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洞庭湖十三太保

1月19,農曆臘月二十五,嘉興。

王守良的幾艘大船從杭州灣靠岸,改乘珠江t型車附帶腳踏車車隊,前往嘉興第一個四海農場。

坐在車裡眺望大片大片整整齊齊的稻田,還有前方隱約可見的農場齊家莊生活基地,白秀珠一臉驚奇道,“大掌櫃,短短一年,這裡水泥路修的好快。”

“這裡看著和粵東山區的農村、山村,完全是兩個樣子了,這齊家莊基地,村民吃住生活豈不是比一些小鎮或縣城還舒適多了。”

王守良最早收購入浙的30多萬畝農田,分為十個大型農場,嘉興就有三個,差不多覆蓋10萬畝耕地。

老話說蘇湖熟、天下足,誇的是蘇和湖兩地的產糧豐盛,其實嘉興的產量能力更勝一籌。

王守良在努力掌握更多錢糧時,肯定不會忽視這塊農業寶地。

嘉興三個大農場分為三塊,最靠近杭州灣某碼頭的就是這一塊了,這個農場覆蓋了11個自然村,白秀珠說的齊家莊基地……

其實就是王守良買地僱人之前,一個齊姓人佔九成比例,南方社會里很常見的宗族村落。

說白了,珠江系列企業之下,一個珠江泡麵廠,若是讓泡麵紙箱外包,衝泡麵的熱銷程度,你哪家舊式地主老財,去成立一個紙箱廠,都能大富大貴起來。

晚清或者民國南方宗族實力其實很頑固,龐大而保守,多少個時代的皇權不下鄉。

在創世紀位面收集的大事記裡,06年從全湘開始氾濫的洪災水災,是從春季就開始的。

那還不方便管理呢。

那都是配備腳踏車、發制服鞋帽,髮長短槍械的。

談到腳踏車、製糖廠、手電筒、鋼鐵廠、甚至附帶的工兵鏟生產車間什麼的,隨便劃拉幾個原材料財路,都能撐起來一大批民族企業。

現在還是冬季,長三角眾多農場的冬稻才種下不久,就算現在長勢不錯,尤其是還用上了諾魯來的優質鳥糞去增肥,可擋不住綿延半個水系的洪災,依舊沒啥用。

整個齊家莊挨家挨戶按僱傭模式、貢獻模式分房子,或者租給你房子。

在白秀珠好奇的話語下,王守良搖頭,“這才哪到哪,不過起步能搞成這樣,也不錯了。”

再不濟,你留在附近給發電廠供應煤炭、給水泥廠供應原材料,也能成為一方土豪,財源滾滾來。

在原村落舊址,推翻除宗族祠堂外其他建築,統一擴建為三層高的“冂”字形筒子住宅樓。

王守良的四海農場,進入珠三角、長三角,都是先選地,找當地最大地主宗族鄉紳談,談好了,他們順勢從地主化身企業家,傍著整個珠江系列的工廠擁抱新生。

在這農場裡,蒸汽拖拉機、蒸汽打穀機、蒸汽壓路機等等,都很常見了,全是四海集團購買自歐美的商品。

這裡也修了發電站,整個農場一座大發電站,修電線撲向11個前自然村、現農場各村生活基地,集體按銀錢購買或貢獻分發形式,供應蜂窩煤、煤爐、刀具等等。

王守良購買自己的大農場集團時,當然也不會說強勢打破宗族形態,把原有的小農家庭、村落,直接改為混居無序的都市村那樣。

他這次前來長三角,是來視察下各農場的存糧情況,以及防水防洪方面的基礎建設……

這情況下,一個個農場基地才方便建設、管理。

住樓房,通了電,修路燈、燒蜂窩煤,這對於20世紀初的華夏農村來說,真是很……新奇的體驗感了。

再說了,這每個農場,還有滿編120人的一個大隊長部保衛科成員在11個自然村日夜巡邏、看守、管理呢。

他買地,談的時候,打算去哪裡買,基本是找當地最大的宗族首腦,你願意賣,我給你高價銀錢,而且還可以指導你轉型成為新晉的民族企業家、資本家。

痞子流氓自然早早趕走,還留在農莊生活基地做事的,都是老實農民、踏實肯幹的養家人。

他巡視各地農場倉庫,不只是看儲糧能不能滿足自用,還包括能不能滿足在水災來時,對附近周邊賑災。

不夠賑災周邊,那就是白雄起繼續跑斷腿,繼續買糧食,運來,一一投入農場倉庫。

他的車隊還在奔行中,駐紮這座農場的保衛科大隊長齊大奎,已經接到資訊,帶著幾個警衛,腳踏車輪蹬的冒煙趕來拜見。

雙方在齊家莊生活基地前500多米處匯合,下車說笑幾句,王守良才開口道,“去年的秋收怎麼樣?”

