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科技院透過《明報》搞的有獎徵答時間截止。

陶成道面對形形色色的答案有些吃不準了,找到了沐瑤。

沐瑤透過信件告訴了在西域遊玩的朱允熥。

朱允熥吩咐沐瑤將所有信件裝進他從系統空間兌換的袋子裡面。

將信件瞬間放到了身邊。

朱允熥一封一封地仔細看。

朱元璋則是隨意地翻看,徐懷錦和毛易幫著朱允熥整理。

“啊,人才,人才,這就是人才啊!”朱允熥拿著一張《明報》說道。

大家都趕過來看。

這是一個叫王守正的人直接把見解寫在了《明報》上。

毛易說道:“不像話,這個人態度就不好,太敷衍,寫在《明報》上,這不是看不起人嗎?”

朱元璋拿過《明報》看了看道:“咱不知道內容對不對,但咱看得出來,字寫得很認真!態度一點都不敷衍!”

“這個人,肯定是窮,窮得連紙都買不起。”

朱允熥又拿過《明報》說道:“這個王守正是個人才!他居然知道利用水汽的推力和傳動,可以製造自動機械!”

“他雖說沒有說出什麼道理,但是他理解了!”

“他居然說可以用燒出水汽,用水汽推動槓桿,用槓桿來推磨、打鐵!”

“看到沒有,在《明報》的這一面,他畫出了圖示!”

“蒸汽機!哈哈!”

“這個人才,我要了!”

“王守正,特等獎無疑!”

徐懷錦趕快拿過《明報》看了起來,不一會兒,眼睛亮了起來。

朱允熥接著又看,眼睛瞪大了:“我可奧,這貨寫得什麼玩意?”

“啊,叫範敏,難不成就是戶部尚書?”

朱元璋趕快拿過信件,這不就是戶部尚書範敏的字嗎?

“範敏說得在理啊。”朱元璋說道:“只不過,範敏未免太小瞧老四了。”

徐懷錦拿過去一看:“範大人的文章,寓理於事,事中見理,很有見地。”

“啊,看在徐懷錦的面子上,就給這個人增加一個獎項吧。嗯,到時讓《明報》公佈一個四等獎。”

朱允熥說完又往下看。

“不會吧,這又來一個!還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樣也能聯想到一起?”

“天啊,又一篇,又是一則寓言,要學莊子呢?!”

“好文采,好文采,沒什麼卵用!”

“怎麼又一篇,茶壺裡為什麼不煮餃子?佩服,佩服!”

“四等獎不少啊。”

朱允熥一邊評論一邊翻看,半天時間就看完了,拿出圓珠筆和紙,直接從特等獎到四等獎,列出了獲獎名單。

接著,朱允熥又拿出一張紙,畫了一張圖,是火車蒸汽機的原理示意圖。

將圖與獲獎名單都交給沐瑤,交待沐瑤,讓大明科技院無論如何也要找到此人。

此人,有望成為大明本土優秀的科技人才。

如果親自輔導,他成為大明科技院的本土首席科學家!

寫完信,朱允熥道:“徐懷錦,咱們現在是在天山北,要不要往西北方向去,就是在阿爾泰那裡,圖們族記得嗎?”

徐懷錦道:“你是想去滑雪嗎?”

朱元璋道:“允熥,你又往西,豈不是離應天越來越遠了?馬皮滑雪板,你還沒玩夠啊。”

“爺爺,不是滑雪,那裡有個湖,叫做喀納斯湖,聽說裡面有巨大無比的水怪!我還沒去看過。”

朱元璋急了:“三孫,你看啊,你得早點回去啊,你要在的話,甘薯啥的,推廣的更快。再說了,你想到哪裡玩,一下子不就到了嗎?你回到應天,也不耽誤你旅遊!”

朱允熥道:“我來一趟西域不容易!爺爺,你可以隨時回應天、來西域,我做不到啊。”

朱元璋這才想起來朱允熥所說的“醫不自治、佛不自渡”,朱允熥能送別人,送不成自己。

「其實,我也可以很快到應天。」

「只不過費勁大,得各種工具換乘。」

「越野車、全地形車、氣墊船、摩托車、腳踏車換著來,估計也就四到五天,頂多七天可到應天。」

朱元璋不禁嘆道,三孫,真賊!

他居然還有後招,只是不想用!

他不想馬上回到應天。

「我在外邊,照樣可以讓陶成道他們幹活!」

「不管做什麼事業,都得搞好分工合作。」

「我只要把方向即可,根本不用親自動手。」

「再說了,陶成道和鄭和幹不成,不是還有老朱嗎?」

「現在老朱對我算是認可了,以後有推不動的事,我就忽悠老朱!」

「老朱不相信,我就說這是老天爺的旨意!」

「我要是回應天,老朱估計還像以前一樣,讓人挑著摺子,跑到我院子裡辦公,還問我這問我那的。」

「那些個破事,處理起來根本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繁瑣得很!」

「老朱精力那麼旺盛,也累得夠嗆。」

「這種日子,就不是人過的。」

「不回應天,就沒那麼多事了。」

朱元璋又嘆了一口氣,三孫真是太懶了。

他居然打咱的主意,他動動嘴,咱跑斷腿!

還想忽悠咱!

嘿嘿,你根本想不到咱能偷聽你心聲,你能糊弄天下任何一個人,也糊弄不了咱!

不過三孫不想幹那些瑣碎事,這也符合他的身份和才能。

三孫乾的事,咱以前想都不敢想啊,他乾的事,才叫大事!

讓一個幹大事的人,去幹一些雞毛蒜皮的事?這叫大材小用!

突然,朱元璋想到,三孫,你想忽悠咱,咱就不能忽悠你嗎?

嘿嘿,咱再忽悠一下三孫!

就看他到底能不能在七天之內趕到應天!

咱見識了越野車,全地形車、摩托車、腳踏車是什麼車?

氣墊船是什麼船?

等到他回應天,這些車和船咱就可以見到了。

……

秦淮河,山陰村。

十六歲的少年王守正,拿起一個錘子在敲打。

“守正,你又做啥?能幹點正事不?”王採銀不滿地吼道:“讓你打鉚釘,你打成啥鬼樣了?”

王守正置若罔聞,還是一個勁地敲打。

王採銀說道:“你要累死你爹呀,今天的任務要是完不成,船廠扣咱的糧!”

王守正說:“爹,你快看看《明報》到了沒有,算算時間,也該公佈結果了。”

“啥,你還想著這事呢?”王採銀上去給王守正一個爆慄:“你醒醒吧,這種事咋能輪得到咱家,咋能輪得到你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抗戰:我鐵血少帥,震驚晉西北

我本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