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善,是大漢開國皇上陳友諒的小兒子。都說父母最疼愛么子,可我絕對是例外。母后最愛的是姐姐。至於父皇嘛,最愛的自然是母后。

據說,我原本是出生不了的,母后生姐姐的時候險象環生,命懸一線。父皇說,如果母后有個什麼萬一,他們全部都要陪葬。舅舅手持佩劍站在父皇的身邊,而舅母則把她祖傳所有的藥丸全部用上,這才保住了母后性命,也保住了太醫院所有太醫。太醫曾說,母后虧損太多,恐怕再難以有孕。父皇不在乎,他只要母后安好。可能母后身體底子太好,也可能是太醫太過害怕胡亂斷言,母后又懷孕了。可父皇不想母后再冒險,試圖打掉我,母后不同意。於是父皇偷偷換了母后的安胎藥,母后只嚐了一口便知道藥不對。為此母后整整一個月沒有理父皇。父皇整日朝政不理,政務不管,日日都來母后寢宮說著一遍又一遍的好話。也根本不理群臣和宮人的目光和議論,只要母后不再生他的氣。後來也不知道是誰出的主意,讓父皇裝頭疼病,這才讓母后原諒他。我這也才順利出生。我直覺得這是謠傳,我父皇是誰,是陳友諒。怎麼可能作出那樣的行為,可是後來我慢慢長大,我覺得那根本不是謠傳,更沒有誇張。父皇對母后的寵愛和縱容已經到了無法言語的地步。後宮形同虛設,父皇除了母后再沒有一個女人。有一次,一個禮部官員提出讓父皇充盈後宮,上午剛遞了摺子,中午父皇抄家滅族的旨意便下來了,還是母后求情,父皇才赦免了他。從此再無人敢提讓父皇納妃的建議。父皇要殺人,母后攔的住,母后說要殺人,都不用父皇下旨,舅舅,常叔父,趙叔父,張叔父的劍已經刺了過去。我經常看到母后坐在父皇的龍椅上跟父皇談論朝政,政見相同時,父皇會說“佩瑤妹妹真厲害”,政見不同時,父皇會說:“都聽佩瑤妹妹的”。母后如此插手朝政,前朝大臣無一人敢置喙。甚至有時都會問上一句:“皇后娘娘知曉嗎?”。而他們之間最大的爭議就是我們兄妹幾人。

皇兄十歲的時候,有一次貪玩,穿上了父皇的龍袍,父皇看見後不但不生氣,而是拉著母后的手笑道:“佩瑤妹妹,你看咱們理兒穿龍袍多合適,不如我現在就把皇位傳給他吧”

母后怒道:“理兒才十歲,他還是個孩子。”

後來,皇兄娶了常叔父家的常寧姐姐,父皇又想讓皇兄即位。他跟母后說:“理兒已經大婚,是大人了,可以繼承皇位了”

母后覺得有理,可是皇兄不同意,“兒臣如今才十六,剛剛成婚,政務上不太成熟,實在是不宜繼承大統”

母后同意,便不再提了,父皇不敢違背母后的意思,就讓皇兄監國,處理政事。父子倆你推我讓,彷彿那龍椅是個燙手山芋一般。其實我知道,父皇退位是想帶著母后過天高海闊的日子。

母后說,等我們兄妹幾人都成家了,便跟父皇離開,遊蕩江湖。於是,姐姐剛及笄,父皇就迫不及待的讓允恭哥哥娶姐姐。母后不同意,說捨不得姐姐,要再留姐姐幾年。父皇又生了悶氣,可是他不敢違背母后,而且只要母后給他捏捏肩膀,捶捶腿,父皇就忘了自己為什麼生氣了。我也真是懷疑外界對自己父皇的暴虐的傳言。

其實母后對姐姐是真的很疼愛,她看姐姐的目光慈愛中還帶著一點愧疚。可是我也真不明白,父皇和母后即使才華不多,可是朝中有很多才華斐然的文臣,為何會給姐姐取“珍珠”這樣的名字。可是我又不敢嘲笑,因為我不敢。我從不怕父皇母后,我最怕的就是我的姐姐宸華公主。

