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聞仲的野望(第一更,求訂閱)

青鸞神鳥展翅高飛,穿越雲霄,翱翔於九天之上。

它沿著寬廣的淮水順流而下。

餘元和龍吉坐在青鸞神鳥寬闊的脊背上,居高臨下地俯瞰著下方的淮水。

只見那河水碧藍如鏡,映照著陽光下的雲彩和青山。

不多時,青鸞神鳥輕輕斂起雙翅,悄然降落到下游沿岸的一片世外桃源中。

這裡山清水秀,春花秋月,鳥語花香,靈氣濃郁,彷彿世外仙境。

“想不到這裡竟然變化這麼大!”

龍吉收起青鸞神鳥,有些驚訝地打量著四周的環境。

她剛被貶下凡間的時候,也曾來過這裡,只不過那時候的臨渙關不過是一個偏僻、簡陋的莽荒之地,就連城關也是破破爛爛的。

可如今她重臨此地,卻覺得這裡的靈氣濃郁無比,和那些仙神所居住的洞天福地也差不了多少。

洪荒有個相由心生的常識。

餘元原本還有些納悶。

還有一半人道氣運則位於大商東南方向,也就是臨渙關所在之地。

“想不到人間竟然這麼有趣,發明這些器具的人太聰明瞭!”龍吉興沖沖地道。

宴會過後,聞仲拉著餘元秉燭夜談。

現在臨渙關就是在專注於自身發展。

仙神的外貌形象取決於他的內心。

而且還一下子派出了三十萬大軍!

而聞仲卻在經營臨渙關之後發生了巨大改變,顯然是內心成長了許多。

大商不去西南那邊找周族的麻煩,跑來圍剿臨渙關是什麼意思?

臨渙關這些年雖然的確發展的很快,但聞仲既沒有稱王,也沒有公開造反,怎麼就驚動朝歌了?

餘元望著他質問道:“你是不是覺得這臨渙關是你聞仲一個人的?”

難道來一個,你就投降一次?

即便他們接受你的投降,可你能夠保證這些勢力不會禍害臨渙關的百姓嗎?

“師兄,我……”

當晚,聞仲在城主府擺上酒宴,盛情款待餘元。

餘元雖然一直對臨渙關保持關注,聞仲也時常透過青銅寶鏡就某些事情來詢問他的意見,但他對於此時的臨渙關也已經有些陌生。

除了聞仲外,他麾下那些官員也都居於此地。

於是他也不急著去見聞仲,而是和龍吉在城內閒逛。

城牆高聳入雲,厚度也足有數丈。

……

聞仲無言以對。

以餘元對他的瞭解,十有八九是不想引起恐慌和動亂。

還有城中的百姓!

是他們的勤勞和努力,才合力鑄成了臨渙關!”

開始經營臨渙關之後,聞仲明顯變得成熟了很多。

不僅是心理上,連外貌上也變成了青壯年的模樣,看起來比餘元好像還要年長一些。

百姓們一個個看起來喜氣洋洋,面色紅潤,充滿了朝氣,一點也沒有大戰將臨的慌亂和害怕。

餘元拍了拍聞仲的肩膀,讓他不要過於擔憂。

如果說前幾年大商還懶得理會你的話,那麼現在它已經把臨渙關當做囊中之物了!

現在大商出動三十萬大軍,很明顯是要一次性解決掉臨渙關。

你還想讓臨渙關繼續存在下去的話,就只有一條路可走.”

餘元沒好氣地道:“你現在的想法才是自私自利.”

現在大商下了決心要滅了自己,哪怕他並沒有反意,大商也絕對不可能容忍臨渙關這樣繼續快速發展下去。

“如今大商的那位新王剛登基不久,大商境內局勢還不穩定,他迫切地需要一場大勝來鞏固他的地位。

在這種大環境下,聞仲便萌生了建城的想法。

“再說了,如今是大商先出手,你也是迫於無奈.”

“這……”聞仲有些遲疑,“真要打起來的話,會死很多人的吧?”

若非如此,聞仲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向他尋求幫助。

大商在這個時間節點派出三十萬大軍直撲臨渙關,足以說明它的掌權者擁有著非凡的戰略眼光以及無比果敢的決斷力。

最大的部分足足佔據整個人道氣運的三分之二,形如一頭巨大的玄鳥懸於大商國土上空,玄鳥的頭部正好位於國都朝歌。

“為了臨渙關的百姓,此事終究不能避諱.”