齊大奎燦笑,“託處長的福,也有那些海外運來的鳥糞增肥,一個季的稻米,比得上以前一年的產糧。”

“現在各個農莊生活基地,都是堆滿倉,就算明年夏收前鬧了災,咱們也能撐到下次秋收。”

“還有……還是多虧託了處長您的福!!!”

齊大奎也是去年衣錦還鄉的漢子,他老家就是嘉興這裡的,當年無非是快餓死了,心一橫從老家殺去上滬闖蕩,意外進入珠江系列保衛科,拼殺到現在。

他回到老家真是在附近十里八鄉,不對,是整個嘉興也是數得著的大人物之一了。

管轄119個手下,120杆長步槍,本就不俗,何談他背靠珠江以及四海鏢局?!

下一刻,為了解釋自己不是胡亂拍馬屁,齊大奎才補充道,“處長,我當年逃難,一個人去上滬灘闖蕩,並不是遇到天災,是母親一場大病,借了高利貸都沒救回來。”

“再加上各種雜稅攤派到我身上,不走就沒活路……”

“之前秋收大豐年後,縣裡都沒人來收稅,也不敢來收稅,沒有任何苛捐雜稅……”

“鄉親們恨不得家家戶戶把您老的牌位擺在家裡供奉了,就算我們保衛科各種搜撿、勒令不能搞那種事,都擋不住意外,隔三差五就發現有人在跪拜您老人家。”

王守良,“……”

王守良大無語,說來說去,這個年代的農民太悲哀了,先不談你自己有沒有地,有沒有被土豪劣紳盤剝的活不下去。

租種土豪劣紳的耕地,是七三還是八二上供?那七成和八成,是姥爺們的。

等你好不容易落到手一點,還要面對各種稅收……

就算不是民國那種一個小縣瘋狂攤派到一百年後的稅,晚清、晚清,它不比前者好多少。

四海農場的大量耕田,僱傭農民也是分地到人,到戶的,伱今年種多少畝,收成是五五分起步。

比如畝產多少斤,你做到這目標了,農場和你家五五分,若是你能力強,做到增產多少斤,你甚至可以拿六四分,你拿六成,只給農場四成。

分田到戶,分成看你自己能力表現,幾畝地多收幾百斤??

這就能最大力度調動農民積極性。

而農場是和農民分過後,以農場為整體和清廷談稅……農民不用面對稅吏,然後稅吏們不敢來了?!

也對,四海農場在嘉興三個農場,就是360個青壯年,360輛腳踏車搭配360杆甲辰1904長步槍、尖頭子彈,還有配置的毛瑟手槍!

多少晚清稅吏喝瘋了來收稅?!更別說額外攤派了。

這裡是杭州灣附近,王守良的四海艦隊時不時經過……一個稅務問題就讓太多農民給你燒香頂禮膜拜了。

無語後,他才開口,“各農場糧倉繼續擴建,我接到訊息,明年還真可能有洪災,不管準不準,靈不靈,先做好最壞打算。”

這才1月19,怎麼預測明年春夏是否有洪災,是否會影響夏收?這方面,華夏古代一代代先賢,沒有太多高科技裝置去預測,沒有太多科學知識體系。

更別提用超級計算機去推演了。

但華夏自古以來,有關自然災害的諺語,多了去了,一個“瑞雪兆豐年”就是透過臘月的雪多雪少,去推演預算明年是否豐收。

再有“鯉魚成群把子放,不漲洪水雨也狂”“鯉魚河面跳,大雨將要到”“立夏天晴,必有旱情”等等等。

民間普遍一種預測年景好壞的辦法,是灶馬頭,農曆小年那天祭拜灶王爺,等到了正月,確定幾龍治水、幾牛耕田的結果,就能預測夏收是大災,還是大豐收。

這個科學性先不談……華夏身為最正統、源遠流長的農耕文明標誌,民間有太多預測大旱還是洪澇的土辦法了。

王守良不需要對任何人解釋什麼的,無非是說兩句,更容易穩定甚至鼓舞士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裡的老話了。”

