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獄,密室。

雷鳴般的震天歡呼聲,再次突兀傳來,令眼神呆滯的朱棣終於有了一絲光亮,掙扎著起身撿起了門口的大明日報。

“神機營大將軍朱壽……馬踏北元王庭……生擒北元偽帝?”

呵,短短數月時間,馬踏北元王庭,生擒北元偽帝,這是何等曠世奇功?

朱雄英啊朱雄英,你為何如此驚才豔豔,與你為敵,實在是一件可悲到絕望的事情!

這個朱壽,朱棣並不認識,從未耳聞,但神機營大將軍卻是如雷貫耳,只因它自設立以來,便唯有一人,皇長孫,朱雄英!

但還未等朱棣回過神來,大明日報下面,卻是突兀出現一張紙條,一張本不應該出現在日報之下的紙條。

“你自盡以謝天下,我必保小胖子王位世襲罔替,如若不然,休怪我不念及血脈親情!”

朱棣看罷,瞳孔驟縮,身體瞬間僵硬。

呵,好大的手筆,連錦衣衛都指揮得動!

朱雄英,你還真是能力驚人啊!

“我的好大侄兒,世人皆罵我朱棣狠辣無情,人面獸心,但是與你不給人留一絲活路相比,我朱棣倒真是遠遠不如啊!”

朱棣神情麻木地看著那張紙條,徑直將其拾起吞入腹中,而後又看了看手中始終緊握著的那染血玉珏,終於長嘆了一聲,緩緩坐在了書桌之前,渾身散發著無盡暮氣。

與此同時,御書房內,太祖爺看著眼前這三個無比熟悉,卻又顯得陌生至極的男人,第一次生出了驚懼之色。

一個是天子鷹犬,錦衣衛指揮使毛鑲,自己最鋒利的手中之刀!

一個是天子近侍,御前大太監杜安道,自己最信任的耿耿忠奴!

還有一個,是自己的嫡長子,當朝太子爺,自己傾盡心血培養多年的帝國繼承人!

但是現在,這三個自己最為親近之人,卻是敢違背自己的意志,選擇抗命不遵?

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這個大明天子,已經淪落到這種地步了?

太祖爺冷眼掃過眼前這三個跪地之人,厲聲暴喝道:“朱標!連你也要忤逆朕嗎?”

“父皇!兒臣不敢忤逆父皇,兒臣只想請父皇靜下心來,聽一聽那響徹京師的歡呼雀躍之聲,這呼聲就是民意,就是兒臣最好的答案!”

隨著北伐大捷的訊息傳出,整個京師已然陷入了歡海之中,震耳欲聾的歡呼雀躍之聲響徹雲霄,即便是宮闈重地,也有不少侍衛宮女自發歡呼了起來。

北元朝廷,或者說蒙元帝國,與中原百姓可是世代仇恨,自兩宋開始便結下了血海深仇。

不知多少無辜百姓慘死在蒙古韃子的鐵騎彎刀之下,亦不知多少和睦家庭因為蒙古韃子而支離破碎,即便蒙元蠻夷竊取了中原,平民百姓的生活卻是豬狗不如,被其肆意辱罵甚至打殺。

中原百姓與蒙古韃子的之間的血海深仇,早已到了你死我活、不死不休的地步!

雖然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位橫空出世的朱壽將軍究竟是誰,但這並不影響他們為這位名將鼓掌喝彩,為這位名將殺出的赫赫戰功歡呼雀躍!

因為,踏破北元王庭,生擒北元偽帝,徹底消弭北疆邊患,這等英雄豪傑,值得天下百姓稱頌敬仰!

太子爺的這句提醒,驚醒了暴怒至極的老爺子,他這才驚訝發現,原來不知何時起,整個京師已經是一片歡樂海洋。

他抬腳走出御書房,來到欄杆處眺望,卻是聽聞震耳欲聾的歡呼雀躍之聲,甚至還有百姓士子自發高喝的三呼萬歲,還有不少將士跪地痛哭。

難道……自己真的錯了嗎?

即便錯了,那就錯了便是!

