而來,我軍不如見好就收,繞道青海湖退回兩寧州……”

郭子儀的意思很明顯了,反正已經大勝吐蕃,應該見好就收退回兩寧州了。如果被吐蕃人前後夾擊,就有兵敗的可能。如果兵敗,就讓前面的一場輝煌勝利戰果大打折扣。

其他將領也跟郭子儀一樣的態度,紛紛開口附和。

張瑄默然無語。

良久,張瑄突然輕輕笑了,“子儀,見好就收當然是穩妥了。我軍謝大勝而歸,一可安守兩寧州,二可捷報朝廷揚我大唐國威,其三,諸位以戰功獲得封賞,可謂是三全其美。”

郭子儀等人面色微微一紅。

“但這並非本帥所願。本帥調集軍馬攻入吐蕃,絕不是一時心血來潮。在本帥的戰略謀劃中,從柏海以北、三角城、烏海、沙柳河一線至河西防線,囊括整個青海湖在內的這方圓五百多里的土地,要盡數納入大唐版圖……”

張瑄揚手在地圖上指指點點,圈動著,“這便是本帥調集大軍出非川,下三角城,繞行烏海、都蘭,然後進襲沙柳河的目的所在!”

“戰爭勞民傷財耗費國力,若是隻為戰勝吐蕃的虛名,又何必輕起戰端?但如果這一戰能將此廣袤的土地佔據為己有,那麼,此戰再辛苦、再艱難、付出再大,也都是值得的!”

“三角城、烏海先後為我軍拿下,只要再拿下沙柳河,徹底剿滅嘉措部,這大片的疆土就唾手可得!”

張瑄的手重重的在地圖上敲打了一下,猛然回頭望著眾人。

郭子儀等人臉上浮動著興奮的紅光,張瑄說得沒有錯,再次為大唐開疆闢土指日可待,如此赫赫榮耀,想想都令人心神激盪不能自已。

“大帥英明,末將等鼠目寸光,實在是汗顏之至!”郭子儀與諸將躬身拜了下去。

張瑄哈哈一笑,“諸位不必如此。”

“至於赤柱軍馬——本帥的確是沒有想到,他竟然是虛晃一槍,準備抄了我軍的後路。由此可見,這赤柱軍中的統帥也非常人。但我軍箭在弦上不能不發,沙柳河近在咫尺,焉能不奪!”

“如果退後兩寧州,我們就失去了佔領這片土地的機會。所以,進軍沙柳河的計劃不能變,但是要提前了。”

“本帥相信,李光弼那邊不會沒有動靜。李光弼要麼率軍來援,要麼……”張瑄嘴角突然浮起了一絲古怪的笑容來,“要麼會大張旗鼓擺出進攻吐蕃王庭的架勢,圍魏救趙,逼迫赤柱軍馬不得不退回邏些城。”

“以本帥對光弼的瞭解,他很可能會率軍佯攻邏些城,西進吸引赤柱軍馬。”

張瑄朗聲一笑,“赤柱軍馬雖然號稱十萬,其實不過兩三萬人。就算是李光弼增援來遲,我軍只要拿下沙柳河,回過頭來,也不是沒有與赤柱決戰的力量!難道本帥還怕了赤柱狗賊不成?!”

“子儀,速速傳令下去,大軍開拔,即刻進軍沙柳河!”

張瑄猛然一揮手,郭子儀等人肅然躬身下去,“末將等遵命!”

……

……

張瑄大軍離開都蘭飛速向沙柳河行軍的時候,張同率本部近八千人已經抵達沙柳河,對防守空虛的沙柳河發起了不要命的猛烈進攻。

此刻,嘉措殘部還沒有退回沙柳河,正好是一個空擋。

張同為了戴罪立功避免朝廷問罪,也豁出去了,他身先士卒,親臨戰陣,指揮軍卒不惜一切代價要攻陷沙柳河。

張同心裡明白,如果自己不能取得一場大勝,獲得軍功,就算是張瑄網開一面,朝廷那邊也饒不了他。

吐蕃兵馬本就不擅長守城戰,在唐軍不計成本瘋狂地進攻下,很快就亂了陣腳,沙柳河漸漸落入唐軍掌控中。

一部分守軍向哈拉湖和大雪山的方向逃去,一部分被唐軍殲滅。兩個多時辰的血戰和苦戰,張同的鄯城衛終於拿下沙柳河,但也付出了傷亡近三千人的慘重代價。但在張同看來,這個代價完全是值得的。

