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四和道衍和尚在雲南搞風搞雨,朱某人自然無從得知。

即便他知道,那也是遠在京師,鞭長莫及,何況眼下他也沒有精力關注此事了!

李文忠這一次當朝死諫,鬧得整個京師沸沸揚揚,各種言論甚囂塵上。

李仕魯、韓宜可等忠良之臣多次上書,試圖救出曹國公,李善長、徐天德等朝堂巨頭也亦是紛紛上奏,就連征戰在外的馮勝、湯和等人皆紛紛聲援,足以見李文忠這位帝國之狼分量有多重!

誠然,滿朝文武因種種原因明哲保身,但也不代表著他們能夠坐視李文忠就此喪命!

那可是李文忠啊!

洪武年間,唯一能夠硬剛太祖爺的肱骨重臣!

這個傢伙,打仗之時狡猾無比,但涉及朝政之時卻變成了一根死腦筋,官位升得越高,卻是越發認死理!

即便皇上做錯了,為了國家大計,為了大明穩固,他也敢直言不諱地硬剛!

比如說,他這最後抵命三諫,無人能夠想象,文忠上朝離家時,心中抱著什麼樣的心情!

但是太祖爺對此卻是置若罔聞,始終將忠義無雙文忠公羈押在詔獄之內,甚至嚴禁任何人見他!

其實也能理解,畢竟帝國之狼這次的確做得太出格了!

前兩件事還好,可以說是小事,最多大不了會惹來太祖爺一陣斥責,但最後一件事,可就是真的捅了馬蜂窩了!

太祖爺想要藉助胡逆一案,大肆屠戮功臣勳戚,以穩固老朱家的至尊地位。

這是滿朝文武心知肚明之事,但是無人敢提及!

李文忠倒好,不但提了,還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兒,堂而皇之地講了出來!

這讓太祖爺如何不怒?

這讓朱元璋如何自處?

有些話,是不能放在臺面上講的!

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朱某人琢磨良久,終於找到較為穩妥的辦法,果斷出手了!

而鐵骨錚錚朱某人制定的措施,卻還是那“老三樣”————輿論手段,集結民心,曲線救國!

畢竟想要正面與太祖爺硬槓,或者試圖勸說老爺子回心轉意,放過李文忠,這些策略都不太現實!

唯有曲線救國,才是上上之策!

於是乎造謠小能手陳弘毅再次登場,但這次並非是造謠,而是造勢!

小鳳凰拿著自家公子連夜寫好的《武靖公傳》,夜以繼日地在自家書局刊印了足足上萬份,而後將其……扔遍了大街小巷!

這,才是真正的輿論手段!

朱雄英正是要讓整個京師都知道李文忠對大明的功績,要整個天下都認識這位忠義無雙的帝國之狼,從而替其增添一個護身符!

《武靖公傳》:“姓李氏,名文忠,幼名‘保兒’,濠州東鄉之民也……”

“至正十七年,公年十九,以舍人身份率上親衛支援池州,敗趙普勝,連下青陽、太平四縣,轉戰浙江,攻破建德……”

“至正二十二年,張士誠猛攻諸全,公臨危不亂,以詭言喝退張十萬大軍,夜半時分率軍突襲,大敗張士誠……”

“至正二十三年,公於義烏血戰,大敗謝再興……”

“至正二十五年,新城之戰,公親冒敵矢,衝鋒陷陣,大敗敵軍……”

“洪武二年,公以偏將軍身份追隨常十萬揮師北伐,獲悉太原被圍告急,公親率大軍疾馳支援……殊死作戰……大破北元……”

“洪武三年……公率軍遠征漠北……”

“洪武四年……公受命督撫四川……”

“洪武六年……公進軍豐州擒殺元寇……”

“洪武十年……公奔襲洮州平叛……”

“公器量沉宏,好學飭行,南征北戰,戰功赫赫,為不世名將!”

“然公性剛介,為官為民,披肝瀝膽,針砭時弊,屢屢犯顏直諫,終致牢獄之災!”

這篇《武靖公傳》以說書人的口吻,簡短卻有力地塑造出了忠義無雙李文忠的經典角色,以致於無數文人士子看罷之後忍不住怒髮衝冠,仰天長嘆!

更為令人叫絕的是篇章末尾,那首名為《詠煤炭》的託物言志詩,令人讀罷之後久久難以釋懷!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全詩八句,句句比喻,語語雙關,運筆自如,情感深沉,意蘊渾然!

此詩借煤炭的燃燒來表達憂國憂民之心、甘願為國為民出力獻身之志,處處以煤炭自喻,詠煤炭實即詠人,詠的是誰自不言而喻!

此詩搭配上這傳記,真是畫龍點睛之筆!

“膾炙人口!真是膾炙人口啊!”

“就是不知道這位於姓詩人究竟是何方神聖?竟會有如此驚豔絕倫的詩才!”

一眾文人士子聚攏在一起,神態激動地討論著這傳這詩,幾乎是人手一張,無一例外!

一士子突然驚叫道:“不對!文忠公不是受封曹國公嗎?為何這傳記名為‘武靖公’?”

眾人:“???”

好像真是這麼一回事兒啊!

不應該叫《曹國公傳》嗎?

就在一眾士子頗為摸不著頭腦時,一老儒慨嘆道:“武靖乃是諡號,寫此文之人,已然對救出文忠公不抱信心了!”

眾人:“!!!”

這竟然是諡號!

文忠公,諡號“武靖”!

但是他還沒有死啊!

如此一位為國為民的忠正賢良,怎麼能死?

難道皇上就如此昏庸嗎?

“不行!我要去錦衣衛鎮撫司!”

一士子面色漲紅地暴喝道:“我輩士子,當興家國,正衣冠,養浩然之正氣,法古今之完人!”

“現今文忠公有難,正是我輩士子仗義執言,直抒胸臆之際,諸君可願同行?”

“劉某願往!”

“哈哈!理應如此!豈可讓文忠公看扁我輩士子?”

“還有我!”

“算上我一個!”

越來越多計程車子應聲而來,紛紛加入了遊行隊伍,就連不少百姓聞言,也自發地跟在了後面。

百姓樸素,卻並不愚蠢!

誰是好官,誰是奸臣,他們一眼就認得出來!

眾人氣勢洶洶地殺向錦衣衛鎮撫司,那個曾經令人聞風喪膽的地方!

但是,今日,他們站起來了!

一傳一詩,令他們知道,這天下還有忠義之士!

一傳一詩,令他們相信,這天下還有浩氣長存!

今日,不為其他,只為胸腔之內那股不斷沸騰的熱血!

那是,忠義!

那是,氣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王品小公爺

莫奈六爺

末路王朝

弘隱之

大宋戰神

愛吃的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