姐姐出生的時候,父皇朝堂穩固,元朝已經滅亡,而與明朝也和平相處,沒有戰亂。因為母后生她的時候太過兇險,所以人人都寵著她愛著她。她可以騎在父皇的肩膀上,讓父皇這堂堂君主給她騎大馬玩,軍政繁忙的舅舅也時常帶著她騎馬射箭。還有母后,會教她一點三腳貓功夫,這種寵愛,別說我,就是皇兄也不曾得到過。還有嚴謹不服輸的允恭哥哥,都會在射箭時故意輸給她。會摸著她的頭一臉寵溺的說“珍珠妹妹最棒了”這時候我就跑過去說:“允恭哥哥撒謊,你是故意的,姐姐輸了”然後我就被姐姐暴打一頓,允恭哥哥會假意攔一下,然後看著我在校場被她打的屁滾尿流。所以我巴不得讓她早點出嫁,可是父皇不敢違背母后的意思,我更加不敢。所以父皇便把目光放在我身上,讓我早早定親,讓母后了卻心事。

父皇是屬意張叔父家的容嘉妹妹,母后是喜歡李叔父家的清嵐妹妹,可是後來父皇覺得誰都行,只要能讓我趕緊定親就行。母后說要看我的意思。依照我的意思,自然誰都不娶,等父皇退位以後,跟母后天高海闊的時候帶上我就行。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父皇的時候,以為他會高興,結果捱了一頓罵

“你個小兔崽子想什麼好事呢,等你皇兄即位,你就好好的輔佐他,還想著跟著我們一起,這些年你娘就成天圍著你們轉。你趕緊選個王妃成親才是正事,再有亂七八糟的想法小心朕繞不了你”

我撇撇嘴,到時候央求母后不就好了嘛。

終於,在舅舅舅母不停的催促下,姐姐終於出嫁了,母后極力忍耐,可是姐姐卻哭個不停,母后差點就阻止了這場婚禮。整個婚禮只有我笑的最開心,她終於嫁了!

姐姐出嫁沒有多久,皇嫂便生下了兒子,父皇母后十分高興,父皇賜名陳明碩。自從明碩出生,母后便住進了東宮。父皇不喜,決定禪位,皇兄不肯,兩人就一直僵持著。後來還是母親又搬回了宮,訓斥了父皇。

“你這個歲數了,怎麼還孩子般,理兒剛當了父親,你就讓他即位。這是可以玩笑的嘛”

“那我不是也剛當了父親就即位的嘛”

“你在跟我犟嘴呀”

“佩瑤妹妹,你別生氣,我沒有。這些年,我們要不就是對抗元廷要不就是處理朝政,還有這三個孩子在我們身邊,沒有我們一點的空閒,你不是一直想去江南嘛。等理兒即位我們不就有空啦”

“江南也沒有什麼可以遊玩的,不如我們去北方。”

“北方?北平呀。那還是不去了吧。佩瑤妹妹我覺得你說得對,理兒剛當了父親,等再過幾年吧。畢竟善兒也還沒有成親。”

我小心翼翼的躲在殿外偷聽,母后一說去北平,父皇就慌了神,是因為北平有朱元璋吧

這位洪武皇帝據說跟父皇母后也是從小的玩伴,可能是因為從小的交情,所以一直和平相處,從無戰事。皇兄大婚的時候,他還派了使者前來賀喜。母后對使者很是客氣,就連舅舅和常叔父也是親切代之。說是故人之子。可是父皇態度不喜,我覺得他不是針對使者,而是針對朱元璋。所以聽說母后想去北平,父皇便不再想著退位的事了。

父皇母后出身民間,皇宮之中也沒有太多規矩禮數,可是我還是不喜歡,我就想遊歷江湖,過天高海闊的日子。待真有那麼一天,我倒是很想去一趟北平,去見識一下這個洪武皇帝。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回70年從放牧開始

別吃花捲

沒有番茄和雞蛋的新書

沒有番茄和雞蛋

星隕的翊站

王嘎嘎鴨

穿成炮灰後我選擇躺平

冰魚胡亂拍

雲之羽之緣定於徵

情書予文

年少的暗戀窺不見天光

Y18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