沙柳河失守。

嘉措殘兵在半路上得到這個訊息,剛剛凝聚起來的軍心徹底消散殆盡,出現了大批次的逃軍。無數軍卒脫去戰甲四處逃竄,嘉措和他手下的將佐根本就控制不住。

郭子儀率軍攻殺過來,而拿下沙柳河的張同也率軍衝殺出來,將已經不足7000人的嘉措部包圍在在哈拉湖以東的曠野上。

陷入唐軍重重包圍之中的嘉措殘兵敗將誓死反撲,但已經無力迴天了。經過一個下午的鏖戰,唐軍終於全部吃掉了嘉措部,活捉了嘉措。

而唐軍吃掉嘉措部的訊息和李光弼率大軍緊逼邏些城的訊息,讓吐蕃舉國震動。赤柱大軍為了保邏些城,穩定吐蕃局勢,不得不咬牙撤軍。赤柱眼睜睜地看著從柏海到沙柳河的這一大片廣闊地域被唐軍佔領,心中羞恨可想而知。

至此,這場史詩般的、註定要載入大唐史冊的重大戰役宣告結束,完美落幕。

……

……

沙柳河。

張瑄與諸將飲宴慶功。

郭子儀等人自是興高采烈,唯有張同獨居一角,沉默寡言,神色憂鬱。

張瑄掃了張同一眼,突然輕輕一笑,舉杯邀飲道,“張大人!”

張同正在愣神,突然聽到張瑄叫他,趕緊恭謹地起身拜了下去,“大帥,下官在!”

“呵呵,張大人請坐。我軍能有此輝煌勝利,與張大人能在最短的時間裡拿下沙柳河,密不可分。本帥一定會上書朝廷,為張大人請功。”張瑄凝視著張同淡淡道。

張同長嘆一聲,突然單膝跪倒在地,“大帥,下官實不敢居功。下官違抗大帥軍令,擅自用兵,導致大軍吃了敗仗糧草輜重被燒,犯下重罪。蒙大帥不殺之恩,下官豈敢不效死命!”

張瑄深深打量著張同,心裡暗暗拿定了主意。張同用實際行動證明,也算是有些才幹和能力。他能在嘉措部敗退回沙柳河之前拿下沙柳河,對於最後的戰役結局有著相當重大的意義。最起碼,如果讓嘉措逃進了沙柳河城,這場戰爭到現在也未必會結束。

而現在張瑄手下人才匱乏,正是用人之際。

因此他決定不再追究張同的過失,雖然他會如實上報張同的功過,但只要有了他的庇護,朝廷也不會對張同怎麼樣。

張瑄突然起身走過去,親自扶起了張同。

這個舉動無疑代表著他的態度。郭子儀等人心裡明白,心道張同終歸還是逃過了一劫。

“張大人,請起。本帥治軍嚴明,但功是功,過是過,功必賞過必罰。不過,張大人功大於過,本帥看在眼裡,自當向朝廷上書保你無虞。但是你違抗本帥軍紀,被吐蕃兵馬燒燬糧草輜重,若是不加懲處,也無法服眾。因此,本帥革去你的鄯州刺史之職,率軍留守沙柳河,等待朝廷處置,你可心服?”

“下官心服口服,下官拜謝大帥恩典。”張同心下狂喜,感激涕零地再次跪拜了下去。

張瑄哈哈大笑著轉身走回坐席,面向諸將大聲道,“諸位,我軍接連拿下三角、烏海、沙柳河等數座吐蕃城池,都蘭、呼哈、天竣等十餘座堡壘要塞,從柏海至沙柳河一線直至我河西邊防,方圓500裡土地盡入我大唐版圖……但是,開疆闢土易,固守江山難啊。”

“諸位,我們現在面臨的是如何守住這片土地的問題——不能讓我三軍兒郎浴血奮戰換來的勝利果實被吐蕃人奪了去,戰之辛苦毀於一旦!”

