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巨大淋巴結增生症,外科治療不需要查病因

“是個女病人,姓羅,她說昨天到你診所看過病。

長期發熱,頭暈,乏力,我看了她的血常規結果,貧血特別厲害.”

血主任這麼一說,李敬生就知道說的是誰了。

原來是那個燒了八年的女人啊!

沒想到她最終跑到第二醫院看病來了。

其實像她的病因那麼複雜,有條件的話,應該去人民醫院、僑邦醫院這種大三甲。

不過她還是挺聽勸的,至少來了大醫院,並且掛了一個專家號。

儘管這個‘專家’有點水分。

好歹是主任醫師。

必須提一嘴,第二醫院雖然也是三級醫院,稱得上大醫院。

但是它的主任醫師與人民醫院的主任醫師差著至少兩個等級。

醫術水平、醫學地位、社會地位,都有很大差距。

人民醫院的主任醫師,絕大多數都能走雙升路線。

什麼叫雙升路線呢?

就是像李敬生這種,醫生職稱與學術職稱同時提升。

只升其中一條線行不行?肯定是行的。

但是上限基本上被鎖死了。

不要說評優青、傑青、長江學者這些,就連想要成為業界的一級主任或者二級教授都是困難重重。

學術上,絕大多數人升到二級教授就算是到頂了。

一級教授頗有點像是古代內閣大學士再往上升的一個特殊頭銜。

往往都是院士兼領。

一般的教授都沒資格封這個一級教授。

甚至很多院士候選者都是二級教授。

所以,學術上二級教授其實基本上就已經到頂了。

去醫院掛專家號時,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標準。

如果介紹欄寫著二級教授、一級主任醫師,那不必說,肯定是非常牛b的存在。

這種專家號,如果是大院,最少都是三百塊錢起步。

很多都是六百塊,甚至有少數是九百塊以上。

一千二百塊錢的專家號有是有,非常少。

這種存在往往已經很少診病,而且極可能是院士或者候選院士了。

花一千多塊錢掛他們的號,如果是特別難治的病,肯定是值得的。

像那個住在李敬生診所院內的癱瘓女患者,如果家屬願意帶她到帝都、魔都的頂級大院,掛一個頂級特需專家號,也許早就查出病因了。

掛這種頂級專家號要注意看他的介紹欄,一般會寫擅長治療哪方面的疾病。

寫在最前面的那一個,是他最拿手的。

後面的那些,有可能只是有所涉獵。

如果掛號時沒選對擅長自己疾病領域的專家,幾百塊錢打水漂是常有的事。

實際損失肯定更大,因為還有可能安排做一些檢查。

但是因為不是他最擅長的領域,最終有可能沒能把病因診斷出來。

所以掛號時一定要看專家的個人介紹欄。

現在基本上都是網上預約掛號,非常方便。

哪位醫生擅長哪一領域的疾病,一目瞭然。

有的醫生可能涉獵比較廣,會寫一長串擅長治療的多個疾病領域。

普通疾病可以選這種醫生,如果是疑難雜症就要注意避坑。

貪多嚼不爛,不說一定正確。

至少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天賦再好也沒辦法同時專攻多個領域。

像連濤那種雙科主任就已經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李醫生想起來是哪個病人了嗎?”

血主任看到李敬生的表情,就已經知道他記起來了。

“嗯,知道是誰了。

她的病因挺複雜的,我讓她到大醫院查個尿常規,最好再做個腹股溝淋巴結穿刺,病理檢測.”

“這兩項檢查都已經做了。

李醫生先吃飯,等你吃完了,咱們再討論.”

血主任已經給他準備了打包的飯菜。

“呵呵,那我可就不客氣了。

參加會診還管一頓飯,這還是第一次遇到,謝謝血主任的盛情款待.”

李敬生笑著接過飯盒,不客氣的開吃。

“可以先把檢查結果給我看看嗎?”

