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城爆發的驚天劇變,大帝帖木兒亦有所感知。

在親眼見證鎮海城消失之後,十三郎率軍逃回了燕然山防線,但未曾見到緊隨其後的突厥輕騎兵。

這些機動性超強的鐵騎,受大帝之命前來探查先鋒大軍的情況,卻是親眼目睹了一場終生難忘的恐怖場景。

整座鎮海城被熊熊烈火吞噬一空,第四軍團的數萬勇士根本來不及逃脫,便葬身城中,大帝最為倚重的軍團長賽法丁,也成為了一堆焦炭,隨之湮滅無蹤!

得知這個訊息,帖木兒大帝暴怒到了極致,當即召開了軍事議會。

第四軍團因其信仰的特殊性,一直都是帖木兒最為倚重的肱骨臂膀,但是這支臂膀被明軍提前一步斬斷,可想而知這位大帝目前是有多憤怒。

眼下第一軍團與第二軍團受命由智者蘇萊曼節制,前往哈密之地救援第五軍團與第六軍團,自己手中的兵力唯有第三軍團、第四軍團、第五軍團與新降的哈薩克重騎兵軍團,除此之外便只有預備役禁衛軍軍團。

總計兵力不過二十萬,想要攻佔嶺北行省這塊絕佳跳板,似乎力有未逮啊!

帖木兒大帝看著眼前這副草草繪製的地圖,神情凝重到了極點。

從鎮海城一戰不難看出,大明帝國早已得知自己的佈局謀劃,幾乎不用多想,便可知智者蘇萊曼的哈密戰場,定然出現了變故,以致於明軍提前一步洞悉了自己的想法,佈置好了防線。

但大帝帖木兒想不明白一件事情,蘇萊曼可是七大軍團長中最具謀略的傑出人物,率領河中步兵軍團與騎兵軍團這兩支精銳戰師,為什麼還會一敗塗地,被明軍得知了突襲計劃?

或許,真正的答案,只有蘇萊曼自己才會知曉!

既然大明帝國已經得知了突襲計劃,那自己只能將突襲變為攻打,名正言順地攻佔嶺北行省,而這需要草原各大小部落的絕對支援!

忽裡勒臺諸王大會,勢在必行!

洪武二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原成吉思汗行宮,召開了一場決定草原部族命運的諸王大會。

帖木兒帝國大汗,大帝帖木兒主持此次忽裡勒臺,與會之人有西蒙古衛拉特部族首領也速迭兒、阿蘇特部首領阿魯臺、瓦剌四部大領主鬼力赤、瓦剌諸部名義之主馬哈木、把禿孛羅等人,聲勢浩大至極。

自蒙元大汗脫古思帖木兒投降大明帝國,受封成為歸義汗後,整個蒙古部族瞬間四分五裂,形成了以韃靼部、瓦剌部、兀良哈部為主的遊牧諸部。

而蒙古帝國分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兩部分,瓦剌部落則屬於林中百姓中比較強大的部落之一,偉大的成吉思汗為穩固統治,選擇重用瓦剌部,讓他們去招降林中百姓,因此獲得很多獎賞,為此不惜採用世聯姻親的方式,拉近與瓦剌的關係。

正因如此,瓦剌部靠著與黃金家族的關係很近,所以發展迅速,實力猛增,當元朝皇室衰微,瓦剌部就儼然成了蒙古帝國的代表。

而大明把退據蒙古高原的北元政權,及其治下的蒙古族稱為韃靼,與蒙古高原西部的瓦剌對立,自此蒙古高原群雄四起,內訌不斷,特別是以瓦剌為主的西部蒙古和以韃靼為主的東部蒙古戰亂仍頻,主要便分為韃靼部與瓦剌部東西蒙古對立的格局。

而兀良哈部則是十三郎降服的朵顏三衛,成為了此刻大明帝國最驍勇善戰的北疆馬前卒!

大帝帖木兒一場忽裡勒臺諸王大會,召集了瓦剌四部的主要領袖,毫無質疑地降服了這些部落梟雄,隨即爆發了對大明帝國的東征之戰!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在摸魚,劉備請我出山

滅了的星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刀客啊!

命運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