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喜劇+懸疑,反轉反轉再反轉

無獨有偶,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首映典禮的觀眾看的哈哈大笑,影評人都在刷刷在本子上做閱讀理解。

【……這場戲說的是眾人都是普通人,小人物】

【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每個角色都有一定程度借鑑的原型,爛片王導演是王胖子本人,夢蝶說的是阮玲玉,也可能是劉濤,小達和關老師的範圍就比較多了……】

【除了原型,還諷刺了一些業內現象,找噱頭熱點拍電影、女明星嫁大款、大明星耍大牌打人……】

【最厲害的就是小達,說的是那幫明星去好萊塢,明面風光,實際上給人當配角龍套,還演日本人,諷刺的有點多啊,國際章?李小龍?………】

【好傢伙,真不怕得罪人啊……】

如果魏陽能看到這些記者寫的評論,肯定第一時間反駁,有些時候不要聯想這麼多。

包括原版電影上映時,是很多人對這部電影解讀的特別誇張,一些諷刺現象也就罷了,還有把很多娛樂圈黑幕也都往上面套,逼的主創都出來表示外界過度解讀。

些許諷刺在娛樂圈是很正常的,很多導演都玩過,早期港片那邊更是玩的非常嗨,較真的真不多。

即便有真生氣的,魏陽也不是特別在意,畢竟他也不是小趴菜。

但有些人他不怕,有些人他是真招惹不起,也沒必要招惹,比如李小龍。

不管這個人爭議與否,他的擁躉和粉絲是非常誇張的,大眾緣也特別棒。

諷刺陳大導和國際章,搞不好還有人誇他,但要沾上這位,哪怕是魏陽也要狼狽一陣。

所以吳景這個角色,魏陽的意思是和他自己捆綁,回頭宣傳的時候,也往他闖蕩香江不受待見的事扇一扇風,藉此諷刺一些現象也可以接受,但不要和李小龍有掛鉤。

無數人用血一般的教訓告訴魏陽,惹誰不要惹這些已經過世的,很容易一身騷。

所以其他問題魏陽可以不管,但要有人往這方面帶節奏,魏陽是肯定要出手干預的。

在說回劇情,經過大亨的演講之後,所有人雖然難堪,但也認清了現實,這確實是他們翻身的依仗,只能牢牢抓住。

這時候的劇情,也徹底走向了探案尋求真相的節奏,各位主創鬥嘴打鬧的同時,確實也挖出不少線索。

相比於前面,中段的劇情稍稍壓抑了一下,增加了不少懸疑元素,但包袱始終不少。

這種喜劇+懸疑的結合,從架構上並不算複雜,以往也有不少類似的例子。

很多題材,都是如此易學難精,懸疑+喜劇的模式不難模仿,怎麼保證兩個題材發揮本身優勢,同時又優秀結合才是關鍵。

不管是懸疑還是喜劇,看似輕鬆,但實際上門檻都不低。

嫌疑想要拍好,得邏輯嚴密,環環相扣,喜劇想出彩,也要既好笑又自然,不能硬尬笑點,如果是院線電影,還要考慮商業屬性。

在魏陽看來,在這方面結合的最好的,無疑是《唐人街探案》,直接將懸疑+喜劇這個模式發揚光大。

而《揚名立萬》也算是這個模式的精品之作了。

懸疑方面沒有大的漏洞,緩緩展開,有理有據,節奏拉的也不錯。

喜劇方面不算特別搞笑,但包袱不斷,點到為止,融洽自然,甚至由於緊扣現實題材,還有那麼幾分《讓子彈飛》式的姜聞式幽默。

很多影評人看到這部電影,都或多或少的覺得,有姜聞的影子在。

這並不是誤解,原版主創親口承認,創作電影時多多少少有那麼一些影響。

畢竟那時候的《讓子彈飛》可謂是“網路聖經”,兩部電影又同時有鬥智、群像、抗擊權貴、民國等要素,姜聞的北洋三部曲如此經典,很難不模仿一二。

這點魏陽自己也沒有否認,之前在一個節目裡就公開承認。

自己非常喜歡《讓子彈飛》,電影有借鑑模仿姜聞的風格,甚至找葛大爺和姜武,也有相關私心。

不過模仿歸模仿,但更多的是臺詞和包袱,兩個電影的本質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隨著劇情的展開,三老案的真相也開始緩緩出現在大家面前。

