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大喜啊!”

是日深夜,皇宮之內寂靜無聲,唯有御書房燈火通明。

杜安道捧著一疊奏疏,匆匆走了進來,令伏案批閱奏疏的太祖爺眉頭一皺,抬頭冷眼看著這個忠奴。

“呵,安道啊,怎麼個‘大喜’啊?”

近些日子,因為百官爭相彈劾毛人屠及錦衣衛一事,老爺子可謂是不勝其煩,心情自然也好不到哪兒去。

杜大太監聞言訕訕地笑了笑,急忙將奏疏放在了御桌上,最上面那本赫然正是顧禮卿的報喜奏疏。

“皇上,甘薯已經成熟了,這些是各地反饋回來的奏報!”

聞聽此言,老爺子當即翻開奏疏細細檢視了起來。

事關神器甘薯的實踐成果,太祖爺也不得不慎重對待。

雖然先前愛孫已經在青龍山證明了甘薯的超高產量,無愧於其社稷神器之名。

但最重要的,反而是這甘薯能否推行天下,並且推行天下後產量依舊驚人,足以養活大明天下的億兆子民。

片刻之後,太祖爺忍不住驚喜喝道:“真是太好了!這甘薯果真不愧是‘社稷神器’,產量依舊十分可觀啊!”

在這些奏疏之中,畝產十六石者比比皆是,最低者都有十二石,甚至還有畝產二十石的良田!

這些可都是實打實的糧食啊!

嗯,雖然吃了容易放屁,但這對於餓肚子而言,算得了什麼?

“太子呢?還在河北賑災施粥嗎?”

老爺子突然抬頭,感慨萬千地出言問道。

自己這個太子,此次可是於國立下了大功,他的地位再無人可以撼動了!

“回稟皇上,太子殿下還在河北,正帶著災民屯田,種植甘薯,自力更生!”

這個回答令老爺子頗為意外,甚至有些驚喜。

甘薯再加上大棚,便意味著可以多次種植採取,不用考慮農時問題,那也就是說這甘薯一年可以耕種兩次,收穫兩次!

而每一次,都將會是一次大豐收!

心中有糧,絲毫不慌!

太祖爺立馬下令道:“傳令各州府郡縣,即刻採取甘薯,而後搭建暖棚,將薯苗再次種下去!”

“對了,告訴百姓們,大紅胖子生熟皆可食,薯葉亦可作為青菜食用,萬萬不可隨意丟棄,這可都是糧食啊!”

作為曾經險些被活生生餓死的一員,朱重八最痛恨別人糟蹋糧食,節儉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杜安道應聲稱是,卻並未轉身離去,而是試探性地開口道:“皇上,夜已經深了……”

太祖爺聞言一愣,而後這才揉了揉有些發酸的老腰,起身向外走去。

但走出了御書房,老爺子卻是有些不知去哪兒,沉吟片刻之後,彷彿回想起了什麼,這才抬腳向著鹹福宮走去。

小福清這個小丫頭,簡直就是無法無天了啊!

因為不想嫁人,竟敢一哭二鬧三上吊,整日在宮內鬧得不得安寧。

一念至此,老爺子心中陡然想到了那個可怕的猜測,原本的好心情瞬間被破壞殆盡,不自覺地加快了去往鹹福宮的腳步。

河北永平府,天剛矇矇亮,太子爺便早早地起來洗漱更衣,準備開始今日的賑災工作。

在三省旱地輾轉賑災數月有餘,本來就黑的太子爺此刻更是黑的沒眼看,一雙手佈滿了老繭,簡直與老農無異。

或許旁人並不能理解,為何貴為國之儲君的太子殿下,捨棄錦衣玉食,親自趕赴重災區,頂著炎炎烈日,吃著粗茶淡飯,非但不叫苦叫累,反倒是甘之如飴。

唯有太子殿下自己心中才清楚,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

為了什麼?

為了災民,那一句句真心實意的誠摯道謝。

為了災民,那臉上劫後餘生浮現出的希望。

為了災民,能夠活下去啊!

還未等他抬腳走出房間,太子爺便聽聞外面喧鬧無比,心中頓時一緊,急忙走了出去。

這種場面先前也曾發生過,應該是又有一批災民聞訊趕了過來,得立馬開棚施粥啊!

一邊想著,一邊大步向外走去,卻迎面撞上了匆匆而來的解縉。

這個世代官宦子弟,此刻卻是黑的與自己相仿,哪裡還看得出來一絲富家公子的影子?

“太子殿下,不是災民,是百姓自發聚攏了過來!”

解縉眼見太子爺步履匆匆,貼心地開口解釋道,看向他的目光之中充滿了敬意。

太子爺聞言一愣,臉色卻是更加凝重了起來。

百姓自發聚攏門前,這是所為何事?

難道又發生什麼大事了嗎?

來不及多想,太子爺快步走到了門前,卻見數不清地百姓士子正狂熱地看著自己,而後竟齊刷刷地跪了下去。

“太子殿下,千歲!”

“殿下,甘薯豐收了,我們有糧食了!”

“太子殿下,對我等有活命之恩啊!”

“太子殿下之賢德,與聖王無異!”

鋪天蓋地的稱頌讚譽,令太子爺慌了手腳。

但解縉等人非但不加以制止,反倒是滿臉狂熱地跪了下去,誠心誠意地朗聲高喝道:“太子殿下賢德,比肩古之聖王!”

“太子殿下賢德,比肩古之聖王!”

各種讚譽逐漸匯聚成了這句震天高呼,響徹整個永平府。

人山人海之中,那道立於門前的身影,此刻是那麼的偉岸高大,盡顯聖王風姿。

“起來吧,大家趕緊起來,孤不過是做了正確的事罷了,受不的大家如此稱頌!”

太子爺抬腳上前,準備攙扶起跪在最前面的百姓士子。

豈料眾人見狀,情緒卻是更加激動了,一陣陣高呼不絕於耳。

萬般無奈之下,太子爺很霸道地示意眾人安靜,而後朗聲答道:“諸位,孤忝為大明儲君,自當以造福百姓為己任,這本就是孤應當做的事情,諸位切莫如此!”

此話一出,百姓們盡皆紅了眼眶。

這位太子殿下,當真是在世聖王啊!

甘薯本就是他苦心孤詣種植而成,也是他帶著皇長孫輾轉各地推行種植,而後更是親赴災區主持賑災,救濟災民,推廣甘薯。

現在甘薯大豐收之際,這位太子殿下卻是不居功不自傲,謙遜仁厚到了極致,這不是聖王是什麼?

解縉見狀心中微動,突然高喝道:“太子殿下,可有一言送與我等士子?”

這是想要幫助殿下獵取更多的賢名啊!

不少士子若有所思,而後紛紛出言跟上,目光灼灼地看向了那道身影。

太子爺聞言頗為猶豫,想要拒絕卻又沒有合適的理由。

遲疑片刻,太子爺似乎想到了什麼,黝黑的面容上盡是莫名感慨。

“孤自幼習從儒家聖言,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儒學門徒,那孤就送與諸君一句儒門聖言!”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我輩士子,當以此為信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最強考官,我考哭百萬考生

嚴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