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餘名士子在場!

聽聞這個內幕,百姓士子頓時騷動了起來。

圍觀會審到了現在,他們也很是想要知道,這個年輕的五城兵馬指揮使究竟是真的當街殺人,犯下惡行,還是因為文武之爭,受人陷害!

傅友德與耿炳文等公侯頓時變了臉色,原本張狂肆意的笑容瞬間僵在了臉上,顯得有些不知所措。

無論嘴皮子多麼利索,在事實真相面前,顯得都是那麼蒼白無力!

那可是相當於有著三千多名證人在場,耿璇該如何這些恨他恨得刻骨銘心的國子監生?

不一會兒,十餘名士子被帶到了會審現場,他們即將作為汙點證人,當眾指證耿璇是夜所犯下的殺人暴行!

這三千餘名士子,除卻當時就被斬殺的任伯安等人外,餘者盡皆被逐出國子監,不但失去了這個寶貴的監生身份,還得到了終生不得參加科考的嚴重懲處!

而與任伯安親近的十名士子更是成了人犯,被關押在刑部天牢接受拷問,直到現在才提出來作為汙點證人。

一場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活動,卻成為了他們一生都揮之不去的噩夢,數十載的寒窗苦讀一朝成為無用功,一生為之堅持努力的理想抱負化為了泡影。

一失足成千古恨,這三千餘名士子當中,不知有幾人因此瘋魔,也不知有幾人自絕於世。

十名汙點證人踉踉蹌蹌地走上前來,卻是被耿璇的一個冰寒刺骨的眼神嚇得齊齊癱軟在地,回想起了被這個劊子手支配的恐懼與絕望。

顧佐見狀氣得青筋暴起,恨不得上前一個大嘴巴子扇過去。

這十人好歹也曾是國子監培養多年的青年才俊,怎就會如此不堪入目,被一個武夫氣勢所懾?

朝廷養士三十年,養出的都是這些欺軟怕硬、毫無風骨的苟且之徒!

“爾等聽好了,現在將案情經過原原本本地講出來,便可無罪釋放!”

秦逵一拍驚堂木,對十名士子溫聲開口道。

之所以將他們十人羈押在天牢,便是為了今日當眾作證,朝廷給予他們的懲處已經足夠嚴厲,沒有必要再讓他們飽受牢獄之苦。

豈料正當一人準備開口之時,一旁始終靜靜觀看的穎國公傅友德卻突然高聲喝道:“本公善意提醒一句,爾等給本公聽好了,務必將事情真相原原本本地說個清楚,究竟是何人陷害耿璇,你們又看見了什麼,一五一十地說出來,不用擔心事後遭人報復,只要你們還耿家小子一個清白,本公定會護衛你們的周全!”

此話一出,全場皆寂,齊泰等人氣得咬牙切齒,十名士子更是被嚇得癱軟在地。

這哪裡是什麼“善意的提醒”,這根本就是赤裸裸的威脅!

這些勳貴武官,實在是太囂張跋扈了!

一直都未曾開口的都察院左都御史韓宜可卻是皺了皺眉頭,看向傅友德怒喝道:“穎國公,不要太過分,這裡是會審現場,輪不到你出言提醒!”

眼瞅著大明第一噴子發怒,傅友德訕訕地笑了笑,並未選擇與其硬剛。

這位洪武朝第一噴子,可是連先帝都敢怒而噴之的猛人,反正威脅的效果已經達到,沒有必要招惹於他。

“爾等身為大明士子,深受朝廷厚恩,難道竟無半點風骨,連真相都不敢公之於眾嗎?”

沉默,良久的沉默,令人失望的沉默。

十名士子跪在地上,盡皆不敢吭聲,給出了一個令眾人很是失望的答案。

但他們的表現,落在圍觀群眾眼裡,卻無疑更加佐證了此案深有內情。

如若不是因為害怕遭受報復,他們為何不直接當眾指證這個武官的罪行?

一時之間,百姓士子看向齊泰等人的眼神都變了,紛紛交頭接耳,低聲議論了起來。

這一幕自然被齊泰等人注意到了,他們此刻心急如焚,卻是毫無辦法,有些不知所措。

原本按照他們的設想,三法司透過午門熱審積聚威信與民望,在巔峰之際會審耿璇,徹底坐實其當街殺人的暴行,藉此機會擴大打擊面,儘可能地牽連進更多的勳貴武官。

但誰都沒有想到,這場會審從一開始便未曾按照他們設定的劇本上演,甚至完全偏離了方向,不但百姓士子被成功誘騙,耿璇還成了受人陷害的苦主,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顧佐長嘆了一聲,對十名士子開口道:“爾等可知,知情不報,罪加一等?現在選擇屈辱妥協,爾等將會一輩子抬不起頭來做人,苟安於世!”

顧獨坐原本以為可以勸說這十名士子幡然醒悟,但他遠遠低估了他們對武夫丘八的畏懼程度,尤其是在經歷了那夜慘案之後,更是對這群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畏懼到了骨子裡!

與其現在說出真相,徹底得罪這群劊子手,事後遭到他人清算,甚至禍及家人,不如死死閉上嘴巴,即便罪加一等,至少這條小命算是保住了。

見其依舊低頭不語,顧佐終於對其失望透頂,轉而同齊泰等人商議片刻,決定派人前去傳喚當夜在場的其餘士子,前來指證耿璇的暴行。

畢竟當夜可是有著三千餘名士子衝擊貢院,高呼“仗義死節”、“捨身取義”,這十人是不堪入目的苟且之輩,總不至於那三千士子盡皆如此吧?

幸得秦逵留了一手,警告三千餘名士子在會審結束之前,不得擅自離開京師,否則以逃犯論處,否則他們現在當真是毫無辦法。

至於為何不讓那些搜檢官員出面指證,傻子都知道他們會如何睜著眼說瞎話,畢竟他們的頂頭上司可一一在場啊!

三法司衙役全部出動,按照名冊前去地點尋人,會審現場也就因此沉寂了下來,百姓士子的議論之聲反倒是越來越大,大多都是對三法司的質疑居多。

從最開始小侯爺那句充滿了悲憤的一句怒吼“給文人當狗”,到小侯爺連聲質問主審官致使其無言以對,再到十名汙點證人的集體沉默,即便百姓士子不知內情不通朝政,也隱隱約約地察覺到了今日此案絕沒有表面之上那麼簡單。

對於這些吃瓜群眾而言,腦補向來是拿手好戲,尤其是涉及陰謀論的自動腦補,更是熟練無比。

如若這個小侯爺所說為真,當真有人鼓動慫恿士子游行示威,再讓他們以死陷害小侯爺,試圖藉此機會……扳倒勳貴武官?

呵,這麼一想,真是令人脊背發涼啊!

畢竟論起陰謀詭計,大字都不識幾個的武夫丘八們,如何能夠比得過滿腹經綸的文人士大夫?

嘶……

細思極恐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一樣的崇禎

妖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