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發電機安置好,天都已經黑了。

村裡面沒合適的地方安置,而且發電機噪音大,所以放在了村外打麥場小樹林的旁邊。

先用東西蓋起來,準備明天趕緊找人給蓋一個發電屋。

請人幫忙了晚上要請客的,不過人太多,沒法全部請,只能先欠著。

但是請大家聽了收音機。

就是那兩個破爛堆裡拼湊出來的收音機,現在成了村裡的寶貝,每個收音機周圍都圍一群人,聽個戲曲有跟著哼哼的,聽新聞一個個一驚一乍地。

沒過幾分鐘就開始吵吵起來了,也不知道誰手快動了一下收音機,裡面傳來了滴滴答滴滴答小朋友開始廣播了……

一群熊孩子一下子就激動了,喊小朋友那不是給自己準備的節目嗎?一定要聽。

不給聽就吵吵,一群小崽子在旁邊嗷嗷亂叫,不讓我們聽,誰都別想好好聽。

今天大夥兒都開心,這群小崽子居然沒捱揍。

正好大家不用爭論聽戲還是聽新聞了,男女老少一起聽這個名叫小喇叭的節目。

照樣聽的挺歡樂。

……

李秀妮有點心疼電池,悄悄拉著燕長青問:“咱們那個收音機電池能用多久啊?”

“用完了再買。”燕長青也不知道那電池能用多久。“不但今天給聽,以後沒事就拿出來讓大家聽。”

“咱們發電機都買了,要是不讓人聽,人家可不說咱們摳門?你看看燕興旺,他們現在估計都後悔以前沒捨得電池呢!”

“管他們幹啥,他們不但摳門還坑村裡人錢,壞良心的很。”老媽立刻說了起來。“他們家有個收音機都當寶貝,給村裡說壞了,實際上經常放屋裡偷偷聽,還以為村裡人都不知道呢!”

燕長青呵呵笑了起來:“就是就是,咱們可不能學他。你放心,等明天電機房蓋好,我就給電路改造一下,到時候願意用咱們家電的都可以多開一會兒燈,咱們也能收錢。”

李秀妮一談到收錢就來勁兒:“七斤,你給媽說,咱們這發電機,收八毛錢能賺錢不?賺多少?”

“賺個一兩毛錢沒問題吧!”燕長青也說不好,不過說一兩毛錢已經夠老媽開心的,反正老媽也不知道自己兜裡到底多少錢。

李秀妮果然開心起來:“一度電一兩毛錢,一百度就是一二十塊錢了……”

看她算賬燕長青就打算帶著大黑大黃偷偷開溜——幸好老媽不懂算成本,不然得睡不著。真要指望一個月一二十塊錢回本,那得多少年。

沒走兩步忽然想起來一個大招,把他在油田演出的照片拿了出來。

這次去油田學技術,祝昌盛把演出的照片給他了,一直帶著呢,只是忙的顧不上。

看到兒子演出照片,李秀妮稀罕得和什麼似的,拿著照片除了嘀咕真好,整個人和笑傻了似的,再也顧不得別的。

然後……她拿著照片,又往聽收音機的人群裡去了!

燕長青就喜歡看她開心,當然也挺慶幸——表演時候沒穿修大紅花的綠肚兜啊!

話說慘綠少年是不是指,穿綠肚兜的少年?

……

正月十五鬧花燈了!

不過大燕莊也沒什麼動靜,燕興旺倒是弄了個大燈籠,可惜只有一個,也不是他家的,是村裡公共財產。

據說是當年大隊部遺留下來的,很多村子都有,但是有的保管不善就沒法。

燕興旺這點還是做的比較好的,每年都要用一根長長的竹竿立村口,把燈籠掛最高處。

竹竿上還要綁滿柏樹枝,用紅線繩綁的,寓意消災祈福什麼的。

其實習俗應該很多,但是村裡沒條件,最終只簡化到一隻燈籠高高掛。

而且以前沒電,只能用油燈,燈籠布又不好,根本不亮。

今年大概是燕興旺感受到了來自後輩的壓力,覺得村長位置不太穩,居然下血本給燈籠布換了,還弄了電線,把燈籠裡面的煤油燈換成了電燈,等到晚上就可以亮一點了。

但是燕長青也顧不上去想他的小心思,他一大早就和二叔出發,去鎮上看熱鬧。

……

走路上人就多了起來,燕長青和二娃幾個小孩子有特權,可以坐四伯的馬車,所以更有閒心觀察周圍的一切。

半路上有個楊樹莊的人,居然弄了兩隻獅子出來,雖然現在只是在板車上拉著,可依然成了人們的焦點。

走他們前面的人都等著看,最後就形成了拉著獅子頭的板車在前,後面各個村裡去鎮上看熱鬧的人在後的場景。

其實那兩頭獅子的獅子頭雖然上了點彩漆,依然遮不住明顯的破舊,後面的獅身更是做的簡陋,布都是縫補過的,上面代表獅子毛的,只是一縷縷的麻繩染了紅色和黃色。

染的還不均勻,看起來挺寒酸的。

但是架不住人們高興,以至於楊樹莊的幾個年輕人,不顧村上老人的反對,直接在路上就把獅子頂了起來——獅子到鎮上表演,是討要東西的,現在就頂上去,到時候人累了表演不賣力可不行。

