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泉,寂靜無聲,氣氛凝重至極。

一眾大將目光不善地看著達巴拉幹,而後又看向了朱雄英,恨不得將這兩個王八犢子當場剝皮抽筋點天燈!

北伐大軍好不容易硬撐著透過了遊魂南道,而後人不卸甲、馬不離鞍,從南道一路疾行到了百眼泉。

正當三軍將士摩拳擦掌,準備發動突襲,徹底殲滅北元王庭時,卻是再次傻眼了。

此地的確有蒙古營帳不錯,但他孃的一個人都沒有!

人呢?

偽元帝呢?

北元王庭呢?

朱雄英一臉懵逼地看向達巴拉幹,而後緩緩拔出了腰間佩劍,嚇得後者立馬跪倒在地,連連求饒。

他不過是個傳令兵,被明軍生擒之前,最近前來王庭都是好幾個月之前的事兒了,北元王庭再次遷徙,他上哪兒知道去?

但這番解釋卻是如同點燃炸藥的導火索,徹底引爆了將士們心中的怒火。

這個狗東西,你不知道你帶什麼路啊?

你這不是噁心人嗎?

朱雄英終究還是理智了一回,緩緩收回了佩劍,沒有一刀斬了這個大煙鬼的狗頭,興許留著他日後還有點用處。

“先安營紮寨吧!暫且休整片刻,諸將隨我入內議事!”

帥帳之內,朱雄英顯得有些焦躁。

抵達了百里泉,達巴拉幹這個帶路黨就失去了作用,突然之間偵察不到敵軍的影蹤,徹底失去了任何線索,似乎找不到繼續進軍的方向了啊!

難道天元帝嗅到了什麼蛛絲馬跡,隨即再次遷徙王庭,躲到其他地方去了?

若果真如此,那對於己軍而言,局勢大大不秒啊!

一路行軍至今,糧草早已消耗殆盡,都開始宰牛殺馬充飢了,勉強能讓將士們果腹。

但這不是長久之計啊!

如若還尋不到北元王庭的蹤跡,無論是軍心還是士氣,都將會是一個致命的打擊,連帶著自己好不容易樹立的軍中威望也會一落千丈,這種結果令人難以承受得住。

“諸位,都說說吧,是繼續進軍,還是……撤軍?”

朱某人略顯無奈地開口道,再無先前神采飛揚的精氣神。

一眾大將聞言盡皆有些面色凝重,亦是不知該如何是好。

糧草匱乏,強行進軍,繼續追擊只會適得其反,動搖軍心。

但率軍後撤,卻是那麼的不甘心啊!

就差一步,己軍便能徹底摧毀北元王庭,這讓人如何甘心撤軍?

定遠侯王弼卻是突然出言道:“諸位將軍,我們率軍十多萬人,深入漠北,毫無所獲,就這樣班師回朝的話,我們怎麼去向皇上覆命呢?”

“雖有踏平高麗之功,但那也是無詔出兵,如若皇上真的要降罪的話,我等全都脫不了干係,故而不如再堅持一段時間,看看有什麼新發現!”

王弼這番話,雖然說的好聽,但話外之音無疑是在替朱雄英開脫了。

如若真個就這樣班師回朝,皇上降罪下來,第一個倒黴之人,就是藍玉與朱壽!

一個是名義上的北伐主帥,一個是搶班奪權的三軍統帥,他二人的罪責無疑更大。

但行軍計劃皆是朱壽將軍制定,故而下場最為悽慘之人定然是他!

小藍藍聞言苦笑開口道:“撤軍肯定不甘心,但是現在需要解決糧草短缺一事,否則只怕會引得將士譁變啊!”

敵軍沒有尋到蹤跡,還要餓著肚子繼續追擊,那些底層將士又不是聖人,定會心生不滿,時間一久便會爆發譁變暴亂,那就大事不妙了。

朱壽將眾人的神情盡皆收歸眼底,無奈出言道:“舉手表決吧!撤軍還是堅守?”

“撤軍!”

“撤軍吧!”

“堅守!”

“再堅持一些時日!”

一眾大將紛紛表明了態度,卻是出乎意料的票數相同,這個選擇難題再次落到了朱雄英的肩上,因為只有他一人還未表態。

朱某人一臉懵逼地看著眾將,懷疑他們是不是在玩自己。

合著鬧了半天,還是要自己做出決定啊!

沉吟了良久,朱雄英正準備做出決定,率軍後撤,豈料帳外走進一人,跪地高喝道:“朱壽將軍,情況不對勁,我們仔細觀察了一下,那些營帳尚未佈滿灰塵,估計元軍撤離並不久,大概十日左右!”

降將觀童一臉興奮地開口道,給出了一個有理有據的猜測,瞬間令眾人狂喜。

帶路黨果真不愧是帶路黨,關鍵時刻,這些帶路黨總能起到特殊的作用!

“張玉朱能,即刻率斥候兵與遊騎兵繼續追查,尋找線索,注意不可打草驚蛇,也不要輕敵冒進!”

“傳令下去,殺牛宰羊,挖洞煮飯,休整一日,而後繼續追擊!”

“告訴兒郎們,我們已經尋到了元軍蹤跡,再堅持幾天,便能殺敵報國,封侯拜將了!”

朱雄英豁然起身,神采飛揚地喝令道,令諸將為之一震。

“末將領命!”

與此同時,距百里泉東北方向百餘里之外,赫然矗立著象徵北元王庭的九斿白纛,在凜冽狂風中獵獵作響!

元年丙寅,帝大會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

自此,九斿白纛成為蒙古的權利象徵,代表著王庭所在!

九斿白纛之下,則是象徵著蒙古大汗地位與權威的金頂汗帳,在大纛臨風飛揚的映襯下,彰顯著不可一世的滔天氣焰。

金頂大帳雖名為軍帳,卻絲毫不見狹小,實為一足以容納萬人的華麗穹廬,大門外長戟林立,森嚴莊重,盡顯凜冽殺機。

古語說,空中飛鳥,惟雕難射。

草原之雕執犬羊,食琢鹿,兇鷙異常!

而以強弓精準射中高空之雕者,被各大部落稱之為“射鵰手”!

這些箭術卓絕、力大無窮的虎賁勇士,無疑成為了護衛汗帳的最佳人選!

因為只有這般草原之上最為強大的勇士,才擁有護衛汗帳的資格,成為大汗親衛的資格!

金頂大帳之內,華麗穹廬之下,是一寬闊的大廳。

大廳正中央,一面相兇鷙、身形魁梧的中年男人坐於主位之上,慵懶聆聽著不遠之處下屬的彙報,時不時往嘴裡扔進一顆葡萄!

他,孛兒只斤·脫古思帖木兒,蒙古帝國第十七位大汗,因他的年號為天元,所以又稱天元帝。

立於天元帝左右兩個巨漢,身高八尺有餘,渾身傷痕密佈,正是曾經參加過和林保衛戰的太尉蠻子與太師哈剌章。

大廳兩側分立著數十衣著華麗的官員,赫然正是蒙古帝國的文武百官,執掌草原的權力階層。

若是吊打歐亞大陸,被譽為“上帝之鞭”的成吉思汗,看到自己的直系子孫後人躲在這北海之地稱汗作福,不知是作何感想?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李達浪客傳

秋天的每次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