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我們此次是自印加帝國回來,帶回來了您想要的東西!”

眼瞅著太孫殿下被沙福林噁心得不行,抬腳就欲離去,康大元帥急忙上前出言道,聲音之中充滿了欣喜。

朱雄英聞言豁然轉頭,強行壓抑住心頭的悸動,低聲詢問道:“此話當真?真去了印加帝國?”

印加帝國啊,這可是是十一世紀至十六世紀時南美洲統一的封建主義君主專制帝國,從武力征服到和平同化等各種方法,使得印加帝國的版圖幾乎涵蓋了整個南美洲西部。

不過他強任他強,我只想要我的特產!

作為大明海外帶貨第一人,朱雄英已經給予了康鐸與沙福林高度重視,卻是沒想到大明水師第一次下西洋,便完成了直達美洲的壯舉!

大明水師,舉世無雙!

朱雄英抬手止住康鐸準備繼續細講,剽了一眼那些伸長脖子看著二人的朝臣,對其使了個眼色。

康大元帥立馬會意,朗聲高喝道:“殿下,此次微臣敕使占城,賓童龍,真臘,暹羅,假裡馬丁,交闌山,爪哇,重迦羅,吉里悶地,古裡,滿剌加,彭亨,東西竺,龍牙迦邈,淡洋,蘇門答剌,花面,龍涎嶼,翠蘭嶼,阿魯,錫蘭,小葛蘭,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蘇祿等國,直至抵達印加帝國而返航,帶回各國特產、奇珍異寶不計其數,並擅自帶回來了三百五十六國使節,以期完善大明的朝貢體系,還望殿下贖罪!”

這句話並非是講給朱雄英聽的,而是講給文武百官聽的。

擅自帶使臣歸國,這件事情可大可小,不過念及康鐸的初衷與本意,群臣反倒是並不打算在此事上揪著不放。

畢竟鼓吹盛世,粉飾太平,可是滿朝文武最拿手的好戲啊!

還有什麼比“萬國來朝”,更能證明大明帝國的天朝上國地位嗎?

嗯,這三百六十五國,雖然比之萬國少了那麼一點點,但這種事情不能較真不是,只有往高了報,沒有往小了報的道理。

朱雄英面色卻是有些複雜,因為他聽到了“朝貢體系”這四個字,心中就頗為有些不得勁。

華夷分野的觀念在我國上古時期就出現,華夷秩序則是在漢代開始成型。

所謂華夷秩序即是“自古帝王臨御天下,中國屬內以制夷狄,夷狄屬外以奉中國”,這種“中土式君主”君王的觀念自古便深入人心。

此後華夷秩序就成為直到晚清之前,我國非常穩定的國際關係體系,並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在東亞形成了華夷秩序圈,同時在這種華夷秩序下,中華帝國與諸邦藩國之間形成了一套朝貢制度。

而這朝貢體系,就是以中國中原帝國為主要核心的等級制網狀政治秩序體系。

大明立國之後,兵鋒軍容之盛,威震八荒蠻夷,稱臣納貢者如過江之鯽,而在洪武四年,太祖爺朱元璋明確規定了,把朝鮮國、日本國、大琉球、小琉球、安南國、真臘國、暹羅國、占城國、蘇門答剌、西洋國、爪窪國、湓亨國、白花國、三弗齊國、渤泥國等鄰近十五國列為“不徵諸夷”,寫入《祖訓》,並告誡子孫:這些蠻夷國家如果不主動挑釁,不許征伐。

老爺子制定這個規則,便是為了明確為大明帝國建立華夷秩序與朝貢體系,不過他卻是沒有想到,自家子孫後代中出現了朱雄英這麼一個心狠手辣的王八犢子,把他的《皇明祖訓》當放屁!

除了這可笑的十五個“不徵諸夷”,太祖爺還確定了“厚往薄來”的朝貢原則,由此最後確立了朝貢體系成為東方世界的通行國際關係體制。

在這個體制中,中國中原政權成為一元的中心,各朝貢國承認這一中心地位,構成中央政權的外藩,妥妥一箇中土式君主的合理表現。

但也正是這“厚往薄來”的朝貢原則,一直被後人嗤笑痛罵,飽受世人詬病。

後世之人很厭惡朝貢體系,尤其是在晚清那些建奴喪心病狂的操作之下,更是成為了人人爭相痛罵的無腦之舉。

厚往薄來,人家象徵性地進貢點特產異獸,朝廷為彰顯所謂“天朝上國”的威嚴,便大手一揮回贈十倍乃至數十倍的珍寶,就算國力衰微,也要打腫了臉充胖子!

太祖爺建立大明之初,就迅即派出使者出使周邊鄰國,如:朝鮮,占城,安南等國,通知諸國明繼元統,宣揚大明國威。

朝鮮等國基於這“厚往薄來”的朝貢原則,也是相當上道,紛紛遣使進呈賀表以示臣服,一時間出現了“大明統一萬方,天子文武聖神,以仁義禮樂君師億兆,故凡華夏蠻貊,罔不尊親。際天極地,舉修職貢。自生民以來,未有如今日之盛者”的“盛世局面”。

天子開心了,朝臣滿意了,百姓驕傲了,四方藩屬國更是賺了個盆滿缽滿……似乎這朝貢體系帶來了一個共贏的歡喜大結局,但真的是這樣嗎?

那些數十倍回贈藩屬國的珍寶財物,從何而來?

還不是從百姓身上搜刮的民脂民膏!

大明立國之初,窮得都快揭不開鍋了,還要硬生生地打腫臉充胖子,為了維護那可笑的天朝上國威嚴,這種做法真是愚蠢到了極點!

至少,若朱雄英當時坐在那個位置上,絕對不會做出這種蠢事!

或許英明神武的太祖爺朱元璋,有著他自己的考量,但若是讓朱雄英選擇,他寧願效仿西班牙等列強,去打劫窮鄰居,去殖民,去掠奪,也絕對不會在大明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時候,建立起這所謂的華夷秩序與朝貢體系!

正暗自思索間,眾人已經來到了太子車攆前,除朱雄英外齊刷刷地跪倒在地,氣勢愈發逼人的太子朱標緩緩下了車攆,親自攙扶起了水師元帥康鐸。

“孤已經知道了一切,放心,康鐸,你此次做得很好,非但無過,反而有功,天大的功勞!”

太子朱標徹底給此事定性,那便代表著康鐸擅自攜帶藩國使臣入貢徹底敲定,是一件天大功績!

康鐸笑了,沙福林大人笑了,水師官員笑了,滿朝文武都笑了,但朱雄英卻是怎麼都笑不出來,神情凝重到了極點。

此刻朱某人突然驚醒,自己好像忘了一件事。

這華夷秩序與朝貢體系,早已經深入人心,而眼下萬國來朝,給足了大明帝國臉面,那大明豈不是要大出血一次?

這次大出血了,那下次呢?

你娘咧!

自己好像幹了一件蠢事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再現:諸葛亮不是後勤部長

引力紅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