其他人是不會考慮這些的,總之場面一下更熱鬧起來,興高采烈的人們跟著兩頭獅子,一路上居然有了熙熙攘攘的感覺。

小孩子們看到獅子頂起來,膽子小的只敢遠遠看著,膽子大的乾脆跟在後面跑,有些甚至想摸一摸,不過被大人阻止了。

當然有獅子,就得有鑼鼓。

二娃幾個熊孩子早都不坐馬車了,跳下去就跟著跑,圍著獅子不過癮,上去拍一下鼓都能高興半天。

挺歡樂的。

……

剛過了鎮子東大橋,瞬間鑼鼓響了起來。

人們轟然發出一聲叫好,隨即熱熱鬧鬧簇擁著獅子,朝著鎮子中走去。

這是難得的熱鬧場面,都是出來跑著玩的,不像年前,那熱鬧是匆忙的,要操心備年貨。

很多小商店的門的都開了,舞獅的人就在路中間慢慢走著蹦著敲著鑼鼓。

這時候鞭炮聲響起,舞獅隊領頭的人朝那邊看一眼,看見店家在門口朝這邊招手,立刻一揮手帶著舞獅隊跑了過去。

兩頭獅子搖頭擺尾,前面還有個拿著竹子編的纏了紅布的‘繡球’,不停地帶著獅子上竄下蹦。

這是規矩,舞獅的也不是亂跑的,放鞭炮是訊號,表示歡迎你來,來表演老闆會給些東西,比如成包的果子或者白糖,甚至大方的再添點錢。

舞獅的根據給東西多少,決定表演的時間長短。

一切都特別和諧,不想出東西出錢的商店,就不放鞭炮,舞獅隊的人也不會過來讓店主人為難糾結。

給東西多少也無所謂,喜慶嘛!

當然也不排除這年頭就那麼幾家店,舞獅隊也沒得選。

……

再走幾步,就能看到街道一個路口那的空地上,一群人舞弄刀尖劍棍九節鞭。

燕長青和二娃這群孩子對這個還是更感興趣點,別的孩子看熱鬧,燕長青可以偷師。

像後來著名功夫演員吳景曾經在舞臺上表演過的九節鞭,就是躺地上,讓九節鞭從身體下邊一圈又一圈的掃過,在這裡就可以看到。

但是他們表演賣藝,可比拉二胡辛苦的多。

現在的季節可以說是最不適合光膀子的季節,這群人一個個最多穿個無袖汗衫,輪流上來表演。

喝彩的多,給錢的真不多。

就像燕長青說的,累死累活的,最後掙了三核桃兩棗。

畢竟他們不能像舞獅隊,跑人家門口表演。

二娃鐵蛋一幫熊孩子還紛紛表示燕長青也能行,被燕長青暴力鎮壓了——砸場子的事兒可不能幹,小孩兒要是上去表演肯定更吸引目光,但是那不道德。

看了一會兒,燕長青掏出一塊錢扔過去,表示感謝。

這已經是地上最大的一張面額紙幣了,弄的武術隊那個領頭的一直朝燕長青身後看——他們要看看是不是小孩子胡亂扔的,萬一大人不高興想要回去,那他們就得還回去。

不過燕長青已經看完所有人表演一遍,轉身走人了。

……

因為一轉身,就看到了迎面而來的旱船隊。

就是紙紮的一條花船,裡面站著人搬著跑,旱船的前面,是一隊的大頭娃娃。

前面還要有個老漢男扮女裝,黑布包頭臉上點痣故意扮醜,打扮成古代媒婆的樣子——燕長青忽然發覺,怪不得曾經的那些日子裡,經常不小心刷到男扮女裝的影片,原來女裝這種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啊!

很快燕長青又有新發現,感情頂著大頭娃娃面具的人裡邊,也有雖然穿女裝但是一看就是男人的,反正盯著面具也沒人看出來……才怪!

想想也對,這年頭大姑娘小媳婦沒那麼開放,這活兒還累人,所以隊伍裡要麼是年齡大些的女性,要麼直接上男人。

最後面當然也少不了鑼鼓,敲敲打打就圖個熱鬧。

……

等看完旱船,接著走來的就是“背樁”隊的表演。

背樁表演下邊是一個有足夠力氣的人,身上綁著個杆子,杆子上半截會根據情況弄不同架子,然後架子上再綁個人。

確實是綁上的,不過不是緊緊綁死的那種,而是像安全繩之類的。

在上面那些穿著打扮成戲曲人物的,都是小孩兒,他們在上面翻跟頭表演啥的,不保證安全可不行,掉下來可沒錢買藥。

因為這年頭條件不好,沒有什麼好材料,所以那些架子為了保證結實耐用,都是鐵傢伙。

加上小孩兒的重量,這些走在下面的並不吸引人目光的背樁者,每個人背的最少六七十斤甚至更多。

從村裡綁好架子,到鎮子邊綁上孩子們,然後在街上表演到徹底累的不行找地方休息,那會兒人人都是一身大汗,大冷天的能把衣服溼透,很辛苦的。

過幾年人們都開始向錢看,這些東西就被放到了倉庫落灰,又過很多年上頭要支援民間藝術,於是把這些架子又翻了出來。

於是就有了燕長青曾經刷過的老家這邊的影片,一個老頭正破口大罵:“一群小夥兒找不出來個能背樁走二里地的人,這些年你們吃香的喝辣的都到狗身上了……”

真的很累人,頂著大幾十斤的架子,雖然也可以用手託一下,但不可能一直託,還要一直挺直腰板走路,不是經常幹下力活的人,堅持不下來的。

但是大家現在看的還是很歡樂的,成年人知道表演不易,出個幾分幾毛錢意思意思的也有,小孩子們則是跟著隊伍跑前跑後的歡呼……

有遠有近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鑼鼓聲,歡聲笑語起鬨聲更是到處都是。

氣氛真好!

(關於這些和故事情節關係不大,那些年代記憶的描述,也是一種懷念吧!免費期間都不收錢的,希望大家不要介意,章節字數我也多寫了點的。畢竟這些童年歡樂都是滿滿的回憶。)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狐緣

朽憐殘世

門外之愛

未來將來

四同的股市人生

魔幻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