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兒依靠鐵血手段,鎮壓了東征大軍中的反對聲音,堅決而又堅定地繼續向東推進,勢要覆滅大明帝國,完成他畢生的夢想。

此時帖木兒孫子哈里·蘇丹率領的先鋒大軍,即從塔什干出發的右路大軍已經扛著漫天大雪成功翻越了天山,並一舉推進到了伊犁河。

帖木兒收到訊息大喜過望,當即率軍渡過錫爾河,並命令右路軍總司令、他的孫子馬黑麻加緊進軍,務必在明年開春之前拿下蒙古斯坦,防止明軍收到風聲做足應敵準備,而他自己則暫時率軍留在訛打刺城,整軍備戰。

這一路行來,東征大軍由於遠征的路線十分遙遠,並且途中多為戈壁荒漠,荒無人煙且白天酷暑難耐夜晚嚴寒冰冷,可謂是吃盡了苦頭,不知多少勇士平白死在了東征路途之上,甚至連大明是何模樣都沒有見到。

然而除卻這天時地利因素外,因為戰線拉得實在過長,導致後勤壓力極其巨大,部隊補給多依靠沿途播種或軍士喝駱駝奶強撐,如今大軍好不容易走到了大明西北邊境,已經是人馬疲憊。

倘若此刻帖木兒悍然下令發起進攻,幾乎不用多想,都知道最終結果會是什麼。

雖然自己畢生的夢想就在眼前,但他帖木兒好歹也是征戰一生的沙場宿將,自然不會犯下這種低階錯誤。

東征遠征軍雖號稱二十萬萬之眾,但其實並不佔天時地利,相對於嚴陣以待的明朝西北邊軍,還是有很大劣勢的。

此外東征軍隊只是號稱二十萬精銳,但帖木兒心中清楚實際可作戰的兵員僅有十五萬左右,這點兵力相對於大明百萬雄師的戰兵動員能力,自然是少得可憐。

僅是東征第一站,大明西北諸衛,從蘇萊曼提供的情報便可估計出約有十五六萬的大軍,其戰鬥力雖達不到上乘,不能跟拱衛京師的三大營相比,但相對於守備江浙河洛地區的內地軍戶仍遙遙領先。

這就意味著,帖木兒即便即便以二十萬帝國精銳發動突襲,首戰告捷戰勝大明十六萬邊軍,正常情況下其自身損失也會很大。

更何況眼下這邊境地帶距離帝國首都撒馬爾罕有數千裡之遙,一旦首戰失利,那東征大軍在短時間之內將得不到任何有效兵源補給,明軍若主力藉此反撲,東征大軍將陷入十分危險的境地,甚至極有可能被全殲在這兩國邊境地帶!

或許如同先前設想的那般,大明西北地區的眾多蒙古族、回回族穆斯林也許是個重要兵源地帶,但迫於明廷的壓力,穆斯林們會不會投向帖木兒都是個問題。

即便這些穆斯林真的全心全意的為帖木兒賣命,將大部從商或種地的回回人臨時徵兆為戰兵,說到底他們還只是一群雜役農民,連明朝內地軍戶都不如,與常年戍邊備戰的大明邊軍根本無法相比,二者的戰力必定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所以正如智者蘇萊曼所說,這場西北決戰將會是東征霸業的關鍵,只有西北決戰與後面的黃河決戰大勝,帖木兒才有可能穩佔大明北國的半壁江山,並以北國為根基南下覆滅大明帝國!

然而一旦遠征軍出任何不測,不僅帖木兒大帝本人的聲譽性命難保,帖木兒帝國也將陷入國力大損的境地,數十年內都難以支撐起下一次戰略性的遠征,甚至整個帝國都有可能在瞬間分崩離析!

對於帖木兒而言,這的確是一場雄途偉業的遠征聖戰,但這同時也是一場孤注一擲的賭博。

大帝帖木兒,賭上了所有資本,賭上了所有聲譽,賭上了他的一切!

所以,他必須得慎重,必須一步一步穩紮穩打,停留在訛打刺城整軍備戰,一方面是為了等待右路大軍馬黑麻的程序彙報,另一方面則是等待沙哈魯提供的後續遠征軍。

既然二十萬不夠,那就四十萬,那就八十萬,那就一百萬!

帝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兵力對於大帝帖木兒而言根本就不是問題,他的北印度德里之戰動用了八十萬大軍,欽察汗國之戰動用了三十萬大軍,奧斯曼帝國之戰則動用了五十萬大軍。

並且還有甘肅、陝西、寧夏、內蒙、四川等地的穆斯林和蒙古人,也都是帖木兒潛在的兵源,即便他們戰力不高,至少可以為大軍提供糧草輜重,就算是一群雜役農民,都能參與到這場神聖而偉大的聖戰之中!

凜冽的寒冬過去,氣候逐漸回暖。

大帝帖木兒也在此刻收到了三個令人振奮的訊息:馬黑麻已經於二月下旬成功推進至別失八里,距離大明帝國西部邊界德重鎮哈密衛,僅僅還剩下大約四百公里!

大帝帖木兒聽聞這個訊息,也是忍不住大喜過望,破天荒地生出了欣慰之感。

馬黑麻是他的嫡長子,更是他寄予厚望大帝帝國繼承人,與文武雙全的四子沙哈魯相比,馬黑麻的脾氣性格卻是更像自己,更具殺伐之氣!

