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之後,哈密城池。

大元肅王,大明哈密王納忽裡,率一眾哈密貴族親自出城迎接前來馳援的帖木兒帝國大軍。

哈密城居平川之中,周圍城寬不過三四里,惟有東北二城門。

人民數百,住矮土房,城東有溪流,水西南流,果林二三處,種楸杏而已。

蒙古族、回回族雜處於此,衣服禮俗各有不同。

哈密號稱一國,實則還不如大明一城鎮,奈何哈密國地處天山東部戰略要地,是西域和中亞各地派往中土的貢使及往來內地商旅必經之路,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咽喉,故而成為了兵家必奪之地。

基於這特殊的地理位置,哈密雖然建國時間很短,但這個國家的發展歷史卻很長,就像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釘子戶,儘管外面風驟雨急,哈密卻始終屹立不倒。

哈密依附過波斯、阿拉伯、蒙古甚至大明,卻始終保持著自己與世隔絕的獨立性。

三姓家奴這個詞語,用來形容在各國夾縫中掙扎求生的哈密國而言,再適合不過了。

納忽裡歷經大元帝國與大明帝國政權交替的動盪時代,本身乃是元威武西寧王出伯後裔,察合臺系,元末納忽裡以威武王身份鎮守哈密地區,後元廷改封為肅王,元亡以後,納忽裡擁兵自立,建立了哈密國。

但稱王自立的好日子還未過上幾年,洪武十三年明軍漸逼哈密城,納忽裡萬般無奈之下只得嚮明朝納貢稱臣。

但論及血脈遠近,納忽裡好歹也是正兒八經的察合臺系蒙古貴族,自然不願給大明做一條老實巴交、搖尾乞憐的舔狗,故而選擇兩邊騎牆,在大明帝國與帖木兒帝國之間搖擺不定,當起了一個“雙面間諜”,試圖以此維護哈密的獨立性,繼續稱王自立。

奈何前些時日明軍突然進軍河西走廊,兵鋒直指哈密之地,即便納忽裡再愚蠢,都看明白了此次明軍突然興兵進犯的決心與目的。

萬般無奈之下,這位可憐兮兮的哈密王只得向帖木兒帝國求援,希望大帝帖木兒看在哈密這塊戰略要地的份兒,出兵擊退明軍。

能不能驅狼吞虎,納忽裡並不能保證,但即便將哈密送給承襲察合臺汗國衣缽的帖木兒帝國,也比被大明帝國強佔要好的多!

正暗自思索間,遠處卻是出現一隊鐵騎,為首之人其面橫闊,而上下有顴骨,眼無上紋,髪須絕少,行狀頗醜,渾身卻透露著剽悍殺氣,赫然正是大帝帖木兒的次子奧馬爾!

“納忽裡參見殿下!”

還未等奧馬爾勒馬止步,納忽裡便迫不及待地跪倒在地,身後的哈密貴族盡皆如此,可謂是給足了奧馬爾面子。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奧馬爾頗為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居高臨下地詢問起了明軍的動向。

在得知明軍僅是駐軍在肅州城,肅清殲滅盤踞遊牧在甘肅境內的各族子民時,這位大帝次子面色顯得有些不好看。

自幼隨父征戰中亞,奧馬爾雖然驍勇善戰,卻也不是個蠢貨,至少他十分清楚沙場之上戰機稍縱即逝的道理。

明軍明明有著大好機會攻佔哈密,卻始終龜縮在肅州城中不出,這算是哪門子的道理?

難道那明軍統帥是個蠢貨,還是說他們此次並無進軍哈密的意思?

二人交談之間,鐵騎身後卻是再次出現了動靜,一隊突厥輕騎兵突兀出現,而後便是服飾各異的輕步兵、弓箭手、駱駝騎兵、大弓手接連登場,直到密密麻麻的呼羅珊重步兵與具甲重騎兵出現在視線之中,整個哈密忍不住爆發出了震天的歡呼雀躍之聲。

猩紅猙獰的星月戰旗之下,一波斯呼羅珊男子緩緩疾馳而來。

捲髮,多為黑色,眼睛大而稍圓,向內深陷,臉頰蓄起了圈臉胡,身著傳統的白色長袍,顯得文靜儒雅到了極致。

這哪像是帝國大將,分明就是一個虔誠到了極致的穆斯林!

但此人正是威震中亞的帖木兒帝國大將,呼羅珊軍團唯一軍團長,艾布·穆斯林!

呼羅珊男子行至近前,僅是掃了納忽裡一眼,似乎便徹底失去了興致,同奧馬爾簡短交流之後,對納忽裡留下來一句他聽不懂的話,便徑直策馬進入了哈密城中。

納忽裡心中“咯噔”一跳,訕訕開口詢問道:“殿下,方才他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奧馬爾似笑非笑地看著這個彈丸小國之主,又掃了一眼城牆低矮的哈密城池,這才滿臉戲謔地回答道:“小人物也敢妄想驅狼吞虎?”

納忽裡:“!!!”

進駐哈密城後,因這座城池實在太小,八萬大軍根本無處紮營,奧馬爾與艾布·穆斯林只得圍繞哈密城池四周安營紮寨,最外圍自然是呼羅珊軍團的僕從軍。

突厥輕騎兵已經作為斥候遊騎兵東進,前去刺探明軍動向,作為曾經能夠與盛唐帝國掰掰腕子的強大存在,突厥輕騎兵即便衰落已久,也不是大明鐵騎可以一擊而殲滅的弱小存在。

唐高祖李淵有言:“突厥輕騎兵所長,惟恃騎射。見利即錢,知難便走,風馳電卷,不恆其陣,以弓矢為爪牙,以甲冑為常服。”

突厥輕騎兵的長處,就在騎射二字,在作戰中沒有固定的陣型,就如同大風肆掠一般席捲敵人。

而他們的武器正是弓箭,使用弓箭射擊的騎射能力堪稱一絕,其身上穿的是類似於皮甲的輕薄防護服,這使得突厥騎兵能在作戰中盡最大的可能減小自己的傷亡,進而消滅更多的敵人。

而在戰術方面,突厥輕騎兵最擅長騎射和機動進攻反擊,這些戰術雖然是相對傳統的遊牧民族騎兵戰術,卻在突厥輕騎兵手中重新綻放出了耀眼奪目的光彩。

至少當初呼羅珊軍團為了降服這支突厥輕騎兵,便付出了不小的傷亡代價,多數陣亡士卒都是被其活生生地風箏到死。

也正是因為這支突厥遊騎兵擅長騎射和機動進攻反擊,強大的機動能力與進攻能力奠定了他們在呼羅珊軍團乃至帖木兒帝國六大軍團之中的重要地位。

這樣一支戰力強悍的突厥輕騎兵被艾布·穆斯林派出去作為斥候遊騎兵,偵查十萬明軍的動向,足以見其對此次大戰的重視程度。

主帳之中,艾布·穆斯林毫不介意地坐在了主位之上,用不太熟練的蒙古語,對一旁戰戰兢兢的納忽裡出言道:“哈密王,說說這支明軍的統帥,傅友德吧!”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即便艾布·穆斯林對此次大戰充滿了信心,但他深知全力以赴的道理。

這句話似乎放在大明,叫做“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軍閥:開局獲得最強系統

可愛的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