這個病人,他其實已經診斷得差不多了。

只要看看檢查結果,應該就能快速診斷出最終病因。

“沒問題!我知道你是個大忙人,能夠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幫忙會診,感激不盡!下次有機會,我請李醫生吃頓好的,在醫院內,條件有限,也只能請你吃頓工作便當.”

血主任親自把檢查結果拿給他。

“血主任,您千萬別客氣。

對於我們醫生來說,能夠有一口熱呼飯吃就已經很不錯了。

再說了,骨外科與骨內科就是兄弟科室,只要條件允許,理應相互支援.”

李敬生一句兄弟科室,瞬間讓會診室內的幾個醫生與他的關係拉近了許多。

看向他的眼神也變得柔和。

一邊吃飯,一邊檢視著患者的尿檢結果。

蛋白+。

果然與他推斷的差不多,患者的尿液存在問題。

蛋白尿陽性,這是患者消瘦、貧血的主要原因。

真不敢想像,她竟然尿蛋白整整八年多。

蛋白質是人體最重要的營養成分之一。

源源不斷的從尿液中流失掉,身體吸收不到充足的營養,自然而然會出現消瘦、貧血等症狀了。

出現蛋白尿,首先懷疑的就是腎臟是否出了問題。

因為人體的兩顆腎臟就像兩個超級過濾器,它們可以把廢水,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排出體外。

這也是為什麼尿毒症病人需要到醫院做透析。

因為腎臟衰竭後,它的過濾出現問題,沒辦法再把有毒有害的物質排出體外。

甚至還包括水份瀦留,導致下肢水腫,面部浮腫等等。

透析就是代替腎臟工作,把血液中的有害物質過濾出去,以保證身體的正常運轉。

腎衰竭是個魔鬼,只要啟動就不可逆轉。

它會一直進展,越到後面,需要透析的次數越頻繁。

最終的治療路徑只有一條,那就是腎臟移植。

如今,各大醫院的腎源非常緊缺。

絕大多數患者排隊一百年都等不到腎源。

所以年輕人一定要愛惜自己的腎臟。

特別是不喜歡喝水的人,用飲料代替喝水,或者其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會導致腎臟壞掉。

還有一些年輕人,出於虛榮,為了買一部好手機,或者充闊,選擇黑市賣腎。

三四萬塊錢一個腎,拿到手實際只有兩萬多,不到三萬。

覺得這錢來得容易。

腎臟反正有兩個,賣掉一個也無所謂。

這是極其短視且愚蠢的做法。

雙腎一起工作,它們可以彼此緩解對方的工作壓力。

割掉一個腎,剩下的那顆腎需要每天承擔兩顆腎的工作量,更容易壞掉。

到時候,結局可想而知。

李敬生看完尿檢結果後,接著檢視取病人淋巴結活檢結果。

要見淋巴濾泡及片狀成熟漿細胞。

這不就是淋巴結增生嗎?

而且屬於巨大淋巴結增生。

怪不得昨天給患者診斷時,惡性腫瘤排除,良性腫瘤也排除,他都診斷得有些迷糊了。

現在看到活檢結果,心中算是有了一絲恍然明悟。

原來是巨大淋巴結增生症。

“李醫生僅憑一個血檢結果,就能斷定患者的尿液存在問題,實在令人佩服。

我發現患者存在尿蛋白後,給她補充做了一些影像檢查。

x線檢查發現存在溶骨性損害。

後面又做了骨髓穿刺。

骨髓塗片發現患者的骨髓中出現大量漿細胞,我當時有點懷疑是多骨髓瘤,而且是多發性。

但是後面取淋巴結做了活檢後,病因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血主任竟然已經給患者做了這麼多檢查。

