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

何為新學?

皇上這是什麼意思?

這些疑問,不約而同地浮現在十人心中。

最令他們感到恐懼的是,新學之中的這個“新”字!

至宋一朝,儒學的新分支程朱理學在朱夫子的完善之下,一躍成為了當代主流,沒有之一!

經二程的創立和朱夫子的繼承及發揚光大,程朱理學甚至成為元明兩朝朝廷欽定的官方哲學,儒學自此徹底壟斷了人們的思想,法家思想流於庸俗,無有能再抗起其大旗者。

楊士奇十人皆是自幼學習程朱理學的儒生,對那位朱夫子視為先賢聖人,恩師道祖,豈會做出離經叛道之事?

並且,程朱理學先前不過是儒家學派之一,在北宋時經儒釋道三教相互吸收的產物,朱夫子本身就是繼孔聖之後的又一位儒學集大成者,他總結了北宋二程的理學思想,建立起了龐大的理學體系,集宋代理學於大成,使其成為主流學派之一,直到元朝開始被朝廷欽定為官方哲學!

而他本人因此被尊稱為朱子,成為唯一一位非孔聖親傳弟子卻享祀孔廟的十二哲者,受天下儒學士子世代香火祭祀。

而程朱理學,堪稱歷朝歷代最為精緻,最為完備的理論體系,其影響至深至巨,自元代開始,被歷代帝王確立為官方意識形態,不是沒有道理的。

如此一個龐然大物,楊士奇等人如何敢於直面天下士人,接受皇上所創的新學,做出那等離經叛道之事?

一是不願,二是不敢!

別說他們十人,就連大明朝野有名的碩儒鴻儒,都不敢對程朱理學提出任何質疑,更不敢宣揚與其相悖的理論一說!

任何敢於挑戰這個龐然大物之人,都會被世人斥為叛逆逆種,其理論學說亦是“歪門邪道”、“妖言亂語”、“異端邪說”,受到天下士人群起而攻之!

這般結果,他們承受不起,也不敢承受!

一時之間,御書房寂靜得有些可怕,十人無一例外地呆立當場,眼睛死死地盯著那“新學”二字,額頭上已然可見冷汗直流,卻是無人翻動冊子一窺究竟。

似乎對於他們而言,手中這異端邪說,比之蛇蠍更令人感到恐懼。

朱雄英見狀並未出言,託著下巴陷入了沉思。

不得不承認,楊士奇等人的表現,讓他略微有些失望。

畢竟此十人可都是宰輔之才,他準備提拔重用的賢才幹吏,但眼下的表現卻是有些不堪了。

但他其實也能夠理解,畢竟程朱理學乃是官方哲學,這十名賢才幹吏又是自幼學習程朱理學,突兀之間想讓他們改換門庭,離經叛道,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程朱理學啊!

這個龐然大物,就連自己都不敢輕易下手,楊士奇等人如今這般表現,也是情有可原。

為什麼程朱理學會成為無可爭霸的主流學說,甚至是唯一學說,甚至被朝廷欽定為官方哲學?

因為它完美地適應了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的轉變,逐漸走向政治哲學化,其一再強調的“三綱五常”、“忠君愛國”為帝王的專制統治提供了精細的理論指導,完美地成為了王朝統治的精神支柱!

表面上來看,程朱理學對於封建王朝國家穩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對百姓思想的束縛和禁錮也顯而易見。

尤其是在建州野豬皮立國後,更是徹底歪曲了程朱理學的思想,斷章取義,刪改聖言,用其飽含弊病的片面教義麻痺禁錮天下萬民,遺害無窮,飽受後世詬病。

即便如此,來自後世的朱雄英十分清楚這玩意兒的巨大危害,但此時也不知道如何去面對這個龐然大物,只能寄希望於培養出一些新學之人,潛移默化之下逐漸發展壯大,直至取代程朱理學!

這便是朱雄英在燕京鎮守時,口稱的打造出一個現世聖人,撅了那些文人士大夫的根!

而被他寄予厚望的王紳,已經在燕京太子宮內閉門一年有餘,從天劍局傳遞回來的情報不難看出,這位“聖人”即將出世!

那麼為了給這位“聖人”鋪平道路,朱雄英也不得不提前做好準備了。

他更希望的是儒法並用以統治天下,兼擅採用法儒二家理念治國,畢竟治大國如烹小鮮,食材與調料缺一不可,而要想大明繁榮昌盛,應該是依法治國,而不是按照道德倫理治國!

儒家強調是以德治國,全力推行仁政,無論是孔子、孟子、還是荀子等先賢盡皆認為,天下大治最關鍵的因素是君主,君主推行儒家主張,選賢任能,善待臣民,推行仁政,在贏得民心的基礎之上,統一天下實行天下大治。

但無數的血淚教訓證明,僅僅靠仁義道德治理國家,是根本行不通的,尤其是還是在如今這個大爭之世,列國都在殖民爭霸,大明卻依舊高唱仁義道德,那可真是蠢到無可救藥。

難道仁義道德,宗法禮制,能夠抵禦得住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

事實證明,抵禦不住!

這便是朱雄英創立新學,試圖取代程朱理學的原因。

秦朝以法家為主,結果秦律之嚴苛天下聞名,以至於被冠以“暴秦”之名;漢初儒法並用,而到了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地位空前上升,法家逐漸消亡;而魏晉南北朝時期,可笑的是玄學一度佔據了正統地位,以至於天下百姓一直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到了隋唐時期則是儒外法裡,儒皮法骨,如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等聖明君主陸續開創了屬於他們的盛世。

到了英明神武的太祖高皇帝開創大明,老爺子無疑偏愛以法治國,其結果顯而易見,大肆屠殺文臣武將,已經讓這位英明神武的開國大帝背上了暴君罵名。

雖然大家明面上不敢有一絲言語,心裡面至今卻還記得洪武大帝的殘暴嚴苛,太祖儼然成為了殘酷暴戾的代名詞。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民主法治進步的重要標誌,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杆,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朱雄英需要王紳這名他一手打造出來的聖人,帶著一群志同道合之士,改變程朱理學獨霸天下的崇高地位!

他們如同那星星之火,率先對程朱理學提出質疑與批判,而後形成燎原之勢,直至徹底取代它的地位,成為大明新興哲學。

而楊士奇等人,便是朱雄英為聖人預定的“志同道合之人”!

“這新學乃是一儒學集大成者所作,朕偶然觀之,覺得大為震動,受益匪淺,你們回去細細研讀,三日之後前來彙報觀後感想,嗯,不少於一萬字!”

內閣十子:“???”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夏最強太子

雲之頂

大明朝

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