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奴之戰結束。

幽州的各種事務並沒有完結。

直到公孫瓚從江東趕來走馬上任的一個月之後。

挑選精兵、安置卸甲降兵、安撫民眾等各項事宜才告一段落。

幽州大地自大戰之後恢復了往昔的平靜。

公孫度也已經收拾好了行囊。

帶著兒子和貼身的十餘名護衛離開了他經營多年的遼東。

按照劉磐的指示前往南方。

劉磐特意派出一支一千人的部隊沿途護送。

保護他安全的抵達南方。

同時不乏監視之意。

防止公孫度半途中反悔生出事端。

公孫度走後。

收服遼東六郡的事情就被提上了日程。

遼東六郡的將士們稱王稱霸慣了。

不好好地敲打他們一番。

他們是不會真心歸順劉磐的。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像公孫度那麼通透。

能清晰地看清楚事實的本質。

不過公孫度離去後。

這些驕兵悍將群龍無首。

也不敢公然反抗。

所以劉磐根據賈詡的建議。

採用了較為合理的方式來威懾他們。

什麼方法呢?

巡檢!

以新任幽州牧公孫瓚為首。

拉出一支兵強馬壯的隊伍來。

到各地去檢閱!

讓那些驕兵悍將真切的認識到麒麟軍的軍威!

讓他們知道在麒麟軍的面前。

他們不過是一群山中無老虎的猴子而已!

公孫瓚從江東前來赴任之時。

帶來了一千名貼身騎兵。

這些騎兵是公孫瓚親手訓練出來的。

頗有當年白馬義從的影子。

策馬往那裡一站。

就給人一股英武不凡的感覺。

不過僅憑這一千人是不能形成太大威懾力的。

為此。

劉磐給公孫瓚開了特權。

允許他從十餘萬降兵內挑選出來的四萬精兵中。

進行二次篩選。

再挑選出一萬名精兵中的精兵。

組成他幽州軍的班底。

公孫瓚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去忙乎這件事。

從兵員的挑選到訓練。

整個過程親力親為。

所以巡檢的時間便一直拖到了今日。

獲得劉磐的首肯之後。

公孫瓚帶著他訓練了一個月的萬餘精兵。

開始了他的表演。

哦,不。

是巡檢。

配備最先進的武器裝甲。

以最高昂計程車氣。

公孫瓚率部離開了幽州治所薊縣。

挨著個的去各縣巡檢了。

名義上是巡檢幽州各地。

實際上自然是以遼東六郡為主的。

為了確保公孫瓚的表演順利完成。

劉磐一聲令下。

盤踞在渤海灣的甘寧水軍北上數百里。

來到了遼東的膠州灣駐紮。

終日操演不停。

與公孫瓚形成呼應。

壯大聲勢。

同時。

攻佔了代郡的鄧芝、夏侯蘭以及打下了漁陽的張郃兩部人馬。

在安頓好兩郡的事情後率兵趕來薊縣。

沿途刀甲鮮亮。

兵威赫赫。

側面輔助公孫瓚的巡檢。

過了兩個月。

時間來到五月中旬。

公孫瓚完美的完成了任務。

順利的回到了薊縣。

經過這一番巡檢。

遼東那些所謂的“驕兵悍將”見識到了什麼才叫強悍。

對麒麟軍的軍威有了清晰的認知。

這才明白為什麼手握遼東六郡的公孫度自願獻上大印。

到南方去當一個富家翁。

以麒麟軍的強悍。

遼東六郡根本就招惹不起啊!

威懾只是治理遼東六郡的初步手段。

接下來還要一點一點的調動各地守將。

把他們從熟悉的地盤上調到不熟悉的地方去。

這是劉磐留給公孫瓚的作業。

劉磐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完成這個工作。

只能等他走後由公孫瓚來完成了。

留下閻柔、田疇等人作為公孫瓚的副手。

劉磐終於能夠班師回朝了。

帶著大部隊踏上了返回洛陽的道路。

從出兵幷州三郡開始。

已經過去將近兩年的時光了。

這場曠日持久的大戰之後。

不在是青春少年的劉磐十分想念自己的家人。

少年不識愁滋味。

如今的劉磐眼看著就要到二十八歲的生日了。

只差兩小步就將邁入而立之年。

心裡的牽掛自然不再是單純的爭霸天下。

多出了一種對“家”的思念。

不過思念歸思念。

劉磐不願因私廢公。

在迴歸洛陽的途中。

他刻意放緩了速度。

將沿途幽州、冀州兩個大州的民情盡收眼底。

針對戰後的修復民生等事宜。

安排賈詡、郭嘉、左慈等人去一一落實。

因此行進的速度被大大延緩。

等他回到洛陽的時候。

已經是初夏的六月了。

洛陽城外照舊聚集了大量的老百姓。

夾道歡迎他們的大王凱旋歸來。

大漢天子劉協照舊帶著一眾官員出城十里來迎接。

一切都昭示著。

誰才是大漢真正的中流砥柱!

直到黃昏時分。

劉磐才得以從各種歡呼聲中脫出身來。

回到了自己的漢中王府。

王府門口。

苦苦等待劉磐回府的貂蟬等人已經站了大半天了。

和以往相比。

迎接劉磐回家的隊伍中。

多出了三個小傢伙。

其中兩個是劉磐出征之前就問世的大虎、小虎兩個女兒。

最小的小傢伙。

是大喬所出。

在劉磐出征之後才問世的。

剛剛過完一週歲的生日。

看到家人當中多了這個小傢伙。

劉磐欣喜的飛身下來。

快步來到了大喬的身邊。

從她的懷中接過了自己的第三個兒子。

在子女的數量上。

劉磐各有三個兒子和三個女兒。

雙方打成了平手。

“這小傢伙起名字了嗎?”

劉磐一邊逗弄著懷中的小兒子。

一邊問向大喬。

大喬甜甜的一笑。

將蔡琰拉到了自己的身前。

蔡琰代替大喬回答道:“父親已經給他起好名字了。”

“等等!你是說,是岳父給他起的名字?”

劉磐立刻叫停。

驚愕的問道。

“對啊,你又不在京中,也不知道北方戰事什麼時候能結束,所以就由父親來給起名字了,有什麼不妥嗎?”

蔡琰疑惑的說道。

不妥?

簡直是大大的不妥!

你也不看看他以前起的都是什麼名字?

把人家宋武帝和劉伯溫的名字都取出來了!

對蔡邕這位老丈人起名字的水平。

劉磐深表質疑!

“那,岳父起的是什麼名字?”

劉磐試探著問道。

蔡琰答道:“父親說起名字要一脈順承。必須和裕兒、基兒的名字相關聯……”

得!

就知道是這樣!

劉裕的名字取富國裕民之意。

劉基的名字去基業永固之意。

照這個邏輯排列下去……

不知道孤的第三個兒子又要截胡哪位聖賢的名諱了!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在一戰:開局落榜美術生

魚上岸就不是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