李敬生心疼患者兩秒。

有時候真不知道該怎麼說。

患者在城南衛生服務站連一個尿常規與大便常規都捨不得做。

最終進了大醫院,乖乖做了一大堆的檢查。

其中甚至包括骨髓穿刺。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患者害怕進大醫院。

因為大醫院根本不缺病人,醫生也不會跟你磨嘰。

掛號候診就得很長時間了,進去後,醫生問診,然後開出他認為需要做的檢查。

直接讓病人去交費,做檢查。

根本不給患者討價還價的餘地。

而且要是患者做的檢查專案比較多,或者對診病流程不熟悉,很可能在醫院奔波一天都查不完。

最終拿到檢查結果時,醫生早下班了。

“血主任,我認為患者的骨髓瘤基本可以排除。

因為患者的骨髓塗片中並未能發現骨髓瘤細胞。

雖說發現了漿細胞,並且高達,但是患者並沒有骨骼疼痛或者骨質破壞表現。

血清中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數量明顯低於10gl。

這些都不支援患者是骨髓瘤.”

李敬生給患者查體時,雖然沒有專門摸骨。

但是也有稍微檢查,可以確定患者的骨質並未遭受破壞。

他甚至認為做骨髓穿刺並沒有多大必要。

可能每個醫生的診斷思路不一樣吧!

像血主任這種年紀大一點的醫生,很多都是規規矩矩的診斷。

說得好聽一點是嚴格按照流程辦事,說得不好聽,那就是過時、死板。

醫學的發展與進步非常快。

很多十年前可能認為正確的治療方案、診斷標準,十年後就已經淘汰甚至是錯誤的。

這個病人如果換成是李敬生來主診,做三個檢查基本就夠了。

查個二便常規,然後再查個淋巴結活檢。

女患者的甲狀腺並無腫大和其它異常,骨質也是正常的,做什麼骨髓穿刺嘛!

當然了,血主任雖然是骨內科醫生,但是並沒有摸一摸骨頭,便知道骨質好壞的本事。

跟李敬生自然沒法比。

“是的,後面我也基本排除了這個病。

不過我認為骨髓檢測的診斷意義很大。

患者的骨髓增生明顯活躍,漿細胞增生異常,可以看到雙核漿細胞與多核漿細胞。

然後她的紅細胞呈緡線狀排列,這些對進一步診斷都有很大幫助.”

血主任也聽出李敬生的話中帶著深意。

認為骨骼穿刺有點過度檢查。

他趕緊解釋了一下,免得被人看輕了。

骨內科雖說業務不太好,但是還沒淪落到亂開檢查,過度檢查的必要。

“我順著這些線索,後面又給她查了胸部ct,發現右肺門處有一塊直徑超過4c大腫塊影,邊緣光滑整齊,呈分葉狀。

密度均勻緻密.”

血主任怕是要把所有檢查都給患者過一遍。

不過這次胸部ct發現肺門有大腫塊影,倒是讓李敬生感到十分意外。

因為他給患者聽心肺音都正常。

這就說明聽診正常,不代表一定沒問題。

也給他提了一個醒,以後在診斷過程中肯定會記住這個教訓。

“能把片子給我看看嗎?”

“沒問題.”

血主任直接把片子放到看片板上。

李敬生仔細看過後,略微鬆了一口氣。

這個家境較為貧困的女患者,總算沒有倒大黴。

最怕的就是她的肺部長了腫瘤。

肺癌的預後效果其實並不好。

要是肺部已經長了一個這麼磊的惡性腫瘤,幾乎不敢想像。

病人的生命週期可能不足三個月。

“右主支氣管直接從右肺門的腫塊內透過,我給患者聽診心肺音都沒聽出明顯異常。

再加腫塊的密度均勻緻密,邊緣光滑,我認為這有可能就是一個腫大的淋巴結.”

李敬生髮表著自己的觀點。

“我們剛才的會診結果與李醫生的觀點一致,也認為這只是一個腫大的淋巴結。

現在患者到底是哪種病,我們還沒討論出一個統一的定論。

李醫生能說說你的診斷意見嗎?”