“此戰之後,我隴朔兵力當向兩寧州及此地側重轉移。傳令下去,命朔方的顧惜和僕固懷恩立即率朔方軍馬一萬西進,爭取在最短的時間裡抵達兩寧州;同時向朝廷報捷,奏請將河珧都督府改稱青海都督府,仍由李光弼任都督兼青海大將軍、兵馬指揮使,由僕固懷恩任青海都督府副都督、青海右衛大將軍,率軍5000鎮守三角城。顧惜任青海都督府副都督,青海左衛大將軍,率軍5000鎮守都蘭。張同任青海太守兼沙柳河兵馬指揮使,率軍5000鎮守沙柳河。”

“在我軍各部到位駐防之前,子儀,你暫且率靈州衛軍馬一萬,留守烏海城,小心防衛吐蕃,不得有失!”

郭子儀出列躬身恭謹道,“末將遵命!”

張瑄點了點頭,又繼續發號施令道,“命李光弼的都督府遷移至烏海城,擴建城池,在三角城、烏海、沙柳河一線構築戍堡;命封常清和張巡調集全鎮之力,運輸糧草輜重入烏海、沙柳河一線,不惜一切代價,務必保證青海都督府的糧草後勤所需,解除大軍的後顧之憂。”

“至此,我隴朔兵馬半數盡在這吐谷渾故地,抵禦吐蕃。只要能守住這片土地,來日諸位封侯拜相指日可待!”張瑄緩緩起身,神色凜然地望著眾人,聲音慷慨激昂,“本帥希望我隴朔上下能戮力同心,固我邊防,讓吐蕃人聞風喪膽、再不敢入侵我大唐半步!”

“大帥英明!”

眾將慨然應諾。

***********************************************

河州城。

“報……我軍大捷,平西王西征大軍大捷!”

數十騎報捷軍卒飛馳進了河州,已經回到河州等候張瑄的建寧王李倓聞報,狂喜萬分,當即在隴朔大都督府報往朝廷的捷報中又追加了自己個人的一封奏報。

李倓萬萬沒有想到,張瑄率軍此去月餘,竟然再次為朝廷開疆闢土,生生攻克吐蕃三座城池,十餘座堡壘要塞,將柏海、三角城、烏海和沙柳河一線方圓數百里的疆土納入大唐版圖,殲滅吐蕃軍馬近兩萬人!

雖然沒有親自參與這場戰役,但李倓畢竟身在隴朔邊防,而且還一度居留李光弼的大營。因此,隴朔再傳捷報,他與有榮焉。

李光弼率大軍返回吐谷渾故地,按照張瑄的軍令將自己的指揮中樞遷移到烏海城。烏海城是吐蕃境內一座設施比較完善的城池,只要他略加擴建和改造,很快就會成為青海都督府的中心繁盛之地。

李光弼本部有四萬兵馬,加上張同的5000人、郭子儀臨時駐防的一萬人,兵力高達5萬5千人,重兵防守,張瑄才能放心。

因為佔領了吐蕃人的大片土地,隴朔與吐蕃的邊境線已經向吐蕃境內延伸並與河西相接,張瑄將隴朔兵力半數佈置在此處,在戰略上沒有什麼問題。

而下一步,張瑄還要奏請朝廷擴軍和從其他藩鎮抽調兵馬入隴朔,將兩寧州、柏海烏海沙柳河一線的防禦吐蕃的兵馬增加到七萬到八萬之間。如此穩步經營,吐蕃人很難再反攻回來。

十五日後,張瑄率神策軍一萬人凱旋班師回到河州,而這個時候,距離天寶十三載的春節已經不足半月。

在河州的建寧王李倓親自率河州軍民出城三十里,迎接張瑄凱旋大軍。

遮天蔽日的旌旗之下,張瑄一身甲冑面帶微笑,在眾將簇擁下緩緩行進著,而兩列神策軍軍卒神色肅然威勢凜然,馬蹄轟鳴間一股無形的殺氣衝上雲霄。

“平西王真是蓋世的英雄人物,百年罕見也。”李倓站在歡迎文武官員的最前面,凝望著,心頭漸漸浮起一種別樣的熱血激情。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從成為李承乾老師開始

大毛山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