段龍飾演的兇手,是個軍人,後來和戰友/上司的女兒夜鶯來到魔都,後者喜歡唱歌,就在夜總會比賽,沒想到被三老看中,請到包廂,肆意凌辱。

等到兇手發現,已經為時已晚,悲憤驚怒之下將三老和所有人殺死。

但又不想讓夜鶯的清白名聲受到影響,就想辦法把夜鶯的屍體轉移,自己偽裝成劫財殺人。

如此,誰也不知道有一個女孩曾受到侮辱,只有一個為了錢殺了三老的悍匪。

萬沒想到,這個案子被陸大亨看中,想要改編成電影,還把兇手和兇案現場全弄來了。

正好凶手覺得有些地方還不完美,趁此機會,打算把所有漏洞補上,結果碰上了男主編劇眼光精準,抽絲剝繭,從種種細節上把案件復原了。

這個案件真相,讓所有觀眾心裡慼慼然。

之前透過種種細節,很多人就已經意識到這個案件並沒有表面這麼簡單,考慮過冤案,也考慮過是什麼仇殺或者是派系鬥爭,結果沒想到竟然是這麼一個情況。

作案動機沒毛病,但凡是個男人,有能力都會大開殺戒。

事後投案動機,看似有些離譜,但細細想來,其實也能理解。

兇手孑然一人,已經心死,無所謂逃跑與否,能保住夜鶯清白名聲反倒是更重要。

反正三老已死,仇已經報了,在這個社會和時代,如果由兇殺案變成情殺案,那麼對夜鶯的討論,何嘗不是一輪新的傷害,死了都不清靜。

尤其再想想,之前劇組討論案情的那個激動,如果拍成電影,瞎亂改編,那麼對夜鶯傷害就更大了。

兇手所做的一切,恰恰和之前劇組主創們的嘴臉形成邏輯閉環,諷刺拉滿。

而更加諷刺的是,當一切真相大白,聽到風聲軍統上門。

作惡的不僅是三老,如果這個案子被挖出,很容易影響其他人,所以上面的大佬派人前來滅口。

暴露的醜惡不過是冰山一角,這才是最恐怖的事情。

飾演軍統頭目的張松文表現很不錯。

臉色蒼白,愛喘虛弱,輕聲細語,但言談舉止毫不把人命當回事,殺人滅口就像是打卡上班,看起來和善,其實惡的可怕。

最終警察慘死,兇手暴起制服軍統頭目,再讓其他人離開後,與軍統的人同歸於盡。

而其他人逃離後,有人想隱姓埋名,有人卻堅持把三老案拍出來,揭露民國政府的醜惡,也是為了拯救其他“夜鶯”。

眾人大吵一架,似乎分裂,但最後還是一起拍出了電影,並在海外上映。

只可惜這部電影並沒有多少人關注,來的觀眾和影評人相比於電影,更關心管不管飯。

觀眾有些失望,沒想到主角團拼了命拍出來的作品竟然沒紅。

而就在這個時刻,隨著男主看向一個角落裡拭淚的女生,整部電影最大的反轉出現。

隨著男主追向那個女生,之前的片段不斷閃回,原本的真相慢慢模糊,並且隨著各種隱藏的細節,變成了一個新的真相。

故事的前半段是真的,兩個人來到魔都,夜鶯被辱,兇手殺人。

但讓所有人誤會的是,夜鶯沒死,而是在兇手的掩護下逃了出去。

兇手認罪伏法,不是為了夜鶯的名節和清白,而是為了掩護夜鶯逃走,把視線都轉移到自己身上。

在他事後兇案現場所做的那一切,並不是要毀掉夜鶯存在的證據,而是轉移主角團的視線,讓他們以為夜鶯死了。

如此,就算電影上映,所有人也都以為夜鶯死了,沒找到屍體,是因為兇手故意為之,保留名節。

這樣一來,所有人都知道夜鶯死了,而逃出去的真正夜鶯就安全了。

這個突如其來的反轉,讓所有觀眾直呼臥槽,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段龍滿身血汙的半躺坐在沙發上,叼著煙仰頭和通風管道的夜鶯對視的畫面,讓人心酸而淚目。

兇手這個原本就已經最為出彩的角色,有了更深層次的昇華,不少感性的女觀眾看到這一幕都忍不住落淚了。

範小胖也有些入戲,不過微微冷靜下來,第一反應就是。

“這個角色給別人可惜了,應該你自己演的。”

“我不缺這一個角色,電影重要。”

魏陽很冷靜,他不單單是一個演員,還是一個專案的負責人,所以要從大局出發,不能萬事只想著自己。

更何況,男主這個角色也並非沒有出彩的地方。

在意識到兇手的真正目的後,整部電影苦苦追尋真相,認真執拗的男主,卻在即將抓到夜鶯的時候選擇放手,讓夜鶯離開。

追出去是追逐真相的本能,停下來是人性的光輝和溫柔。

兇手這個角色在反轉之後昇華,而男主這個角色在最後時刻選擇放手,同樣是一個昇華。

電影到這,就差不多結束,還有幾個開放式細節,留給觀眾遐想猜測。

最後的彩蛋也交代了電影中電影的成品。

就如男主編劇所言,花瓶影后演技浮誇,爛片王導演水平極差,再度證明了老戲骨所言——小李說話不中聽,但從不說謊。

至此,《揚名立萬》電影結束。

魏陽等主創起身上臺致意,臺下觀眾掌聲如雷………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錦繡深宮

半枝雪

相親遇富婆,被迫成為犯罪剋星

天蠶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