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李昂,(公元809年-840年),唐穆宗李恆第二子,原名李涵,穆宗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封江王,敬宗(穆宗三子)寶曆二年(公元826年),登基為帝!唐文宗在位十四年,(公元827年-840年),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他使用了三個年號,寶曆,大和,開成!

大和這個年號一直被存疑,這兩個字也成了不詳的字眼,從根源上講,這兩個字是我們的,本來是好好的,卻被盜走了!

唐文宗的年號到底是大和,還是太和,又或是泰和?撇開那些見鬼的陰雲魔影,正解上應該是大和,而不會是太和,因為就在同時期有一位太和公主!

唐朝公主多出彩,赫赫有名的唐朝公主較多,如軍功顯赫的平陽公主,自由奔放的高陽公主,還有大明宮詞太平公主,等等,唐朝公主沒有一個是以年號為封號的!

太和公主,是唐朝歷史上最後一個和親的正牌公主,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太和公主和親回鶻崇德可汗,太和公主封號太和在前,唐文宗李昂在寶曆二年(公元826年)登基為帝,並在第二年(公元827年)改元大和,是以,唐文宗李昂年號不可能是太和!

太和自然是極好的,但既然已經冊封了太和,且太和公主和親回鶻在前,那麼新皇登基絕對不會再選太和做年號!

改元年號,是一件重大的事情,明清時期,年號即為帝號,如明朝洪武皇帝,嘉靖皇帝,崇禎皇帝,清朝康熙皇帝,雍正皇帝,道光皇帝,年號之重,可見一斑!

唐宋時期,年號雖不如明清那般年號如帝號,但也是慎之又慎,宋朝開國宋太祖趙匡胤改元要選一個吉祥而從未用過的年號,趙普等人議定乾德,後面發現乾德這個年號是前蜀亡國之君王衍已經用過了,讓宋太祖趙匡胤情何以堪,說出了宰相當用讀書人的話,北宋重文輕武由此而啟!

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甘露政變,被認為是中唐和晚唐的分割點,盛世大唐由此走上了崩塌之路,大和年號又是如此不吉利!

有氣而不得舒,有運而不得守,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大和不吉祥,還是太和好!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令尹世家第一部興楚令尹鬥伯比

湖北唐本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