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訊息釋出已經過了整整三天,朱厚仍未現身。他在睡覺,對的,睡覺。除了中途甦醒過片刻,他在黃錦的侍奉下喝下了兩碗精緻蓮子燕窩粥後,便又沉沉入睡。

那三日的學術研究實在太令人疲憊了,不但身體勞累,精神更是疲憊。“心血”二字可不單單是表面而言,就如同從自己身體上剝離了精氣神一樣,導致朱厚現在毫無精神,沒有幾天恢復不過來。

皇帝寢宮外,為使朱厚能安心修養,儘快恢復過來,錦衣衛現任指揮使駱安親率戰部骨幹日夜守衛在此,封鎖了整個乾清宮。在朱厚未甦醒,下達命令前,嚴禁任何人打擾,敢有喧譁者斬!

而原本人聲鼎沸的太醫院此時也寂靜無比,為防止在這節骨眼上有宵小作亂,張太后親自下令命錦衣衛副指揮使王佐率剩餘戰部成員駐紮在太醫院外,驅散了無關人等。

各大勢力的眼線雖然被驅散但是並未遠去,仍舊明裡暗裡地關注著太醫院。無數人翹首以待,即便風向已經開始轉變為當今天子順利編撰出了一部醫家聖典,但不少人仍然不敢相信。

畢竟此事太不可思議了!一介稚子僅耗費三日就編撰出了他人一輩子都可能編寫出的醫道聖典,這可能嗎?簡直白日做夢好嗎?

或許是出於嫉妒心理作怪,又或許是出於理智的分析,不少人對於此事仍保持著高度的懷疑態度,派遣探子日夜盯守在太醫院門口。

只有眼前太醫院中這群代表著權威的各路名醫鑑定完畢後,這場“盛事”或者說“鬧劇”才會徹底定性,從而落下帷幕。

此時太醫院中,與眾人預想中的激烈爭辯場景不同,凡是親眼見過朱厚《防疫錄》的人都被震撼到了,不敢高聲喧譁,只敢和附近的同道之人低聲交談。

短短几日不見,才堪堪達到不惑之年的許紳兩鬢竟然已經有些許斑白。畢竟他作為這場盛事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如若全然不懂陛下此書,未免讓人笑掉大牙。因此這兩日為了研究這本《防疫錄》,許紳也是挑燈夜讀,親自體驗了一把朱厚撰寫時的極度勞累。

無怪許紳心力交瘁,朱厚的大作對於此時的眾人而言實在有難度,那些他們聞所未聞的新奇理念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接受的。不過至少許紳多年與藥理打交道的底子尚在,此時已經研究的也算是略有眉目了。這還得多虧朱厚為了方便天下百姓能聽懂看懂,使用的解釋都是一些通俗易懂的話語。

而朱厚的《防疫錄》參照後世的醫科大學普及教材,將全書分為了四卷。

第一卷為總論,朱厚經過認真思索後,在裡面綜合概述了後世部分的醫學定義、基本學說和一般方法,詳細講解了“細菌”和“病毒”,著重論述了人體構造、疾病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並第一次在書中把人的疾病分為腦科、內科,神經科、胸科、婦科、外科、眼科等,分門別類地對各種疾病的起因、症狀的治療加以詳細記述,對於現在的醫學而言無異於是一次革命性的偉大創舉。

第二卷為病理學,朱厚在書中對腦膜炎、中風,胃潰瘍等常見病例的病狀、病因、病理進行了較為科學的分析。特別是提出了鼠疫、肺結核、麻疹,天花等病均是由第一卷所言的病毒造成的,著重論述了致病的病毒是透過土壤、水和空氣傳播的,這也就是大疫形成的根本原因。

第三卷為各種發熱病、流行病及疫病等病的病狀,以及此書的關鍵—防疫。朱厚在總結了後世的防疫措施後,在書中提出了對大疫的預防和保健衛生措施,精細到建立公共廁所並按時清掃,嚴禁亂倒生活雜物等。

第四卷朱厚只擬定了一個“常見病症及良方錄”的題目,而內容一片空白。眾御醫知道這是陛下留給他們,展現自己這段時間心血的地方,心中也感動不已,自己能在如此醫道盛典上留下作品,足以流芳百世!

朱厚在書中主張對疾病的治療方法,應採取養生、藥物和手術三者兼施並用,養生和藥物治療在如今的大明已經頗具成效,而手術卻無人敢做。無他,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啊!誰敢讓人在自己身上動刀子,又有哪個醫者敢給別人動刀子?

但朱厚仍舊選擇將手術的相關操作步驟詳細地記述在書中,至於世人會不會採納他也不知道,他只求無愧於心!

同時他將後世大學課上自己最喜歡的人體解剖課知識洋洋灑灑地全部地寫到了書中,順便竭盡全力地認真畫了一副較為清晰的人體解剖結構圖,光是畫這副圖他都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

因此,當三天內趕赴京城的一眾名醫在火急火燎地進了太醫院後,一個接一個的被此書震撼到了!

