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息憑几獨坐》

在明朝的蘇州,有一位名叫王穉登的才子,他字百穀,也常用伯谷、伯固作為別字,自號松壇道士。他原本是江蘇江陰人,但後來遷居到了風景如畫的蘇州長洲,也就是今天的江蘇蘇州。也有一種說法稱他是吳郡人,但不論出身何處,他的才華與名氣都早已傳遍了整個大明。

王穉登不僅是一位文學家,更是一位詩人和書法家。他的詩篇猶如清泉流淌,沁人心脾;他的書法則如龍飛鳳舞,充滿了靈動與力量。在明代後期的文壇上,他如同一顆璀璨的明星,照亮了整個時代

王穉登的孫子,也是一位出類拔萃的年輕人,卻選擇了一條與他的家族截然不同的道路——他成為了一名僧人,法名居溟,字去息。

居溟的出家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他先在隥尉寺修行,後來又參拜了靈巖寺的儲禪師,深得禪法真傳。他在佛門中表現出色,不僅主持了祥符摩碣、保安寶華庵的法務,更在後來繼承了靈巖寺的祖席,成為一方高僧。

然而,就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居溟卻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他退居錫山,將身心交付給了梁溪開原的青山。他在那裡建造了一座塔,將其作為自已的歸宿。

居溟雖然是位高僧,但他並不喜歡那種高深莫測、玄之又玄的講經說法。他常常對前來求學的學子們說:“參禪之道,首先要懂得靜坐。”他還用一個生動的比喻來解釋他的禪修理念:“想象一個空心的器皿,只有當中空了,才能容納萬物。我們的心也是如此,只有放空自已,才能接納更多的智慧和真理。”

居溟的日常生活也充滿了禪意。他常常獨自一人,倚著几案靜坐,既不閉目也不跏趺。他的行為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厚的禪機,讓人難以揣摩。

就這樣,居溟在青山之中度過了他的餘生,用他的一生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禪修。他的故事在蘇州一帶廣為流傳,成為了一代高僧的傳奇。

《蒼雪貫穿教典》

明末清初,有一位名叫蒼雪的僧人,他的本名是讀徹,出生於呈貢的趙氏家族。然而,他最終選擇了長洲中峰作為自已的修行之地,與紅塵俗世漸行漸漸遠。

年輕的蒼雪,在雞足山的水月道人門下開始了他的僧侶生涯,那時他只是一個沙彌,滿心虔誠,對佛法充滿了好奇與敬畏。當他十九歲那年,他在雲棲之地接受了佛門的戒律,正式成為了一名僧人。

後來,他前往望亭,向雪浪大師請教佛法。雪浪大師的佛法造詣深厚,讓蒼雪受益匪淺。接著,他又跟隨一雨潤大師在鐵山修行,與明河一同成為了大師的入室弟子。

某個夜晚,蒼雪正在庭院中閉目誦經,那是一部深奧的《楞嚴經》。當時,月光皎潔如水,灑滿了整個庭院。突然,他睜開眼睛,對身邊的侍者說:“庭院中央有一枚明萬曆年間的大錢,你去找找看。”侍者雖然心中疑惑,但還是按照蒼雪的指示去尋找。沒想到,他果然在庭院中央找到了一枚大錢,那錢上的字跡清晰可見,正是明萬曆年間所鑄。

此事傳開後,眾人都對蒼雪的修為和神通感到驚歎。蒼雪卻只是淡然一笑,繼續他的修行生活。他平日裡深入研究佛教經典,對佛法的理解日漸深刻。而更讓人們稱道的是,他的詩作也極具才華,每一首都充滿了禪意和靈性。

就這樣,蒼雪在佛門中修行、學習、創作,他的名聲也漸漸傳遍了四方。他的故事,就像那些明亮的月光,照亮了人們的心靈,也引領著更多的人走向佛法的光明之路。

<本篇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要逃離這個世界

嬰格

潮汐有信

墨白沙

京劇貓:我和武崧線上談戀愛

星星燉月亮

穿越成為始皇帝

易如反掌的夢晨

齊真劍古

聖域丨先知

修道之無盡滄海

平野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