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已是九月。

平靜的帝都隨著快口御史韓宜可的一封奏疏,卻是再次掀起了一場波瀾。

這位以“直言敢諫”聞名天下的剛骨直臣,再次犯顏進諫天子,請求按照律法處斬滇郡王朱棣!

訊息一經傳出,朝臣為之瞠目結舌。

其實諸如李善長等不少聰明人早就看出來了,那位龍椅之上的天子根本就不想處死朱棣。

從最初的秋後問斬,將時間拖到今年,再借口病重命太子殿下監國,而後一腳將皇長孫踢出了京師,在外征戰北元,而後世子朱高熾受人慫恿遠赴千里入京,為父求情……

這一系列的操作,看似毫無聯絡,實則都不過是為了試圖堵住悠悠眾口,最終留朱棣一命罷了。

當時朱棣罪行被皇長孫當眾揭露,致使群情激奮,英烈遺孀攜萬民之憤圍堵宮門,威逼天子,請求處死朱棣這個人面獸心的畜生,皇上自知大勢不可違,於是乎使出了一個不太明顯的“拖字訣”,坐實朱棣的罪名,並定下問斬處死的決定,從而消弭民憤。

但關鍵在於,問斬的時間卻是來年開秋,也就是現在這個時候,這一年多的時間,足夠百姓士子淡忘很多東西了,比如說那朱棣曾經犯下的滔天罪行!

而後皇上又藉口病重,命太子殿下監國,看似退居幕後,實則此舉隱含著兩種深意。

一來可藉助太子殿下的賢名消弭民憤,二來亦是可以保全朱棣。

太子爺是什麼人?

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

蜚聲宇內的聖王降世!

現在朱棣是否依照大明律法問斬,這個難題已經擺在了太子爺面前,而非那位天子!

若是依照律法斬了朱棣,那太子爺便會落下個兄弟相殘的惡名!

若是不斬殺朱棣,那百姓士子的怒火怨憤又會盡數傾斜在太子爺身上,認為他因私廢公,枉顧律令!

無論殺與不殺,太子殿下都將面臨一個兩難的抉擇!

而最耐人尋味的是,這位太子爺可是一向仁厚孝順至極啊!

他會做出如何選擇,還需要懷疑嗎?

呵,他可是朱標啊,士林楷模!

皇上這些手段之中,最巧妙的無疑是將皇長孫踢出了京師,任由他在北疆帶著十五萬大軍撒歡兒。

若說最為痛恨朱棣之人,非那位皇長孫莫屬了。

二人在長街率眾血腥廝殺,恨不得親手剁了對方的腦袋,到現在還是百姓士子茶餘飯後的談資,令人津津樂道。

而且這位皇長孫天生妖孽,短短几年時間竟憑一己之力徹底改變了整個大明,功績之高足以令滿朝文武汗顏。

若他繼續坐鎮京師,皇上想要為朱棣脫罪,保住他的性命,能否鬥得過那個小王八蛋,還真是一個未知數!

故而這位天子心念一動,巧妙地命皇長孫帥師北伐,出征大漠,並且以踏破北元王庭為目標,用太孫大位吊著他,成功將他踢出了京師!

烈士遺孀已經得到安撫,威逼天子一事可一不可二,更不可三!

皇長孫被天子一腳踹出了京師,還不知道在哪片荒漠戈壁灘裡面搜尋北元王庭的下落呢!

如此一來,受到朱棣迫害的直接苦主盡皆沒了聲音,而那些圍觀看戲的百姓士子又不愚蠢,哪裡還敢作出起義遊行之舉?

這個時候世子朱高熾以幼弱之齡,奔赴京師為父求情,當今天子念及父子親情,順勢下坡,將秋後問斬改為圈禁終生,既懲處了野心勃勃的朱棣,將他徹底廢掉,又保全了他的性命,依舊可以錦衣玉食地享受一生!

呵,這一系列操作,也就唯有這位既狠辣無情,又重情重義的當今天子,能夠做得出來了!

韓宜可這個剛骨直臣,為了大明律法敢於犯顏直諫,屬實令人欽佩!

但他的這種做法,在眼下這個關鍵時刻,卻又顯得愚蠢至極!

歷朝歷代,總是不缺少這種滿腔熱血,心懷大義的忠正賢良啊!

但也正是這些個忠正賢良,往往壽命都活不長久!

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這滿朝文武,除卻韓宜可等人敢就此事提出抗議外,還有何人敢於冒著生命危險,犯顏進諫?

韓宜可,即將大難臨頭嘍!

果不其然,這位快口御史的奏疏清晨才遞交御書房,午時便被錦衣衛抓入了詔獄之中!

皇上此舉,無疑坐實了百官們的猜測,更加不敢提及此事,似乎預設了他的做法。

然而就在韓宜可入獄之後,京師之內卻是謠言四起,故事主人公正是那位滇郡王朱棣!

這些謠言不出意外地,將朱棣所犯下的罪行悉數推到了妖僧姚廣孝的頭上,並添油加醋地描繪了這個妖僧如何野心勃勃,試圖禍亂天下!

比如,這個妖僧以經研佛法的名義成為滇郡王的座上賓,從而暗中圈禁並殺害了王府長史易太初!

比如,真正勾結蠻王,洩露軍情之人,非是滇郡王朱棣,而是那妖僧姚廣孝!

比如,策劃莫愁湖刺殺一案的真正主謀,也是這個妖僧,滇郡王根本毫不知情!

比如……

在這些謠言當中,滇郡王朱棣不過是個昏庸無能的天潢貴胄罷了,受妖僧蠱惑,聽信了妖僧讒言,以致於妖僧假借其權柄做出了這些喪心病狂之事!

或許是唯恐這些百姓士子不會相信,朝廷還“及時”公佈了妖僧姚廣孝這些年來的蹤跡,徹底坐實了其禍亂天下的罪名!

滇郡王朱棣,昏庸無能嗎?

呵,昏庸無能,總比人面獸心好啊!

那位隱於幕後的當今天子,隱忍蟄伏了一年,等待事情慢慢淡化之後,卻是再次悍然出手,徹底顛倒了是非黑白,扭轉了既定乾坤!

這就是大明王朝的開國大帝,朱元璋啊,一個將帝王心術玩到了極致的男人!

李善長冷眼看著這一系列驚變,除了苦笑之外,毫無辦法。

因為就在不久之前,皇上又以“胡逆”罪名將李存義父子打入了詔獄,審問拷打至今!

人老成精的李善長,哪裡看不明白,這是皇上對他的警告!

若是自己再不知好歹,插手其中,只怕李氏滿門都將會被冠以“胡逆”罪名,落得個共赴黃泉的下場!

滿朝文武坐視不理,太子殿下猶豫不決,當今天子親自操盤。

在這般情形之下,罪魁禍首當秋後問斬的聲音越來越小,直至被謠言徹底淹沒。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助劉滅曹,從徐州開始

南雲道魔

我在亂世玩穿越

無羽欲之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