只是即便身為城主的聞仲沒有想要自立為王、掀翻大商的意思,可真到了臨渙關強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大勢所趨之下也就由不得他了。

餘元也點了點頭。

再者說,以臨渙關的發展速度,只要那位商王的頭腦還算清楚,都絕對不可能放棄這塊肥肉的。

餘元搖了搖頭。

“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餘元眉頭微皺,詢問了幾個路人後才知道原來聞仲並沒有把大商軍隊即將兵臨城下的訊息公之於眾。

三尺來寬的水渠如同一張大網,把淮水灌溉到每一片農田之中。

這裡除了多了不少新式工具和工坊外,最大的變化就是靈氣變得異常濃郁!

這個世界遠比想象中更加殘酷。

獅子搏兔,尚需用盡全力。

“師兄!”

“的確聰明.”

聽到這裡,聞仲沉默了下來。

進入城中,可以看到寬闊的大街兩旁商鋪林立,人們熙熙攘攘,商賈雲集,十分繁華。

城內每幢房屋都雕琢精緻,彷彿連磚瓦都經過手藝匠人的精雕細琢。

在沿河岸邊,一輛輛巨大的水車在水流的帶動下緩緩轉動,將清澈的河水不斷汲取到水渠之中。

“既然如此,那你何不把現在的情況公之於眾,然後去問問百姓的意見.”

餘元望著他道:“看看這些百姓是願意迴歸大商,還是願意奮起反抗!”

這個問題很重要,關乎著餘元在人間未來的規劃。

“可是若是真的和大商開戰的話,戰火勢必會波及到臨渙關的百姓,我不能因為一己之私,害了大家性命.”

這一部分的人道氣運化作了一條水龍,潛於大淵之中,專注於自身的發展,對周圍的變化全然不感興趣。

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但凡大商的高層有一個不是草包,就一定會想盡辦法拿下臨渙關!

如果拿不下的話,那就毫不猶豫地將之毀掉!

因為任由臨渙關發展下去的話,必然會成長為一個無比可怕的強敵。

城主府就在新城的中心,不算高大,但是佔地甚廣。

“還是師兄伱深謀遠慮.”

聞仲恭敬地作揖一禮,誠懇地道:“這次要不是師兄你提前有所防範的話,我怕是要抱憾終身了.”

出動三十萬大軍,顯然是為了一擊必殺,不給任何反抗的機會。

餘元都已經一千多歲了,依舊還是那副年輕英武的模樣,沒有絲毫改變,說明他依舊還是初心未改。

哪裡用得著出動三十萬大軍?

不過當餘元來到臨渙關,目睹這座巍峨的雄城,以及城內富足安樂的百姓和城外綠油油的大片農田,他就知道這一仗的確是不可避免。

龍吉好奇地打量了一會,嘴巴逐漸張大,驚訝地道:“這個東西居然不是陣法驅動的!”

聞仲也沒有避諱這個問題,正色道:“不瞞師兄,白天的時候,我還把城中官員召集起來商議此事。

他自然明白餘元的意思。

餘元在城中轉了一圈,最後來到城主府門前,稍稍放出一縷氣息,立刻便驚動了在裡面忙碌的聞仲。

退一步說,即便大商不在意這些,可淮水下游凝聚出水龍脈,並且已經養成了一定氣候,為了斬草除根,恐怕也會毫不猶豫的動手。

聞仲驚訝地看著餘元,“師兄為何這麼說?”

一眼望去,整齊的大片農田便映入眼簾。

大商此次出兵,是因為周邊一些城關誣陷我們臨渙關劫掠周圍百姓,蓄意謀反!

依我之見,咱們應該主動上書商王,把這件事解釋清楚,及時表明臨渙關的立場……”

此刻,如果有擅長望氣之術的高手在,便可看到整個南贍部洲的人道氣運已經被分成了三個部分。

聞仲聞言沉默了下來。

這一切都是為了防止聞仲的後顧之憂,讓他無牽無掛,可以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才華,造福於民。

聞仲心中一凜,連忙搖頭道:“沒有!臨渙關怎麼會是我一個人的呢?要是沒有師兄你的話,根本就不可能有現在的臨渙關!

