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還從來沒見過主動承認自己是王八的人,可尉遲恭承認了,而且非常主動!

“李恪!你小子有這好東西,可不能忘了涇陽的百姓!俺作為那裡的父母官,可不能看到百姓們捱餓!”

尉遲恭言辭誠懇,李恪無奈搖頭,這位尉遲大人看來真的是脾氣不好,至少心腸還不錯。

“尉遲大人放心,只要是利於我大唐國民的事情,李恪一定不會吝嗇!玉米和辣椒的種子,我會統一交給父皇,讓他來分配。”

李恪話音說完,尉遲恭才立刻捂住嘴,示意自己絕對不是“黑王八”!

李二笑著指向尉遲恭,說道:“你啊!真是小孩子心性!”

李承乾和李泰過來的時候,看到了奇怪的一幕。

李二和李靖,李恪談笑風生,一旁的尉遲恭幾次想要加入,卻最後都捂住嘴忍了下來。

“尉遲大人,何故閉口不言呢?”

李承乾本是好心,但尉遲恭心中這個生氣,老子跟李恪打賭了,尼特你特娘不知道?

“咳咳!尉遲大人今日嗓子不舒服,還是多喝點酒吧,呵呵!”

李恪笑著給尉遲恭敬酒,後者無奈只能借酒澆愁。

李靖看向李承乾和李泰,說道:“微臣李靖,見過太子殿下,魏王殿下!”

“李靖將軍客氣了!您為國家出力,我等佩服。。。”

“青雀敬李靖將軍一杯!”

面對李靖,太子和魏王的態度可熱情得多,這一位可比尉遲恭的名氣更大,當年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靖曾提出參加,可李二覺得只是個小規模政變,不到李靖出馬的時刻!

尤其是對於李靖的評價,李二隻說過一句:“李藥師,吾之韓信也!”

可見其對李靖的認可!

李承乾和李泰自然不會放過跟李靖聯絡感情的機會,兩人接連推杯換盞,弄得李靖不厭其煩。

尉遲恭那邊更是尷尬不已,同樣是從外面回來的臣子,老子就這個待遇?

“尉遲將軍!剛才的賭約不過是玩笑話,將軍驍勇善戰,李恪敬你一杯!”

李恪笑著拿起酒杯,恭敬地說道。

尉遲恭心中一暖,其實他對虛名並不羨慕,否則也不會以功臣之姿隱居涇陽,可太子和魏王的做法,多少讓這位老臣有些不舒服。

“臣,多謝吳王殿下!”

此言一出,就連李二都有些驚訝,這個黑炭頭,除了對自己服服帖帖外,對於其他人從來都是鼻孔朝天,不屑一顧。

可誰讓人家尉遲恭武藝高強,身經百戰呢?

跟李恪這番客氣,但是重新整理了李二的認知,笑著問道:“沒想到尉遲你還有如此懂禮的一天!”

尉遲恭老臉一紅,說道:“吳王殿下說的那兩樣作物,乃是造福我大唐百姓的關鍵!這樣的人,可比你們吹噓的什麼孔子後裔強得多!俺當鐵匠的時候,那些書呆子可沒讓俺吃飽飯!”

李承乾和李泰則有些尷尬,他們也看出李靖與他們交往的意願並不強烈。

“尉遲大人所言不錯,陛下開科舉,廣納賢才的確是好事!可現在考取的題目,是否實用,微臣斗膽建言,不該只圍繞著孔孟之說來進行。”

李二就算再開明,那也是一國之主,為何要以儒家學說為主?

還不是為了宣揚忠君愛國的思想?

否則教授了這些學子一身本事,一個個都鬧著造反可怎麼辦?

“李靖大人所言非虛,但承乾認為,孔孟學說自春秋以來便傳播至今,作為主體再合適不過!”

李承乾的鐵桿支持者是誰?孔穎達啊!

要是他都否定了儒家學說,以後孔穎達還會為其效力麼?

關於這一話題,李泰則是選擇閉口不言,他和孔穎達沒關係,也不需要站隊,至少在李二沒表達態度的時候,他絕對不會搶先一步作答。

“吳王殿下,你認為微臣提出的建議如何?”

李靖笑著看向李恪,這又是一道難題!

支援李靖的觀點,或許能夠得到對方的好感,可李恪又不想發動兵變造反,有個錘子用?

倒是得罪李二是真的!

自家父皇想要造福天下萬民不假,可前提是萬民擁護李唐皇室才行。

“李靖將軍的提議有可取之處,但尚且不足。”

李恪看向臉色不佳的李二說道:“天下讀書人應德才兼備,而德字還在才字之前!儒家學說有些思想看起來糟粕不堪,但忠君愛國卻是可取,一味的否認其學說,並不合適!但為官者,造福百姓才是最終目標,所以小子的意思是除了考究儒家經典外,還可以增加考試科目,比如共基和行測!”

“公雞?你小子吃烤雞還算公母麼?”尉遲恭疑惑地問道。

這可把李恪逗樂了,笑著說道:“尉遲將軍,此共基非彼公雞!共基乃是公共基礎,包羅永珍的知識!比如說山川地理,歷史知識等等!”

“此言甚好啊!”李靖笑著說道:“還可以增加一些行軍常識!也讓這些士子明白我等軍隊的處境!當兵的一個個都目不識丁,就算我想傳授兵法,他們也要認字啊!我大唐將才甚多,但帥才卻寥寥無幾!”

李恪點頭稱道:“父皇,其實李靖將軍的擔憂很有道理!兒臣建議成立一所軍校!”

“軍校?”

李二今天覺得叫自家逆子過來,簡直是賺大了!這又是公雞又是軍校的,李二可要讓自己的頭腦消化一下。

“沒錯!軍校,顧名思義,軍人學校!教授大家如何行軍打仗,就是為了給我大唐軍隊輸送後備軍官!”

李靖和尉遲恭眼前一亮,盯著李恪,而李承乾和李泰則是聽的雲山霧繞。

“吳王殿下,快接著說啊!”

“是啊!俺是黑王八,都承認了,你就別賣關子了!”

見李靖和尉遲恭,如此著急,李恪卻說道:“此時關係重大,大皇兄和四皇弟要麼迴避一下?”

“李恪!你什麼意思?我等不配參與?”

“就是!三皇兄未免太看不起人了!父皇,你評評理啊!”

李恪看向李二,說道:“父皇,您要是不讓他們出去,兒臣可就不說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興泰六十八年

春江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