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乾清宮正殿。

滿朝文武都已排班列好,連楊廷和與梁儲都在朱厚的授意下參與此次早朝,二人站在左側文臣的最末位。

片刻後,司禮監掌事魏彬尖著嗓子高喝道:“陛下到!”

一身袞服、神采奕奕的朱厚快步走進了大殿,在眾臣的注視下大馬金刀地坐在了龍椅上,微笑著說道:“眾卿家,多日不見,可還安好?”

“陛下萬歲!聖天子萬歲!”群臣自發跪地高呼道。

朱厚嘴角笑意更濃,平淡地說道:“眾卿家平身吧!”

楊廷和站在朝堂末位,此時心裡更多的不是失落,反而是欣慰,或許自己真的能致仕了啊!他看著這朝氣蓬勃的滿朝文武,又望向站在文臣之首的謝遷和費宏二人,心底致仕之意愈發濃厚。

如今的朝堂似乎並不需要自己了,或許他也能致使、歸鄉安享天倫之樂了。

因朱厚消失了六日,所以此次早朝需要處理的政務較多。雖然一直由內閣大臣在主持大局,但是需要朱厚親自裁定的內容有很多,有些事情蔣冕等人是不敢僭越的。

還有昨夜錦衣衛及時通報的“楊廷和小會議”內容,關於楊廷和提出的問題,朱厚也不得不引起重視,因此他特意命楊廷和與梁儲二人上殿參與朝政。

“黃錦,給謝愛卿賜座。”朱厚注意到了站在文臣首位的謝遷,望著老人滿臉的疲憊,不由對黃錦下令道。

“臣不敢,謝陛下垂憐!”還未等黃錦有所動作,謝遷聞言急忙出列跪地拜道。

在朝堂之上坐著議事,除了眼前的聖天子外誰敢?

就算是是天子讓你坐,你敢坐嗎?

即便是謝遷也不由擔心坐下去之後,眼前這位腹黑的陛下會突然來一句:“愛卿真是’公忠體國‘啊!是不是想要行那霍子孟之事啊?”

朱厚聞言卻愣住了,原本的好心情瞬間被破壞殆盡。

本著“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他是不忍心讓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在日夜兼程趕入京城後還要站著議事,但他似乎忘了大明朝那森嚴到可怕的等級制度,原本的好心之舉竟讓眼前這位老人如此誠惶誠恐!

其實在秦漢三國至隋唐時期,三公九卿等朝堂重臣上朝之時是跪坐著議事的,以彰顯帝王的仁厚,以及對各朝堂大臣的尊重。但從宋代開始,宋太祖趙匡胤為削弱大臣權柄,加強中央集權,重新制定了禮儀,大臣必須站著上朝!

到了明朝立國後,受處於鼎盛狀態的“程朱理學”的影響,“三綱五常”教義的廣泛傳播,階級觀念越發深入人心,無人敢逾越。草根出身的太祖規定上朝前大臣必須三拜九叩,等龍椅上的那位天子說出“平身”二字後方能起身排班列好,之後才能進言上奏。

朱厚更是清楚大明之後由建州女真建立的清朝,那個中央集權達到頂峰的時代,朝堂重臣徹底淪為了皇帝的家奴!上朝之時需全程跪地,一些年邁的老臣甚至不得不偷偷綁上護膝才能支撐到早朝結束,不至於昏厥倒地,殿前失儀。

“程朱理學”啊!看著眼前誠惶誠恐的老人,朱厚第一次感受到了這個龐然大物那無處不在的影響。

程朱理學,太祖為鞏固大明王朝統治欽定的官方哲學,如今社會秩序的精神支柱!

“三綱五常”,“去人慾,存天理”,甚至“明天理,滅人慾”都是其著名的教義啊!

但程朱理學能鞏固國家的統治!其宣揚的忠君愛國思想,讓現在的這些讀書人普遍具有“憂國憂民、心懷天下”的社會責任感,甚至不惜為國而死!

有利就有弊,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也正因如此,大明的文臣是不怕和皇帝對著幹的,相反如若因諫言獲罪,他們反而會獲得賢名,藉此成為讀書人心中的精神標杆,成為士林領袖!

賢名反而成為這些讀書人心中最為重要的東西。

嘉靖晚年,買好棺材的海瑞上奏《治安疏》,大罵朱厚熜迷信巫術,生活奢華,怠於朝政等諸多弊政,反而罵出了一個千古清官的美名,流芳百世,受萬人敬仰。

在程朱理學的影響下,如海瑞等讀書人像是患了傳染病一般,個個都憂國憂民,剛直不阿,痛恨奸佞,以匡扶天下為己任,但誰又知道他們步入朝堂之後會不會成為自己原本眼中的“奸佞”呢?

