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事情完美解決了兩件,並且眼前這位新天子的做法不但未有半點稚嫩,反倒是老辣無比,令滿朝文武都頗為滿意。

或許,他們先前當真有些錯怪這位新天子了,至少從這兩件事情的處理方式來看,這位新帝可不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主兒。

方孝孺、齊泰等人有些糾結,他們原本已經打算待先帝出殯之後,索性上奏請辭,致仕歸鄉。

一來是因為先帝之死,與新帝脫不了干係,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真就是被秉性頑劣的新天子活生生給氣死的。

以致於先帝壯年病崩,君臣同心合力打造盛世的其樂融融場面不存,這很難不令人心生怨氣!

二來則是因為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天子的執政理念從多次事件當中不難看出,與先帝完全不同,甚至有些承襲了太祖高皇帝的酷寒嚴苛之風,並且好大喜功的性子已經是朝野皆知。

更為重要的是,這位新天子的路子……走偏了!

方孝孺等儒臣以“內聖外王”為畢生修身之道,以“明王道,闢異端”為己任。

他們主張以民為本,養民富民,強調以仁義為基礎,輔以法治,希望將儒家思想賦諸政治實踐,故而皆一心大力推行宋儒仁政,致力於發展民生,推崇文教。

但這新天子走得卻根本不是“內聖外王”的路子,或者說他根本走的就不是“王道”路子,而是“霸道”!

自兩宋以來,天下儒臣皆以“內聖外王”為畢生修身之道,以“明王道,闢異端”為己任。

何為“內聖外王”?

《莊子·天下篇》有言:“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

“內聖外王”即是在內具備聖人的品德,同時在外又懂得施行王道,通俗來說,“內聖”就是透過修身養性具備聖人品德,“外王”則是對外推行仁政王道。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這“內聖外王”雖然最早出自於道家經典,卻是與儒學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不謀而合,故而一直被奉為儒家學派的最高境界。

尤其在兩宋之後,歷代儒生更是將其作為為臣綱領,畢竟儒家無不講道德,也無不談政治,政治只有以道德為指導,才有正確的方向,而道德也唯有落實到政治之中,才能產生普遍的影響。

故而儒臣需要君主成為聖人,需要君主自身道德彰顯,在他們眼中君主只有先致力於聖人之道,成為“仁人”或“聖人”,才有可能成為受天下萬民愛戴的“聖君”!

先帝朱標,正是這樣一位仁厚無雙的聖君,一位堅定不移走在“王道”之路上的仁君!

但就是這樣一位飽受儒臣愛戴與珍視的聖命君主,就這般突然病崩,撒手人寰,致使儒臣多年為之付出的努力與心血剎那之間盡數付諸東流,這讓他們如何接受得了?

更加令人難受的是,眼前這位即位稱帝克繼大統的新天子,又是深得太祖高皇帝衣缽,一個妥妥走“霸道”路子的狠人!

何為“霸道”?

先賢孟子有云:“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其義就是藉助權勢和武力,但卻打著仁義道德的口號的政治主張,叫做“霸道”,實施霸道則必須要擁有強大的國力。

而王道則是真正以道德政治為核心去實施的仁政,實施王道則無所謂國家的大小了。

春秋戰國的諸侯王們,征伐不斷,廝殺不休,無人再關注王道精神以及儒家所提出的大同社會之理想盛世,便是痴迷霸道的最好體現!

如那千古賢相管仲自拜相以來反對誇誇空談,踏踏實實發展經濟和農業,致使齊國國力大增,而後打出“尊王攘夷”的仁義口號,讓齊國以諸侯之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敬”,成就了齊桓公的一世霸業,這就是典型的“以力假仁”的霸道路線。

縱觀這位新天子的種種舉動,傻子都能看得出來,他正堅定不移地走在“霸道”之路上,打著仁義道德的口號,北擊蒙夷,南平百酋,西御外誨,東海開疆,將太祖高皇帝曾親定的不徵之國打了個稀巴爛,徹底納入了大明版圖,這不是“霸道”是什麼?

但正因如此,他才無法得到方孝孺等儒生的效忠與支援。

因為王道是以道德來推行仁政,在王道政治的視角下,國家沒有明確的分界,天下沒有列國,沒有霸主,沒有擴張,有的只是百姓,有的只是仁政。

王道政治的根本目就是實現天下大同的盛世理想,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而王道政治的統治觀則是透過以德服人而求得民心所向,並非假借武力。

走上霸道政治的君主,大多皆是一代開國大帝,如秦皇隋帝,唐宗宋祖;或者是那些遺臭萬年的末代昏君,如隋煬帝楊廣。

畢竟沒有道德作為指導的霸道政治,乃是霸道和暴政結合,這樣的政治是不得人心的,也是難以長久的。

試想一下,一位自幼習從儒學理念,堅定不移推行王道政治的聖明君主,正與儒臣勠力同心推行仁政,打造大同盛世,不料突然病逝,換上了一位同樣堅定不移走的卻是霸道路線的新帝即位,這讓方孝孺等儒臣如何接受得了?

這就好比改元建文四載春秋,大明帝國從洪武徹底邁入了建文,從太祖高皇帝的雪刀霜劍之中,進入了陽春煦日,進入了一個文人騷客的錦繡盛世,而現在卻又要重新回到新帝的的雪刀霜劍之中,是個人都頂不住啊!

執政理念不和,才是最大的不和!

為何昔年太祖高皇帝之時,天下文人大多不仕?

因為他也走的是霸道政治,與文人士大夫的執政理念截然相反,至少與方孝孺等儒臣完全相反!

霸道,便意味著暴政,意味著民怨沸騰!

或許,接下來的第三件事,耿璇當街殺人之事,可以試探出這位新天子的真正執政理念!

畢竟前面兩件事情,他已經給一眾儒臣們不大不小的驚喜,讓方孝孺等人有些意外,唯有這第三件事,涉及文武之間的爭鬥,方可一見天子思想。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黨魂

劍氣

大唐:我最強戰神!

青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