血主任與李敬生只是探討了幾句,便發現這個小夥子比傳說的還要更厲害。

實力極為強勁。

“我認為患者的肺門雖然出現腫大淋巴結,但是患者的症狀較輕,也沒有說呼吸困難之類。

再加上患者的腹股溝發現大量淋巴結,所以我比較傾向於巨大淋巴結增生症.”

當患者的肺門出現腫塊,並且是漿細胞型病人,非常容易出現發燒。

這也就解釋了患者為什麼持續低燒長達八年。

雖說疾病型別基本已經明確,但是真正的病因是什麼,還得進一步推斷與排查。

巨大淋巴結增生症,它還有多種稱呼。

比如血管淋巴結錯構瘤、多中心血管淋巴增生症等等。

從這些稱呼中,不難看出,它與血管存在密切聯絡。

“你們幾位贊同李醫生的診斷意見嗎?”

血主任看向科室的其他幾位醫生。

“我支援李醫生的診斷觀點.”

“我也認為巨大淋巴結增生症的可能最高。

只是這個病的具體病因是什麼呢?不把具體病因查出來,也不好用藥啊!”

骨內科的幾位重量級醫生紛紛贊同李敬生的診斷意見。

查到這一步,確定是什麼病不難。

難的是查出進一步的病因。

“既然大家都支援是此病,那基本上可以蓋棺定論了。

李醫生,你一來就幫著我們把疾病型別給確定了,能否一幫到底,幫著把病因也給找出來?”

血主任是個老江湖,一頂高帽子戴到了李敬生頭上。

很可能李敬生來之前,他們就已經討論得差不多了。

不過這個病的病因是真的難查。

“不不不,我只是拋磚引玉而已,各位老師其實早就有了答案。

至於此病的病因,我曾經查過一些文獻資料。

病因非常難以查明。

但是像她現在的情況,治療應該不難.”

李敬生說完後,特意停頓了一下。

“請講!”

血主任等著聽他的高見。

“單純的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很難令腫塊縮小。

比如氮芥、甲氨蝶呤等藥,一般使用後的效果都不太好。

我建議轉心胸外科,接受手術治療.”

李敬生也算是幫著心胸外科拉一單業務。

骨內科很缺住院病人,遇到這種病人,不一定捨得放走。

他剛才停頓了一下,也是想看看血主任的態度。

“手術治療應該是一個最後的治療手段吧?如果能查出病因,針對性的藥物治療肯定更好一些.”

血主任果然捨不得把塊肥肉放走。

“血主任,這個病人的情況您也知道。

她的家境十分貧困,如果讓她住院慢慢排查病因,她恐怕會強行出院。

你們是不知道,她最開始去的是城南衛生站,在那裡治療了一個星期。

連個二便常規都捨不得做。

到我診所檢查時,她還帶著哭腔告訴我,家裡的婆婆、公公治療花了很多錢,處理後事又花了一大筆,現在家裡還欠著外債。

所以,我建議直接把她轉到心胸外科,快刀斬亂麻,手術治療對她或許反而是最好的治療方式.”

李敬生替她爭取著最有利的治療方案。

如果血主任仍不同意,那就讓人看輕了。

“就怕心胸外科那邊不一定願意收啊!”

一名骨內科醫生說道。

大家都是明白人,捨不得放跑這個病人,卻又不能明說。

“我可以代為聯絡一下,現在已經查明患者的右肺確實存在很大的腫塊,符合手術指徵,我認為心胸外科應該會同意接收.”

如果收進去做不了手術,人家可能不會收。

像她這種情況,手術指徵明顯,多半會接收。

“那行,請李醫生代為聯絡一下。

要是心胸外科願意接收,我們就幫助患者轉過去.”

血主任拍了板。

也不知道他為什麼突然就鬆了口。

或許也是看到事不可為。

李敬生與心胸外科的章主任等人關係密切,經常一起做手術,這種事,也就是打個電話的事。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你是這個世界的主人

茅臺推書

她的十年

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