而程朱理學更像是對社會倫理道德的規範,在儒學教義的基礎上進行了更為完備更為細緻地定義,成為讀書人心中的精神支柱,宗教信仰。

面對如此龐然大物,即便是自詡智計過人的朱厚也並沒有一絲信心。

雖然他清楚地知道,正是“程朱理學”中那一條條頑固死板的教義將天下萬民團團包裹,徹底扼殺了他們的個性自由,扼殺了他們的興趣發展,扼殺了整個民族的創造力!

在西方“蒸汽機”現世,工業革命發出一陣陣轟鳴的時候,華夏的子民在幹什麼?在爭先恐後地推崇“三足金蓮”!在搖頭晃腦地研究“八股取士”!在滿嘴宗法禮制地向世人宣揚著“三綱五常”!

在後世,朱厚無數次質問過自己,質問過好友,為什麼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的古老帝國會在近代被列強肆掠?為什麼泱泱華夏在近代會被彈丸小國恣意凌辱?為什麼曾經的“天朝上國”在近代會成為各國都想撕咬一口的魚腩?

因為妄自尊大!因為固步自封!因為閉關鎖國!因為思想禁錮!因為整個民族失去了它最珍貴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而這一切都是始於明清!始於程朱!始於被曲解後的儒家經典!

看看吧!即使是德才兼備、功蓋當代的天下賢相,就因為自己的一句話而誠惶誠恐,戰戰兢兢,連坐都不敢坐!

但是自己現在有什麼辦法呢?難道自己敢伸手去動搖大明王朝統治天下的精神支柱?

朱厚相信,即便他如今是大明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即便他如今是所謂的“聖天子”!但如果他敢動搖“程朱理學”,還未等他有所行動,只要露出半點風聲,他這個皇帝就不用做了。

在文臣集團的抵死反制下,即便他尊貴如聖天子也只能束手無策!

一想到他只有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摯愛無比的祖國一步步走向衰弱,朱厚的內心就苦澀無比。

一時間朱厚覺得眼前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索然無味!那麼的荒謬可笑!

因為當你發現在危機即將來臨之際,無論自己做什麼努力似乎都無法改變這個世界,似乎都無法喚醒正沉醉於自己一手粉飾出的太平盛世中的朝堂眾臣,那種孤獨感和絕望感足以令人窒息!

或者做個“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君怎麼樣?現在看起來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啊!

朱厚現在算是有點明白,從小被“救世宰相”張居正輔佐教導的萬曆皇帝朱翊(音同意)鈞為什麼會二十多年不上朝了。除開張居正的離世,以及他在朱翊鈞心中崇高偉大的形象崩塌給這位皇帝帶來的打擊外,還有這群頑固的令人生厭的大臣造成的牴觸心理,最重要的是他清晰地認識到了自己對於大明朝堂體制的無奈。

對於如師如父的張居正,朱翊鈞一直是敬愛有加的,在他心目中這就是一個完美的臣子。因此張居正的離世給他造成了一定的打擊,但即隨其後,被人不斷挖出的張居正的黑料讓這位年輕的陛下受到的打擊更大。滿朝文武地不斷攻擊,以及張居正自身的黑料,讓朱翊鈞惱羞成怒,對這位“恩師”下達了抄家籍產、親族流放的詔命。

連朝野交相稱讚的張居正都是一個玩弄陰謀權術的偽君子,那這剩下的滿朝文武連張居正都不如,他們私底下又會是何等的卑劣不堪?

隨後朱翊鈞發現他堂堂一個皇帝,連想立哪個兒子為太子都需要經過滿朝文武的同意!不同意文臣就不斷地冒死泣諫,不斷地報團抵制!為了這太子之位,朱翊鈞和一眾大臣開始了長達數十載的“國本”之爭!

國本之爭,可笑吧?滿朝文武將天子家事視為頭等大事,為此不惜與萬曆皇帝爭執了數十載,彷彿此時天下萬民都顯得不重要了,國本才是頭等大事!

國本,何謂國本?在這群文臣眼中宗法禮制就是國本!天子家事就是國本!

宗法禮制成為國本!甚至能動搖王朝的統治!

即便你尊貴如帝王又能如何?

從最初的勵精圖治,到最終的怠於政事,朱翊鈞和他爺爺朱厚熜極為相似,但二者有所不同的是熜哥是為了不切實際的長生夢想,而朱翊鈞則是被這大明朝堂徹底磨去了他胸中的滿腔熱忱!

既然這樣那這皇帝還有什麼意思,這大明你們去執掌吧!朕去找我的鄭貴妃去了,整個天下也許就只有她一個人真的懂朕吧!

至於朝政,我死之後,哪管它洪水滔天!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也不想修煉這麼快的

七喵醬

鬥羅:我,毀滅裁決,神技滅世

六一八三

城光染染

愛吃胡蘿蔔的土豆

被親爸媽拋棄,她歸來後創翻全家

一杯又一杯啊

綜穿影視之玉美人重來

韋悅靈

踏不公

天譴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