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一切後,江景辰就轉身進入帳中休息,燕紅豆連忙緊跟其後,全程保護著江景辰的安全。

李阿察見狀,還想要在勸什麼,但見江景辰已經回到帳中休息,李阿察張了張嘴,還是閉上嘴巴不敢多聲。

一夜過後,就在有些人徹夜難眠之際,江景辰卻是擁著燕紅豆睡得很是香甜。

一直到翌日清晨,江景辰才醒來,只見身邊的燕紅豆已經起來不見蹤影。

江景辰穿好衣服出帳外,只見大家都在忙著開始準備早餐。

看到江景辰從營帳裡走出來,燕紅豆連忙放下手中的東西,迎上來道:“夫君,你醒了?經過昨夜鬧騰,我還以為夫君勞累,想要夫君多睡一些時辰。所以我起來的時候,沒有敢打擾夫君休息,只是沒想到夫君這麼快就醒來了。”

江景辰一擺手道:“沒事,我已經休息好了。現在時辰也不早了,也是時候出發了。”

“祭酒,餐點已經準備好了,請用。”

此時,徐青走過來,向著江景辰拱手稟道。

江景辰點了點頭道:“好,讓大家好吃好喝,吃飽喝足後,我們就出發。”

“是。”

徐青說完,再次看了一眼旁邊牢籠中的人道:“祭酒,那這些西夏兵怎麼辦?”

江景辰想也不想說道:“現在當然不能餵飽他們,讓這些人吃飽喝足,指不定一會在路上,會對我們做出什麼事情來。一會等我們出發的時候,再把他們給放回去。”

“好。”

很快,江景辰和隨行的使團,吃飽喝足後就出發了。臨行直接,將郢樂一行人的武器、戰馬全部收繳,然後放任那些人離開。

經過一晚上的交戰,而且又受凍擔驚受怕,還有一早上捱餓至此,一個個早已經疲憊不堪,沒有一點力氣。此刻看著江景辰等人離開,郢樂咬了咬牙卻是無奈。

“大人,我們現在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我們辦事不力,沒能幫上將軍,現在只能回去向將軍請罪,走!”

當下一行人咬著牙,相互攙扶著,向著西壽保泰軍司中趕去。

與此同時,江景辰的隊伍,也直朝著西夏王庭興慶府的位置行走。

西夏之地,都城為興慶府。

不過,最初的西夏都城並不在此,而是在靈州,也就是西平府。在西夏與東遼交戰之後,西夏王發現靈州就是一處四戰之地,無依無靠,四周無險可守,若是都城建在此處,隨時要防備被敵軍偷襲的風險。

所以,西夏王一直想尋找一處安全之所,有一次西夏王到懷遠鎮一帶巡視兼打獵,夜宿懷遠鎮城裡。登上城垣赫然發現,賀蘭山如同一條長龍橫亙西邊,想著過河的黃河之水,頓時恍然大悟。

有賀蘭山固,東有黃河天險,北有大漠,南有蕭關,正是西夏王心中所想的王庭都城。於是,西夏王就和將臣張普一起謀劃,說賀蘭山有潛龍出沒的傳說,於是便有了遷都之策。

隨後西夏王又派遣了,去過炎朝,熟悉炎朝的大臣開始興建西夏都城,擴修宮城,營造殿宇,使得西夏皇城、宮殿的建築規模和水平,均達到空前的水準,甚至一度有和炎朝都城相比較的水準,最後被西夏王稱之為元天宮。

為了衛戍都城安全,負責保衛興慶府的大軍為右廂朝順軍司,其兵馬有三萬之多,當然這只是對外宣稱的兵馬人數。至於實際人數,這完全就是一個迷,而鎮守興慶府的則是西夏第一大將仁多保忠,也就是仁多英武的大哥。

江景辰一行隊伍一路行進,很快就進入到興慶府的邊緣。

在附近林中,嶽修看了一下前面的道路後,回來對著江景辰稟報說道:“祭酒,在往前走就是到了興慶府的邊境,不如我們現在這裡休息一下,讓將士們都好好調整一下狀態,畢竟一入興慶府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對於嶽修的話,江景辰自然是毋庸置疑,當即點了點頭道:“好,就按照你說的,先休息一下。順便把我們奪得的那些馬匹宰兩匹下鍋,讓將士們吃點好的。”

上一次那幾名前來偷襲的西夏兵,當場俘獲戰馬兩百多匹,當即江景辰安排兩名軍士,送兩百匹戰馬至卓囉和城,留下十餘匹戰馬備用,這一路走來將士們用一些弱馬來拉運物資。

眼看到了西夏王庭之地,江景辰知道里面有無數兇險等著自己,為了犒勞將士們,決定解決幾匹馬,讓將士們吃點肉食,給大家鼓鼓勁。

一聽說有肉吃,將士們頓時歡騰一片,畢竟這一路上走來,大家都是吃的乾糧。如今祭酒要宰殺馬匹犒勞大家,有馬肉下鍋就有湯喝,還有面食可吃,這一頓確實能吃飽喝足。

雖說戰馬對炎朝來說十分稀缺,尤其是對軍士們來說,一匹戰馬如同性命般珍貴。但江景辰身為使團最高階別長官,這樣的決定沒人敢阻攔。而且江景辰也十分惜愛馬匹,之所以江景辰下令宰殺那些多餘的馬匹,而是另有計劃。

不然,等到了西夏王庭,讓西夏王看到自己很富有的樣子,那江景辰的計劃就要落空了。

“報——”

“何時來報啊?”

元天宮,李元天坐於龍椅之上,長在悠哉地看著下面歌女舞躍,忽聞外面的宮人來報,李元天不聲不響道。

李元天,西夏王朝開國皇帝,原為炎朝附屬,與炎朝決裂,對炎朝和東遼稱帝,建立西夏,定都興慶。為人奸詐狡猾,十分懂得分別時局,一直在炎朝和東遼兩地之間周旋,獲得不少好處。這也是和李元天自幼熟讀兵書,專心研讀,精於其蘊有關。

李元天魁梧雄壯,英氣逼人,平素喜穿白色長袖衣,頭戴黑色冠帽,身佩弓矢。自身又頗具文才,精通漢、藏語言文字,又懂佛學。尤傾心於治國安邦的法律著作,善於思索、謀劃,對事物往往有獨到的見解,可以說是一個身居文有韜略、武有謀勇的英才。

稱帝之後,常常帶了百餘騎兵出行,自乘駿馬,前有兩名旗手開道,後有侍衛步卒張青色傘蓋相隨,從騎雜沓,耀武揚威。

“陛下,炎朝使團已經臨近興慶府。”

宮人稟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阿蘇戰國記

空門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