“諸位,陛下的《防疫錄》都看過了吧,有何想法不妨直言,陛下曾令我們相互探討,查漏補缺!”許紳眼見眾人不出聲,不由出言主持道。

原本年少氣盛的萬密齋和李時珍對朱厚的《防疫錄》是相當不看好的,所謂“術業有專攻”,況且他們多多少少聽聞當今天子甚至從未習過醫術,更遑論撰寫醫道經書?因此二人在隨父入京時心裡面抱著的都是結交同道好友、共同探討醫術的想法,畢竟此乃大明立國以來第一場醫道盛事,天下名醫盡皆匯聚於此,一些行醫途中遇到的疑難雜症或許在交流之中能得到答案。

但當他們親自翻閱了朱厚這本《防疫錄》時,心中的輕視早已被拋到九霄雲外,此時剩下的只有狂熱的崇拜!

他們從未見過這種新奇的說法,從未聽聞過這種叫“細菌”、“病毒”的東西,也從未見過陛下手稿上那清晰準確到令人髮指的人體器官結構圖!

僅憑這一副器官結構圖,陛下便能青史留名!

一眾名醫聞言並未出聲,他們還沉浸在巨大的認知衝擊中。

原來我的脾臟在這裡嗎?

原來五官的說法不正確,應該稱為“感覺器官”。

原來背癰可治,並非是絕症!是感染了名為“細菌”的東西。

原來疫病的傳播是因為這種叫做“病毒”的東西!

原來……

在場眾人無不是行醫數十載,經驗豐富的名醫。他們在行醫的日子裡,總會遇到一些令人束手無策的疑難雜症,非是他們不願治療,而是力有不逮!名醫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而且這種病症還很多!

而眼前這本《防疫錄》卻如同醍醐灌頂,一下子解開了在場之人心中不少的疑惑。他們心中多多少少產生了遺憾之情,如若早日出現這本《防疫錄》,那些患了所謂“絕症”的病患是不是就不會枉死?

朱厚的說法有沒有錯誤,這些經驗豐富的名醫一眼便能看出來。除去第一卷中大部分聞所未聞的專有名詞外,《防疫錄》裡的其他內容他們大多還是看的懂的。這得益於朱厚使用的某些通俗易懂的釋義,並將之與常見案例結合的緣故。

“諸位,陛下的這本《防疫錄》有沒有任何錯誤或者疏漏之處?”許紳見眾人不說話,又出言發問道。

“陛下書中的‘手術’,吾擔心發行天下後恐遭非議啊!會影響陛下的賢名。”薛己思慮良久,不得不出言提醒道。

其實自戰國時期就有人曾進行過開刀手術,如戰國時期的神醫扁鵲曾用“毒酒”麻醉病人後,給他做了心臟手術。三國時期的華佗發明了“麻沸散”,在病人熟睡後替其開皮去除其病根。

但現在的大明是奉行“程朱理學”的,嚴格地遵行其條條教義,其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一條更是廣為流傳,連三歲稚子都知道。但朱厚的書中詳細記載了進行開刀手術的步驟,這與程朱理學的教義大相徑庭,由不得他人不非議,薛己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

其實朱厚在撰寫這一項時就考慮到了這個隱患,甚至也產生了不予記錄的想法,但他最終還是詳細地在書中論述,連“麻沸散”的準確製作和改良方法都記錄在案,畢竟麻醉是進行手術的第一步,並且最後免費贈送了後世醫科生的拿手絕活—手繪人體結構圖。

這是因為在編撰《防疫錄》時的朱厚不是一位帝王,而是一位治學態度嚴謹的學者,既然決心為大明的醫學事業做貢獻,那就不能瞻前顧後。

如若朱厚連這點氣魄都沒有,還談什麼中興大明!

在場眾人聞言頓時議論紛紛,李時珍高聲說道:“醫者父母心,陛下這是在為天下萬民考慮。”

“如若陛下不予編寫,那原本百姓中能透過手術救活的人豈不是隻能苟延殘喘,等著病發而亡!”

“陛下撰寫時尚且不怕,吾等醫者有何可擔憂的!吾覺得陛下此書一言不可改,一字不可易!”

“此子說得好!”

眾人聞言紛紛大笑出聲,心中頓時豪氣干雲。他們現在不是朝廷的御醫,而是一名醫者,一名渴望為民謀利的醫者!

為天下萬民,怎能瞻前顧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夜行動物

西部流浪人

落魄女孩偶遇高冷總裁

夏瓔珞

懵懂的愛意

zzy蛋包飯

命無常師

風扶輕語

江湖:命運逼我,我由命運

我特別想吃麻辣燙

下雨天初見是你的謊言嗎

趙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