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又心塞了,抓人的事怎麼都讓我幹?!

很明顯,這個叫劉日新的犯事了。

這難道不是錦衣衛乾的事嗎?

但這麼多大臣,總不好細問,那就,抓吧。

李景隆剛上朝沒說幾句話就走了。

解縉可算是抓住機會了,出班奏道:“陛下,重新編寫《建文大典》任務繁重,臣請再增加兩人參與。”

朱允炆沒有吭聲。

解縉道:“一個是方翰林,另外一個人請曲阜孔家派出。”

範敏道:“解人大所言不錯。方翰林乃大儒,可為《建文大典》增色,曲阜孔家派人參與,更能得到天下士子的認可。”

“夠了!”朱允炆喝道。

眾人皆愕然,陛下今天又,又反常了?

重啟《建文大典》工作,這是陛下你交待的啊。

解縉十分不解,陛下派劉洪專門到吳王府,讓他由吳王府的看門人變成《建文大典》的編纂人,這怎麼又變卦了?

難道是請的人不對?

對了,請的人不對!

方孝孺是先皇看中的,原來是朱允炆的人,後來被先皇指派給了朱允熥。

讓方孝孺成為了朱允熥的專用講授。

朱允熥連篇古文都背不上來,有水平的人哪裡肯教他?

但方孝孺真去了吳王府,並且還成了吳王的跟班!

在別人說吳王廢物的時候,方孝孺還很不高興。

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剛直不阿,方孝孺被稱為有其父之風,沒想到他竟然佩服吳王朱允熥。

只不過是看在朱允熥正受洪武帝的青睞而已。

因此,方孝孺的人品也不過如此,徒有虛名而已。

解縉感到,可能因為這幾層原因,朱允炆對方孝孺有極大的隔膜。

提出讓方孝孺參加《建文大典》編寫,讓朱允炆很不高興。

解縉道:“陛下,臣只考慮到了方翰林的才學,沒有考慮到他的人品。”

朱允炆道:“解縉,你說方翰林人品不好?”

解縉道:“陛下,方翰林離開您,專門到吳王府講課,還不是因為審時度勢、趨炎附勢?”

朱允炆聽到此,心中高興了!

終於找到了一個停止《建文大典》編纂的理由!

前幾天,因為皇爺爺死了,是鬼魂回來了。

在劉日新給出鎮鬼之符後,心中激動之下,就草率地作出讓解縉編寫《建文大典》的決定。

如今,皇爺爺又回來了!

必須把《建文大典》改為《洪武大典》!

幸虧解縉提到了方孝孺,並且還質疑方孝孺的人品,這就給出一個很好的理由。

“解縉,你好大的膽子!”朱允炆又是一聲怒喝。

解縉惙惙不安,剛才是哪一句話又說錯了?戳中了新皇的哪一個傷疤?

“解縉,方孝孺是我皇爺爺一直都看中的賢能之士,你說他的人品有問題?”

“子曰:有教無類。方孝孺肯到吳王府親授,恰恰證明他師不擇徒、事不避苦!”

“方孝孺到吳王府教授,這是先皇的旨意,你豈能說他是審時度勢、趨炎附勢?”

“如果方孝孺堅辭不去,豈不是又成了抗旨不遵?”

“在我看來,方孝孺為人師表、品行高潔,人品比你強多了!”

“解縉,你有什麼資格評價方孝孺的人品?”

解縉額頭的汗顆顆滲出。

天啊,自己又,又撞到了陛下的氣頭上!

今天出門,沒有看黃曆!

誰都知道因為吳王朱允熥與他朱允炆爭寵,導致方孝孺如今不被重用!

如今,朱允炆為了找茬,居然說起了方孝孺的好話!

說方孝孺品行高潔!這明顯就是違心話!

這樣的違心話,新皇居然也說得出口!

齊泰等大臣也大為驚訝,朱允怎麼突然表揚起了方孝孺?

表揚方孝孺,又貶低解縉!

說解縉的人品不好!這簡直是徹底把解縉這個人給完全否定了!

有新皇這句話,解縉在官場上的生涯提前宣告結束!

朱允炆道:“解縉,就憑著你這個人品,不能再編《大典》了,你還是官復原職吧。”

“解縉,你仍然去看守吳王府!”朱允炆道:“哪怕風雨交加,不得擅離職守!”

解縉此時既不敢跪下,也不敢上前,原地嚎啕大哭:“陛下,陛下,臣錯了,臣錯了,請再給臣一次機會。”

“蔣瓛,你親自送解縉前去上任!”朱允炆道。

蔣瓛召出兩名錦衣衛,一邊一個,架著解縉出了殿。

殿中大臣們都不明白了,解縉這是犯了什麼嚴重錯誤?

陛下讓解縉當吳王府的看門人,又讓他回來編《大典》,如今又讓他回去繼續為吳王府看家護院!

這簡直是戲弄人、侮辱人啊。

“《洪武大典》的編纂工作,是先皇早就定下來的。”朱允炆走下臺階在大殿最前徘徊。

“不能因為先皇不在,不在此就把《洪武大典》停了。”

“更有甚者,還奏請將《洪武大典》改成《建文大典》,這豈不是陷我於不義不孝嗎?”

大臣們都微微搖頭,新皇太不靠譜了!

把《洪武大典》改成《建文大典》,難道不是你自己定下的嗎?

“《洪武大典》編纂工作不能停,編纂官由方孝孺擔任。參與編寫人員都是解縉挑選的,以後就由方孝孺定其去留。”

“戶部和吏部要全力做好配合和保障工作,要人給人,要錢給錢。”

“盛世必出盛典!一定要把《洪武大典》編成一部曠古之未有的集大成之書,要讓其流芳百世、流傳萬代!”

眾人更是無語。

現在是盛世嗎?

根本不是啊!

現在的大明,處處危機!

東面的海邊有窩寇出沒,西南的土族時不時地叛亂。

這些暫且不說,北面的燕王都已經向天下發布了靖難檄文,要“清君側之惡、還天下之明”。

並且帶著十萬大軍勢如破竹,馬上就要與耿炳文帶領的軍隊遭遇!

你管這叫盛世?

馬上就成亂世了!

此時的朱允炆哪顧得上什麼盛世、亂世?

他想的是一切順著皇爺爺原來定的來!

一切以皇爺爺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為標準!

至於大臣們怎麼想,民眾們如何看,都不重要。

甚至是大家在背後罵聲一片,也無所謂。

只要咱最終站到最高的那個位置,其他的一切都是浮雲。

齊泰感到朱允炆此時如此重視《洪武大典》的工作很不合適。

集中人員和錢糧編書!

現在必須把所有的資源往北面傾斜!必須全力以赴對付燕軍!

齊泰道:“陛下,依眼下形勢,臣以為《洪武大典》一事,必須要編,但要等到擊敗燕軍之後。”

朱允炆轉過身來:“齊泰,你說什麼?!”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我有一首詩

天天天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