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才老魏跟客人吹唬宋徽宗那副鷹圖的時候麼?那個盒子裡放了兩個卷軸,老魏把鷹圖拿出去之後,另一個客人將另一個卷軸順手拿了出來,只是開啟簡單看了幾眼又放回去了,當時的陳陽就在旁邊,那人將卷軸展開之後,陳陽瞟了幾眼,緙絲畫上出現了幾點漏光,就這一眼,陳陽斷定了這是一幅緙絲圖。

緙絲,也可說成,“刻絲”,是我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緙絲其實並非真的用刀來雕刻,這是一種以生蠶絲為經線,彩色熟絲為緯線,採用通經斷緯的方法織成的平紋織物。

通經斷緯示意圖

緯絲按照預先描繪的圖案,不貫通全幅,用多把小梭子按圖案色彩分別挖織,使織物上花紋與素地、色與色之間呈現一些斷痕,類似刀刻的形象,這就是所謂“通經斷緯”的織法,是一種經彩緯顯現花紋,形成花紋邊界,具有猶如雕琢縷刻的效果,且富雙面立體感的絲織工藝品,古人形容緙絲“承空觀之如雕縷之像”。

緙絲雕琢縷刻效果

我國古代緙絲工藝的出現至遲不晚於 7 世紀,但緙絲真正在藝術領域登堂入室乃始於北宋末年,受宮廷院畫的影響,緙絲開始以摹緙名人書畫為能事,“奪丹青之妙、分翰墨之長”,甚或造及“勝於原作”的境界。

歷經元、明兩代,皆有精品傳世,至清代乾隆朝,隨著天下的富庶繁盛,緙絲藝術的發展繼而登上了宋以後的又一高峰。當時緙絲藝術品大量織造,並被收進皇家的書畫著錄,花鳥草蟲、山水風景、人物故事、吉祥圖案、詩文法書及佛像梵經,無不精細粹美。

古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說,我國古代緙絲被認為是絲織工藝中最為高貴的品種,歷來多為皇家寶藏,是我國最頂級的奢侈品之一。

有人要問了,緙絲到底是什麼?刺繡?織錦?類似於後世的十字繡?這些都不是,你可以簡單理解成,它的本質居然只是織布,並且在織布的同時直接織出了一幅畫。

刺繡是指標線在織物上繡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所以刺繡必須有現成底料,其成品圖案與底色是疊加關係,而緙絲的圖案與底色則是嵌入交織的,完全在一個平面上。

和織錦也不一樣,織錦和緙絲是同流同源的手工織造絲綢提花織物,而一般織錦採用“通經通緯”的織法,緯絲貫穿全幅,正面圖樣清晰,背面是一根根通梭浮緯, 圖案雜亂、織物厚重,且毛頭不可剪斷,織錦緯向的梭子數量是有限制的,也因此表現圖案色彩的豐富性不及緙絲。

土家族織錦機:大大的梭子牽著一根粗粗長長緯線,在藏青色的經紗之間穿梭。

正因為緙絲的獨有通經斷緯的織法,緯紗接力編織,而不連續,透光可以看到緙絲織物有通透的邊縫、小孔,類似雕塑作品中鏤空雕刻的效果,所以剛才旁邊那人開啟之後,陳陽一眼就看了出來,要不然,自己可沒有把握跟羅爺打這個賭!

緙絲工具:緙機、生蠶絲的經面、裝有熟蠶絲的梭子、帶有密齒的梳子

“你說真的就是真的?我還說是假的呢!”羅爺一臉的不服氣,瞪了一眼陳陽喊著。

聽羅爺說完之後,宋青雲在旁邊哈哈大笑,姜玉梅低頭看著緙絲圖,冷聲的問了他一句,“你小子要是不知道什麼是緙絲,就站旁邊看會,別說話!”

宋青雲在旁邊拍拍羅爺肩膀,“羅爺,緙絲不分真偽,只分優劣!”

“不分真偽?”羅爺聽完愣住了,還有不分真偽的古董?

宋青雲點點頭,首先來說,緙絲必然用真絲,通常以較細的生蠶絲為經線,也就是豎向,以柔軟的彩色熟蠶絲為緯線(橫向),來表現豐富的圖案色彩;縱向的經線穿通織物的整個幅面,橫向帶有顏色的緯絲,僅根據圖案花紋跟經絲交織,不貫通全幅,簡單點說,就是根據圖樣變一色就要換一色梭。

“羅爺,這麼跟你說吧,緙絲作品最為精細,它不僅僅用於皇帝的龍袍,其實還能編織很多書畫作品,其中最難的就是字畫。”宋青雲在旁邊跟羅爺說著,緙織者不僅要有良好的技藝功底,還要有極高的藝術悟性。

緙絲細節展示

緙織的過程中不但要呈現出完美的圖案,還有將細節都呈現出來,“比如說一副字,不單單要將字緙出來,還要注意作者的筆鋒、力度、習慣等等。這麼跟你說吧,我們所見名家字畫下面的題印,就算是那種紅色的印章,都要清晰的表現出來。”

中國緙絲

“這種印章,想要緙織出來,極具難度,通常要將一根蠶絲分成四到五份,一點點地織就,在緙織時多一絲都可能破壞畫面美感。”

陳陽在旁邊聽宋青雲說著,這高手就是高手,東西放眼前,掃一眼就知道怎麼回事。就像宋青雲說的,緙絲易學難精,一位成熟的緙絲工藝者,首先要經得起寂寞,婦人一衣,終歲方就,寒暑交替的枯燥與寂寞唯有手藝人憑一顆守藝心,在如梭歲月中靜靜度過。

據自己所知,蘇州緙絲畫也與杭州絲織畫、永春紙織畫、四川竹簾畫並稱為我國的四大家織。2006 年,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緙絲又作為我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2023年的統計,全國在冊的緙織師傅,僅僅有300多位,幾乎全都在50歲以上了,眼睛都花了,能織的越來越少了,緙絲這門技術也面臨失傳的境地,不由讓人惋惜,畢竟年輕人學的越來越少了,又有哪個年輕人能耐得住寂寞,每天坐在織機前一坐就是一天,但僅僅能完成幾厘米、幾毫米呢?