而與此同時,他的另外一個孫子,軍事天才伊斯坎達已經率第三軍團悄然抵達了鎮海城,正挺進燕然山,準備奇襲大明帝國的嶺北行省!

這就是第二個好訊息,伊斯坎達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這個十五歲便率軍攻殺到于闐等地的軍事小天才,經過帖木兒的悉心培養,已經成長為了一名合格的統帥,將來註定會為帝國開疆拓土,打下更多的遼闊疆域!

第三個好訊息便來自四子沙哈魯,留守後方的他也沒有辜負帖木兒的厚望,在蘇萊曼的支援之下僅耗費了短短數月時間便組建了第二批東征大軍,甚至親率這二十萬精銳再次踏上了東征聖戰之路,正堅定不移地向著訛打刺城趕來!

等到沙哈魯大軍抵達了訛打刺城,帖木兒便有足夠的信心,全殲大明西北邊軍,而後按照蘇萊曼制定的作戰計劃沿著黃河流域一路殺入大明帝國,奪取大明北國的半壁江山!

然而更為重要的是,大明帝國對此恍然未覺,似乎在他們看來,帝國已經向大明稱臣納貢,絕對不會突然舉兵來襲;亦或者是,帝國大軍絕對不可能跨越數千裡前來進攻大明;亦或者是,即便帝國大軍跨越了千里,也絕對不會在寒冬開春出兵……

換而言之,即便大明帝國察覺到了,又能如何?

他們會以為自己的目標,還是如同先前那次東征一樣,是北疆的嶺北行省,是西南的哈密之地,或者說是南攻嘉峪關,還是東走居延海?

似乎真主安拉見到了帖木兒的誠意與努力,一切都在向著他預期的方向發展,毫無察覺的大明帝國,即將為他的情敵付出慘痛的代價!

威震中西亞的恐怖之王,即將在這古老富庶的東方大陸上,散佈著滅絕人性的恐怖屠殺!

別失八里,元代西北重鎮。

元滅南宋後,為加強對海都等西北叛王的防務,遣宣慰使綦公直率大批漢軍、新附軍進駐這裡實行屯田,以備軍食,並設冶場,鼓鑄農器,同時,元政府還增設驛站,以利別失八里到內地的交通,使得別失八里成為了西北重鎮。

然而元朝滅亡,大明對其棄之不顧,別失八里又為篤哇佔據,直至其地為東察合臺后王禿忽魯帖木兒後裔所居。

此代東察合臺汗國后王歪思汗不喜兵戈,反倒是他致力於吐魯番乃至整個蒙古斯坦的農業系統,造就了該國農業上空前的發達,算是黃金家族後裔中的一朵奇葩。

歪思汗本著樸素的小農思想,一方面致力於發展國內農業,另一方面則奉強大的大明帝國為宗主國,以此消弭兩國兵事。

這種做法得到了大明天子的高度讚揚,曾派遣使者對其進行冊封與賞賜,兩國一直友好往來,歪思汗的小日子也過得滋潤無比。

但是現在,他開心不起來了。

因為狗日的帖木兒帝國,竟然敢派軍攻打大明!

如果是這樣那就算了,畢竟歪思汗好歹也是黃金家族後裔,自然不會對大明帝國忠心耿耿,這兩個霸主就算腦漿子都打出來了也跟他沒有關係。

但是馬黑麻這個傲慢的蠢貨,不但要借道別失八里,還他孃的要徵集東察合臺汗國這點可憐的兵力,與他一同進攻大明的哈密衛!

這可是把歪思汗的鼻子都快給氣歪了,雖然他清楚帖木兒帝國的強大,畢竟西察合臺汗國就是被其取而代之,但是你他孃的一個孫子輩的小東西,憑什麼該如此傲慢跋扈地對本汗頤指氣使?

別說你馬黑麻,就算是你爺爺帖木兒,也不敢這樣對老子說話!

歪思汗一怒,後果很嚴重!

這位人間奇葩當即答應了馬黑麻的要求,並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宴會慶祝帖軍的到來,甚至還準備將自己的孫女嫁給馬黑麻,以此證明自己堅決追隨的決心。

但是暗中,歪思汗卻是派出了探子星夜趕往哈密,向大明稟報帖木兒大軍來襲的驚天訊息。

在歪思汗看來,所謂帖木兒帝國,不過是一群被突厥化了的蒙古混血雜種,根本就不是純正的蒙古子民,甚至就連他們的大帝帖木兒,也是一個假冒成吉思汗後裔的突厥跛子,該死的竊國大盜!

就這樣的該死雜碎,還敢對自己這位黃金家族後裔大呼小叫、頤指氣使,歪思汗自然咽不下這口惡氣,他會幫助馬黑麻才怪!

相反將此事稟報給大明帝國,他將收穫大明帝國的友誼,這種無本買賣的大好事,歪思汗自然樂得去做。

被帖木兒寄予厚望的嫡長孫馬黑麻,此刻卻是沉浸在了歪思汗精心準備的溫柔鄉中,早已經忘卻了時間與任務。

然而誰都沒有想過,歪思汗這隻小蝴蝶,不過是輕輕揮動了一下翅膀,卻是改變了整個戰局走向!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最強太子爺

都門帳飲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