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六百零二年,宣武二十二年,二月下旬。

正當大武洛啟,如火如荼般舉辦文試大會之時,山東之地,東倭寇不宣而戰,旋即北倭寇也相繼不宣而戰,雙方各五萬兵馬,大舉入侵青、魯、揚三州。

同日,倭寇撒旦鬼冢麾下大將六田登、筱田三郎,率領兩萬倭兵拿下揚州懷化炮臺,懷化五千守軍及將領,全部陣亡。

如今挺進壽光城下,在壽光坡口,大敗一萬武軍,將領赫然逃竄。

一部分倭寇大軍入侵魯州,幾十艘大小戰船,挺進魯州葫蘆口,葫蘆口一萬守軍拼死抵抗,但終究守不住敵方大量戰船的狂轟濫炸,在葫蘆口即將失陷時候。抗倭名將方守科,率領魯州本部五萬備倭兵,馳援葫蘆口,才保住葫蘆口陣地未能失守。

而青州之地,面臨的北倭寇,一支五萬裝備精良的倭寇兵,同日入侵號稱擁有十萬守軍的台州(實則方才三萬地方軍)。結果,台州守將餘萬光戰死沙場。台州三萬大軍,在逃竄之時,讓倭寇的火銃軍幾乎殲滅。

短短數日,山東就陣亡將領十餘名,陣亡士兵六萬餘。

兩日後…

極武殿!

早朝!

呼啦!

“一群廢物!一群廢物!大武國養你們有何用?”手中揣著來自山東的戰報,宣武帝頭疼欲裂,差點就氣死在龍椅上。

“給朕說說,山東除去備倭兵,每州十萬大軍,總該有吧!可從山東副總督哪裡傳來的訊息,備守台州的守軍,為何只有三萬?其他的七萬青州守備軍去哪了?”

“葉伊,朕的大丞相,朕將整個山東總務交給你,你這位山東總督,就是這樣做的?”

“你看看這滿桌子的奏摺,都是來自三州緊急求援的書信以及地方失守的戰報。短短數天,山東損將十餘名,陣亡士兵六萬餘。我大武士兵,就如此不堪一擊呢!”

“還有!山東三十萬地方軍去哪了?葉伊!你最好給朕一個交代,否則!朕不介意將你的丞相之位,換給別人去做。”

怒了!宣武帝這次是真的怒了!

整個山東人口近千萬,領土廣闊,短短几天,就喪失了不知多少領土?再如此下去,恐怕!丟的就不是沿海地區了,而是整個山東。

撲通!

葉伊嚇得連忙跪了下來,說道:“請陛下恕罪!”

沒辦法!山東那邊,吃軍餉的官員太多了!連他自己都吃。能將餉銀髮在士兵手裡的,比實際糧餉少了近一半。

這自然導致了山東士兵,集體罷工,跑的跑的,逃的逃,本來三十萬地方守備軍,到後來!勉強到十萬。

“哼!”

“朕倒是錯怪你了!”宣武帝氣道,“大將軍,山東總務,誰可提領?”

反正!這山東的兵權,二十萬備倭兵,可不能全部交由柳文龍。

柳文龍自是明白宣武帝的用意,兵權削就削吧!他也不是非常在意,“陛下!臣心中有一人選,就不知陛下肯不肯了!”

哦!

宣武帝脾氣稍稍緩和不少,問:“大將軍所指何人?”

柳文龍道:“五兵尚書,張天正。”

五兵尚書就相當於唐朝時期的兵部尚書,在大武隸屬三品大員。其中!五兵又指中兵、外兵、騎兵、別兵、都兵。

張天正,年三十五歲,十二年前,同年考入進士,皇榜第三,後五年裡,功績卓著,拜五兵尚書。協助王銘章、柳文龍,治理兵部。後成為宣武帝直隸下屬。

宣武帝可是心痛啊!

好傢伙!你倒是會挑啊!

張天正乃是他手下不多的忠臣,這要是被派去山東任總督,無異於在他身上割皮掉肉。

不過!為了穩住山東局勢,他不得不忍痛割愛。

“五兵尚書,張天正,若朕任你為山東總督,面對氣勢洶洶,佔領沿海的倭寇,你該如何應對,又該如何調兵遣將。”宣武帝朝著殿下張天正問。

張天正挪動一步,踏出百官陣列,居於殿前正中,拜道:“陛下!”

“若陛下任臣為山東總督,臣以為,當調領豫州屋口關守將戚藍尹,領麾下五千戚家軍,收復台州各地,並調五萬備倭兵,由抗倭大將宗淨,沿海駐紮,重新設定哨所,防務海邊倭寇。”張天正分析道。

哦!

宣武帝插了話,想了許久,總覺得這戚藍尹,似乎在哪裡聽過,在記憶深處,找出這麼一段小片段,問:“你說的是,是三年前,收復魯州葫蘆口的戚藍尹?”

“正是!”

“你這樣說,我就記起來了!這小子脾氣可倔的很,當年橫掃倭寇的時候,方才二十二歲,算算時日,現在也該二十五了吧!鬍子也該留一臉子嘍!不過!此人倒是個不錯的抗倭名將。”

“好!就調此人前去!”

宣武帝應道。

而後!張天正直接道出了自己抗倭戰略,以及提領山東總督後的想法。令魯州防守科,直接領魯州所有海防,魯州餘下的地方大武軍,直接由防守科率領,領三萬備倭兵,駐守葫蘆口要塞。

而後!又讓李述仁等諸多將領,五萬備倭兵,以及揚州守備軍,直接收復懷光、壽光等地。

在揚州漁港,三艘大型大艦、中型、小型等五十餘艘戰艦,紛紛出港,由炮戰將軍羅謙,直接率領。

羅謙,可是海戰大將哪!同倭寇戰爭的這幾年裡,他指揮的海戰,幾乎只贏不輸。

而這些將領!幾乎是所有山東等地的抗倭名將。一時間,都全由張天正一人調遣,堪稱大武盛世哪!

“好!山東有你張天正在,朕也該安心了。”聽了張天正一言,宣武帝可是釋懷了不少,“來人,擬旨!”

“著令五兵尚書張天正,任山東青、魯、揚,三州總督,可有權調領山東一切將領。另外,齊王東方天,協助山東總督張天正,退軍倭寇,收復失地。”

“另外!文試大會,明日照常舉行,齊王東方天,可參加詩會後,再回魯州封地。”

張天正、東方天,連忙恭敬拜道:“臣(兒臣)遵旨。”

如此!任由倭寇再如何囂張,宣武帝便不信,二十萬備倭兵,加上十幾萬地方守備軍,還打不過十萬倭寇不成。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命令方塊:旅途尚未結束

未來的一瞥

末世融合:反派每天都在努力演戲

窈樂

圓神,啟動!

數學的狗

重生1998:帶著系統做富豪

偉之槿

靠子孫燒香,把我供成真仙

愛吃蒸南瓜

修個破仙

紅醬白阿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