於公於私,罪王朱棣,現在都不能死啊!

即便他因罪該死,自己也不能親手處死他,將其問斬以謝天下!

朱棣可恨,亦是可殺,但他決定不能死在自己手中,自己也絕對不能被他人逼著殺了朱棣!

這退讓一步,皇權便會弱上一分,群臣得了一寸,便會再進一尺!

標兒生性仁厚,仁厚到有些優柔寡斷,若是此刻自己退了,這個孩子將來的日子,定然會艱難無比,如那宋仁宗一般受朝臣左右擺佈,毫無天子威嚴!

即便要殺,那也是我朱元璋想殺再殺,與爾等臣子何干?

太祖爺豁然轉身,當即下令道:“安道,擬詔,將朱棣秋後問斬改為廢為庶民,圈禁鳳陽,終生不得出鳳陽一步,否則定斬不赦,王府眾人隨其居於鳳陽,無一例外!”

得趁早敲定此事,否則指不定那個小畜生,接下來還有什麼手段,逼著自己殺掉朱棣!

杜安道聞言躬身行禮,正欲領命而去,豈料迎面匆匆走來一人,赫然正是錦衣衛正千戶蔣瓛。

蔣大千戶面無血色地跪倒在天子身前,從懷中掏出一封染血的絕筆信,惶恐不安地低聲奏道:“啟稟皇上……滇郡王……他……自盡了!”

此話一出,眾人皆驚!

太祖爺聞言先是一愣,而後氣得青筋暴起,上前一腳將蔣瓛踹翻在地,暴怒嘶吼道:“你們這些廢物!究竟怎麼回事?你們錦衣衛是幹什麼吃的?”

“啟稟皇上,錦衣衛力士進去送飯,豈料滇郡王暴起發難,一把挾持住力士,而後拔出了他腰間佩刀,我等還未回過神來,郡王……便當場舉刀自刎了!”

暴起發難?

舉刀自刎?

朱棣,死了?

太祖爺神情恍惚地接過絕筆信,似乎見到那個英武不凡的孩子,正跪在自己身前請罪。

“父皇,兒臣愧對父皇教化之恩,愧對母后養育之恩,愧對天下蒼生信賴之恩,受妖僧唆使犯下不可饒恕之罪:圈禁並殺害王府長史,與蠻王勾結坑殺無辜百姓,命人刺殺長孫及六王,私自開採倭國銀礦,蓄養死士私軍……覬覦江山社稷神器,枉顧兄弟叔侄之情,已然罪無可恕,死有餘辜!”

“兒臣自知罪孽深重,不敢請求父皇原諒,唯望父皇念在熾兒等孩子尚幼的份兒上,賜他們些許良田,做一個富家子弟,僅此足矣!”

“父皇,請恕兒臣不能在父皇膝下盡孝之罪,就此告退了!”

“願父皇萬壽無疆,願大明盛世永昌!”

絕筆信輕飄飄地掉落在地,老爺子神情恍惚地看了一眼太子爺,而後竟是猛地吐出了一口鮮血,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洪武二十年十月初,罪王朱棣在即將脫困之際,卻自感罪孽深重,舉刀自刎於錦衣衛詔獄,後以親王之制葬於燕京西郊玉泉山。

王府世子朱高熾以弱齡晉封燕王,帝命大儒葛誠為燕王府長史,暫代燕王府事務。

帝震怒之餘,下令焚燬錦衣衛刑具,將所押囚犯轉交刑部審理;同時下令內外獄全部歸三法司審理,將錦衣衛就此廢除,並將毛鑲、蔣瓛等錦衣衛高層一干人等悉數打入天牢,追責問罪!

一時之間,百姓士子奔走相告,滿朝文武喜笑顏開,宛如逢年過節一般喜氣洋洋。

唯有朱雄英得知訊息後,心中毫無半分喜悅,反而悵然若失,滿腔惆悵難以找人傾訴,只得喚過十三郎等獨立團兄弟躲在偏僻角落開懷暢飲,大醉了一場。

自此,這世間,再無永樂大帝。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李達浪客傳

秋天的每次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