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看完之後,也許會對你現在的判斷有所影響。”

“畢竟,史書也不見得寫的都是正確的。”

“唐史,可是後來的王朝修的。”

“有些東西也許會有些出入。”

李顯搖了搖頭道。

“無妨。”

“本王想看看,請李先生成全。”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

“好吧!”

“這一本就是新唐書,這本是舊唐書。”

“殿下有空的話,可以翻開來看看。”

李顯手中出現了兩套書,一套新唐書(二十冊),一套舊唐書(十六冊),放在了地上。

“現在本王就很空。”

李世民哈哈笑道,拿起一本書就看了起來。

“乾兒會斷腿?”

“怎麼會這樣?”

“先生,這上面記載著,下一個皇帝是李治?”

“不是乾兒?”

李世民剛剛翻開了舊唐書,看見下一個皇帝,居然不是李承乾。

剛剛前幾個月,李承乾剛剛出生,承乾這個名字,還是李淵取的。

李世民對於嫡長子,自然是疼愛有加,現在剛剛第一個兒子,內心怎能不喜?

可看見李承乾居然會斷腿,而且下一個皇帝居然是李治,而並非是李承乾,內心滿是不可置信,甚至有些憤怒。

“殿下,微臣說過,你看過史書之後,一定會影響你的判斷。”

李顯搖了搖頭,嘆息道。

“李先生,後世是怎麼評判朕的?”

李世民看向李顯問道。

“殿下指的是什麼事?”

“平凡對待承乾的事情,還是對待什麼?”

李顯看向李世民反問道。

“現在本王只有一個孩子,只有承乾一人。”

“而且承乾是嫡長子,理應繼承帝位。”

“為何沒有繼承帝位?”

“後世是如何評判?”

李世民蓋上了史書,沒有再看,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他想聽聽李顯怎麼說。

“殿下真要微臣說?”

李顯看向李世民問道。

“李先生但說無妨,就算說錯了,本王也不會怪你。”

“本王這點氣量,還是有的。”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

作為歷史上氣量最大的皇帝,李世民說這話,還是比較可信的。

“這算是殿下的家室,也是殿下的私事。”

“不過帝王家的家事,也是國事。”

“微臣就說幾句。”

李顯點了點頭,聽見李世民保證,他才敢說。

“但說無妨。”

李世民點了點頭。

他也想看看,後世人如何憑藉,李世民這個人原本就很要面子,也想從後人的評價之中,瞭解一些,看看自己是否能夠改變的。

剛才看見李承乾瘸了腿,他內心自然是心疼不已,再加上後來的皇帝居然變成了李治。

這就說明,李承乾出事了,隨意的翻一下就能夠看見這些,他不想在看下去,反而想聽聽看,李顯會有什麼見解。

自己之後可否做出一點改變,如果自己改變了,是否會讓事情變得更好一些。

“殿下,其實承乾的能力很強。”

“性聰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純深,這是史書上給予的評價,其中,應該就有殿下自己的評價。”

“對於這個孩子,殿下自然是很喜歡。”

“就拿一個例子來說:太子太師是李綱,可因為他有腳疾,所以只能夠乘著轎子進宮。”

“而李承乾作為太子,親自動手,將自己的老師引上殿並恭恭敬敬地行禮。”

“而後又向其虛心請教,態度極為禮敬。”

“李綱病逝後,承乾親自為他立碑。”

“承乾寬厚仁德,虛心求教,做的也算是面面俱到。”

“承乾十二歲開始,接觸政務,殿下開始親自培養。”

“十三歲就開始替殿下建國,十四歲就能夠寫出一條條治國之策,還被殿下稱讚,炫耀其為:先論刑獄為重,深得經邦之要 。”

“之後殿下每次出京巡幸,承乾都留在京城監國,功績卓著。”

“可後來騎馬摔斷了腿,這騎馬摔斷了腿,至於是否是有人故意為之,微臣就不得而知了。”

“之後承乾因為斷腿開始自卑,又聽見有人議論,斷腿,如何成為天子。”

“殿下對四子又極為寵愛,遲遲不讓其前往封地。”

“還讓其在府內建文學館,這原本是殿下奪位之前設立的。”

“如果是殿下,殿下想想,當時太子的處境如何?”

李顯看向李世民,搖了搖頭道。

“因為本王對四子太過寵溺,並且讓其建立文學館。”

“所以太子視其為威脅?”

“再加上太子腿受傷,導致了內心的自卑,患得患失。”

“最後?”

李世民微微一愣,現在因為還沒有發生這些事情,他可以以上帝的視角去看待一切。

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李世民身在其中之時,永遠也不會覺得自己錯了。

就算錯了,也是時候才發現,可為時已晚。

“不錯。”

“太子最終走上了不歸路。”

李顯點了點頭道。

“逼宮?”

李世民雙拳緊握,內心駭然,心頭一緊。

“看來,殿下也猜到了。”

“沒錯,就是逼宮,不過,失敗了。”

李顯搖了搖頭道。

“後世評價,是朕的錯嘛?”

李世民鬆開雙手,躺在了草地上,望向天空,心頭思緒萬千。

“咳咳咳...!”

“後世評價,殿下文治武功,完美。”

“但是,教兒子,有所欠缺。”

“私德,咳咳,也不是很讓人接受。”

李顯看向李世民尷尬的笑了笑。

“李先生,恐怕後世說的,比這還不堪吧?”

“先生可直言不諱。”

李世民搖了搖頭,苦笑道。

“和殿下想的,確實差不多。”

“太子的末路,在後世人認為,都是殿下自己造成的。”

“當然,後世評論陛下也是如此。”

李顯點了點頭道。

“也是因為父皇無法權衡本王和太子,所以才造成的玄武門之變,是嘛?”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

“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承乾的能力足夠守住大唐江山,而最主要會讓後人語病,還是因為,李治斷送大唐江山。”

李顯看向李世民點了點頭道。

“什麼?”

“先生不是說大唐兩百多年?”

李世民看向李顯,眼眸之中滿是震撼,多少還有點懵逼,一時之間沒反應過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甲

新火茶酒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