這座城池高大雄偉,十分壯觀。

他深吸了一口氣,望著餘元正色道:“師兄教訓的是,之前是我狹隘了。

我要守護的不僅是臨渙關的人族,還有大商……不,是整個洪荒所有的人族!

因為從各地遷徙過來的民眾實在太多了,同時周圍也有一些心懷不軌的勢力貪圖臨渙關的繁華,想要將之佔為己有。

餘元點了點頭,然後正色道:“戰爭哪有不死人的?但你既然想要避免百姓遭受戰爭之苦,就必須擁有足夠強大的武力!

沒有強大的武力,這世間就不存在安居樂業的淨土。

不然今天來的是大商,明天就會是大東夷,接下來還會出現大周、南蠻,乃至西戎、北狄等等。

餘元自然知道水中的寶貝是什麼。

“啊?”

這座城池是聞仲在臨渙關原有的城牆基礎上新擴建的。

因為臨渙關的發展是超前的,在短短時間內便吸引了大量了百姓遷徙至此。

臨渙關不過一彈丸之地。

“看來我之前的想法有些天真了……”

還有,你的願望不是守護所有人族嗎,難道臨渙關之外的人族你就不打算管了嗎?”

“你可算來了!”

他的父母家人也都在席間現身,向餘元道謝。

尤其是那一條淮水之中彷彿在孕育著什麼天材地寶一樣,河水之中時常有七彩氤氳之氣溢位,偶爾還能看到巨大的陰影在水下游動。

這裡就是臨渙關各種意義上的中心。

“關於臨渙關的未來,師弟你怎麼看?”

餘元搖了搖頭,打斷了聞仲的話。

師兄弟久別重逢,自是有很多話要說。

一路上又見到了許多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器物。

如今,隨著臨渙關的極速發展,這一道人道氣運也隨之極速壯大,如今已然是化作了一條水龍脈。

聞仲想要將臨渙關打造成為人族安居樂業的福地。

“你想要守護人族,就先把所有人族都變成你的子民!”

歷經十數年的建設,終於是建起了一座能夠容納近二十萬人的雄城。

稱王,也就是自立一國。

他也有很久沒來臨渙關了。

餘元對此自然是大力支援,不僅給他提供了好幾種城池設計的思路,還讓白泠派遣族中擅長土、木道術的高手過來幫忙參與城池建設。

聞仲嘆了口氣,沉默了很久。

好在餘元很早之前便讓白泠安排族人隱藏在朝歌,在關鍵時刻及時出手救走了聞仲的家人,並歷經千辛萬苦把他們護送到了臨渙關。

龍吉跟在他後面向著遠處一座背靠著淮水的高大城池走去。

一半位於大商西南方向,化作一隻熊熊燃燒的火鳳,體型雖然不足大商玄鳥的百分之一,但卻有一股勢不可擋的銳氣,正意志昂揚地盯著大商玄鳥,彷彿是要取而代之。

“嗯.”

剩下的三分之一則分成了兩半。

從今往後,臨渙關不再是大商的領地,而是和商國平起平坐的敵國。

連正式軍隊都沒有。

那是他當初擷取來的人道氣運,後來便養在這淮水下游。

“什麼立場?”

聽著餘元循循善誘的話語,聞仲眼中的迷茫逐漸消散,目光一點點變得堅定起來。

聞仲張了張嘴,像是想要說些什麼,卻又有些說不出口。

因此在臨渙關徹底成長起來之前便下手摘取勝利果實,無疑是一個最正確的選擇。

“道理都是一樣的.”

他心思細膩,也變得成熟了許多,自然能想到餘元所說的那條路指的是什麼。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餘元微微頷首,笑著道:“你現在驚訝也太早了點,這裡你沒見過的東西還多著呢.”

不強的弱肉強食,只有更強。

這次商王準備向臨渙關動手,最先乾的便是派人去捉拿聞仲的家人,準備用來挾制聞仲。

我要把臨渙關成功的經驗推行到整個洪荒!

我要讓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

我要立國,像三皇五帝那樣帶領人族發展壯大!”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白骨仙道

十月烽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