“這幾年不談黃河動不動在魯東決堤,去年夏天全湘大水,造了多少孽?不管夏收前有沒有水災,我們先把糧食囤起來,手裡有糧,那就什麼都不慌。”

“你也是逃難出去的,更知道災荒多麼恐怖。”

“如果糧食儲備足夠多,真遇到水災來了,出現亂子,我可以給你許可權,按戰時擴編,把120人的保衛科擴張為400人,到時候你這個大隊長,直接升副科。”

“嘉興有三個滿編副科部1200人,足夠保住糧食以及賑災了。”

齊大奎恍然大悟,並且升起一股士為知己者死的感動和豪情,“多謝處長仁義,我這一百多斤就算死在老家救災裡,也此生無憾了。”

激動的說了一些表決心的話,還立了幾個軍令狀,他才突然撓頭道,“對了,處長,差點忘了向您彙報,之前收到一份無線電電文,說是嚶倫的凱文、還有上滬公共租界的布萊恩,以及北美的雨果等人,想來農場找您談點事。”

“他們各自的船應該也是在後方追著。”

如農場這樣的陸地實體大基地,修建固定的無線電臺也是陸陸續續起來的,這玩意拋開發電收電文要學習技術以及解碼外,其實比有線電話還方便。

有線電話要提前修電話線。

王守良啞然失笑,“我知道,既然到了齊家莊生活基地,晚上我就住在這裡,在農場食堂會一會他們。”

他的四海號大艦也有無線電接收裝置。

無線電和電話最大不同是,電話撥號,你打了,對方接沒接,你能確定,無線電電文則是,我把內容變成摩爾斯密碼發出去,其實沒有針對一對一的目標。

發出去,很多能接收無線電電文的電臺,正在查詢這陣子,有多少電文經過我這裡……正在查的,就能接收。

若是沒人查,那你接沒接收到,發電文一方真不清楚。

一戰最大的樂子就是,法蘭西每天發放很多電文,我知道我發了很多,我還知道漢斯貓應該也接收了很多……我不確定的是我傳送去的目標先接到,還是漢斯貓先接到。

我只知道,非戰爭時期,輕易不要亂動特殊密碼本,免得開戰了被敵方依靠大量先例給破密了。

王守良不只知道很多老朋友在追著他的腳步過來,也大致知道對方來的目的。

這還不是沖印尼米納斯油田來的。

他們是衝著,從1月4號起,鬧起來的八百里洞庭湖、十三太保匪幫來的,短短半個月。

大量嚶倫、北美、法蘭西等賺人命錢的糧商被打劫,米沒了,船沒了,運米船的人都快要沒了。

見鬼的洞庭湖十三太保,那群混蛋就是穿著四海鏢局的制服,開著從嚶倫、北美購買的小噸位鋼鐵蒸汽驅逐艦,隨便遮掩下五指山號、花果山號等文字。

直接把十三太保水匪旗替換了四海鏢局的旗就行了?這事辦的太糙了。

不知道多少王守良的老朋友氣的肝疼。

王守良重新上車,殺向齊家莊生活基地的“冂”字型筒子樓大門口時,看到大院裡,正在排隊取井水用的一些僱農住戶,也忍不住感慨,一個個農場生活基地,通電和燒蜂窩煤,筒子樓兩室或三室一廳住人,公廁和公共浴池就是大安排了。

還用著傳統的水井取水、也是沒辦法,自來水工程能修,但修這個太浪費資源。

還是不想那麼多了,至少鋼筋水泥混凝土樓房,比大部分木房或舊磚瓦房,抗洪抗寒能力強多了。

玻璃窗的普及,都帶來了太優越的基礎環境。

1906年的洪災,肯定衝不動這些“冂”字筒子樓,冂字下方少的那一橫是一層高院牆,不蓋成三層樓就是避免遮陽的。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戴拿,幫忙給人打副本

戴豬豬

以願還生

甜食多吃

泰坦隕落:我的浪人自帶升級系統

邊境頂級鐵馭

重生後,女神都說我太猛了

無敵空白格

11and941

睡不醒41166

逐惡

賣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