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對陳軒道:“新華社的記者想要採訪你,聽說你給拒絕了?”

“啊,旅長,其實事情是這樣的……”

李雲龍一聽,連忙湊了過來。

“我問你了嗎?”

旅長大人冷冷的眼神讓老李又回到角落裡劃圈圈去了。

李雲龍想說什麼,陳賡不用問也知道——生怕陳軒這次被新華社的記者採訪以後,就出了大名。

李雲龍一直很擔心,如果這樣下去的話,區區一個新一團,想要留住他,那可就難嘍。

倒不是說陳軒會“背叛”新一團,“背叛”他李雲龍,可是老李可也要為自己的愛將考慮。

李雲龍有一種直覺,這陳軒這小子未來的成就絕對不可限量,絕對不是新一團這個淺池能裝得下的。

最近老李真的開始認真考慮陳軒曾經提出的事情了——

那就是讓他儘量減少違反紀律的事情。

一個新一團裝不下他陳軒,那如果未來變成新一師,甚至是新一軍呢?

這未嘗不是一個辦法!

這時候陳軒已經跟陳賡解釋起來:“旅長,倒不是因為別的,主要是我覺得我也沒什麼可採訪的。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和其他的戰友一樣,沒有什麼特殊的。”

“所以,我覺得那些記者不如去採訪一下那些普通的戰士們,這樣更具有代表性。”

陳軒的這一番話說的十分得體,陳賡聽的是頻頻點頭。

“看你出口成章,想必也是念過書的,這十分難得,你祖上是哪裡人?”

“祖上是東北三省人,住在黑龍江。後來鬼子佔了東三省,家裡只剩下了我一個人,我就逃到了晉西北來,加入了八路軍。”

東三省迅速淪陷,這已經成為了幾乎每個中國人心中的痛,陳賡聞言也不由得為之黯然。

“放心好了,以後我們一定能打到東三省,解放全中國的!”

陳賡斬釘截鐵地說道。

陳軒自然相信他的話——如果不是八路軍和新四軍拖著,重慶那邊早就和小鬼子媾和了。

說是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毫不過分。

陳賡沉思了一會,點點頭:“嗯,你說的很有道理。教員就曾經說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我們不能將視線只放在某個人的身上,應該選擇那些更加能引起普通戰士共鳴的採訪物件。”

“是,謝謝旅長。”

知道自己不用被採訪,陳軒總算是鬆了口氣。

他可不想出名,出頭的櫞子先爛的道理他還是明白的。

要是弄的人盡皆知,那以後新一團想做點什麼,恐怕都會落在有心人的眼中了。

……

離開了旅部,在回去的路上,李雲龍對陳軒是耳提面命——

“旅長要求的事情,你最好儘快完成。你可要知道,旅長那心可黑著呢!小心啊,如果你完不成的話,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給你弄到炊事班去抗行軍鍋!”

陳軒沒搭理老李——我又不是你這樣的,你還是多操心操心自己好了。

回到了新一團,陳軒立刻開始弄起了簡易的防彈背心。

系統發給他關於防彈背心的知識有很多,可是實用的卻不多。

好的,不一定就是合適的。

就算陳軒現在知道凱夫拉防彈服那種又輕便,防護能力又強的防彈衣的製作方法也沒用,以八路軍現在的工業能力,根本就做不出來。

他選定的是,可以就地取材,利於大規模製造,成本又很低的陶瓷防彈背心。

做這個,首先得有瓷磚,陳軒也就大概知道怎麼做這個,可是根本沒親手試過。

試著弄了幾次,結果都失敗了。

沒辦法,陳軒去找了張大彪。

“營長,新一團裡面,有沒有誰會燒瓷的?”

“燒瓷?”雖然不知道陳軒問這個幹什麼,張大彪想了想,還是回答道,“小南京,他好像提過會燒那東西。你去問問看。”

“好嘞!”

陳軒又讓人把小南京給喊了來。

“排長,你找我啥事?”

小南京很是興奮,還以為陳軒把他給選進了警衛排。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可是太好了。

要知道,整個新一團的戰士,就沒有不想進入警衛排的。

吃得好不說,殺起鬼子來,那簡直是出神入化!

不過陳軒的一番話澆滅了小南京的興奮勁兒:“聽營長說,你會燒瓷?”

“啊,會!我家以前在南京就有個瓷器鋪子,也見人燒過。怎麼,排長你是想燒幾個水杯飯碗嗎?”

“不是,你聽我給你說……”

陳軒把自己的要求說了一遍——半寸厚,兩寸長的瓷磚。

“嗨,我還以為什麼事呢?耗子腰疼,這才多大的腎(事)?排長,你就交給我好了!”

小南京胸脯一拍,一口答應了下來。

“好,等做出來了,我讓團長賞你一斤地瓜燒!”

“那個……排長,我不要什麼地瓜燒,只要你能讓我進警衛排就行!”

“好,只要你能弄出來,那都好說!”

陳軒也看出來了,這個小南京人很不錯,為人很是機靈,到時候就算不能讓他進警衛排,也可以放自己身邊做個警衛員兼通訊員。

想起電視、電影裡,能用上警衛員和通訊員的,無一不是在戰爭中叱吒風雲的人物,陳軒不由得有點飄飄然起來。

小南京說了,沒有現成的傢伙事,所有東西都要從頭開始弄,可能要費點功夫,不過一星期內,保證保質保量的弄出排長要的東西。

陳軒跟李雲龍提了一句,讓他派了兩個戰士給小南京打下手,並且囑咐小南京,一定要注意保密。

李雲龍帶兵多年,自然知道防彈背心的重要性——可以說給了戰士們第二條性命都不為過,一口答應下來。

並且保證,只要他李雲龍有的,隨便陳軒用,只不過,他有一個條件。

“老話兒說的好,近水樓臺先得月,這防彈背心弄出來,你是不是得先讓咱們新一團的戰士們先沾沾光?我也不要多,每人兩件——穿一件,再弄一件當做換洗的。這不算過分吧?”

李雲龍的話讓陳軒為之側目。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昭武王朝

蘭陵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