“啊!”羅爺聽完大吃一驚,就這麼一副東西,居然這麼複雜?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看宋青雲,又看看姜玉梅,“姜老,是麼?”

姜玉梅點點頭,“簡單點說,皇家一位成熟的緙織工,一天也就能織上幾厘米,要是遇到複雜的圖案,一天下來能織出幾毫米,都是高手了!”

“羅爺,咱們不說這緙絲圖是真的還是假的,您知道咱們到夏天,大街上賣的那種紗質的團扇,要是到了蘇州,買一副緙絲的團扇,現在得需要多少錢?”宋青雲向羅爺問道。

羅爺搖搖頭,表示自己不知道,那種扇子好像在江城也就賣一兩塊錢,要是緙絲的話,十幾塊撐死了吧?

宋青雲伸出了一根手指,“小的、便宜的,六百,稍微好一點的,能看上眼的,一千塊!”

“多少錢?”羅爺聽完差點沒蹦起來,一把扇子要上千塊!

“不是,它就算在費時,也不過就是真絲的而已,賣上百我都能理解,上千塊?宋會長,有些扯蛋了吧?”

“這就是為什麼緙絲不分真偽,只看優劣了!”宋青雲笑著將手一攤,“一看緙織人的手藝,據說有人能緙織物上,呈現兩面不同的圖案,這叫雙面不同花。”

“再就是用絲上了,最簡單點的,比如說在緙織龍袍的時候,要加上金銀絲、孔雀絲等等名貴工料,那價值能一樣麼?”

羅爺聽完用手來回摸著光頭,真是萬萬沒想到呀,這玩意居然裡面說法這麼多,繞的他頭都有些疼了。

姜玉梅將放大鏡往旁邊一扔,“遠的不說,就這幅緙絲華嚴三聖,就算在今天緙織出來,也是價值非凡,我估計少了十萬沒人會賣。所以,這種東西造假,費時、費力,而且還不出錢,造假沒有意義。”

說完之後,姜玉梅看了一眼陳陽,這小子什麼時候注意到這玩意的,“更何況,這真是如意館緙織的,價值就更貴嘍!”

得到了姜玉梅的肯定,羅爺也知道這件絕對是真品了,畢竟如意館自己還是知道的。

如意館初創於康熙皇帝,當時主要研究西方社會的科技成果,建成後為清皇室專供繪畫的機構。如意館設於圓明園福園門內東側「洞天深處」之東北,內有四大匠,即畫匠、玉匠、牙匠、裱匠,也稱之承差、官匠。

但當時宮廷畫院與如意館各有所屬,是後來在乾隆皇帝的調劑下,成為相輔相成的單位。乾隆二十七年時,著名的宮廷畫作品統一歸如意館管理,畫師則首推洋臣郎世寧,也有其他聖手畫師如禹之鼎,焦秉貞,戴恆,鄒文玉、唐岱、賀金昆、宋三吉、焦國俞、艾啟蒙及丁觀鵬等。在乾隆皇帝的特許及關愛下,宮廷畫在乾隆時期達到巔峰。

“哎呦喂,我這是倒了哪輩子血黴呀!”人群中突然傳來一聲大叫,只見老魏狠狠一跺腳,一臉的懊悔,“我......我一地的東西,都是從羅爺這進的貨,就t個玩意,從破爛堆裡撿回來一年多了,看起來紙不紙、娟不娟的,我都看到乾隆兩個子了,也以為是現代的物件,沒想到......”

“哎呦,我的這個命......”老魏一臉哭腔,抬頭看看坐在椅子上的陳陽,“陳老闆,要不您再給我添點?”

“哈哈!”陳陽仰頭哈哈大笑,伸手從地上拿起一隻瓷罐,“我不白撿你的漏,今天我白給你們上一課!”

說著話,陳陽一指手裡的瓷罐,示意讓大家看看這罐子,釉面無光、底部老舊,甚至器身上還掉了彩,罐子口還掉了茬,“看起來很老吧,可其實它是作偽的。”

用酸在罐子身上拿了一遍,之後又將彩弄掉了一些,罐子口的缺茬還是砸下去的,作偽者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讓這罐子看起來像老的。你覺得不像真的,有人覺得像真的,總有賣出去的時候。

“記住我今天的話,贗品往往看起來很真,而真品往往看起來很假!”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你永遠是我唯一的選擇

點點和毛毛

快穿之我家主人超棒噠

地瓜粥粥

陸總,你的甜妻要跑了

南臨墨魚

無敵高手之穿越不按套路出牌

我實在不知道啊

我與她的成神之路

洛柒馨

國運:開局繫結葉羅麗

我愛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