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殿。

朱允炆坐在寬大的黃花梨椅子上,眯著眼聽康大佑的彙報。

“陛下,杭州知府鄭和奏報,窩寇大量聚集海上,從船隻來看,不下千人。”

朱允炆現在找到了當皇帝的感覺,事事不先發言,聽聽他的近臣們如何說。

解縉道:“陛下,臣以為鄭和這是虛傳訊息,其目的很明顯:養寇自重。”

養寇自重?

“先皇赴杭州,殺了窩國太子,讓窩寇遠遁,再也不敢犯我海境。為何,窩寇偏偏在此時出現?甚為可疑。”

“鄭和作為內臣,不宜外放為官,杭州知府一職更是不妥。”

解縉想起來,這個鄭和也是朱允熥的人。

正是朱允熥的安排和建議,朱元璋才讓鄭和當了杭州知府。

既然新皇與吳王朱允熥有過比較深的矛盾,那麼不妨再次表明立場。

作為文人,表明立場當然得委婉一點。

那就建議把朱允熥倚重之人拿下來,讓新皇對自己更加信任。

更何況,自己所列的理由十分充分,鄭和是內臣,是太監。

先皇朱元璋曾說過:內臣不得干預政事。

但是先皇對吳王朱允熥太過寵愛,就是因為吳王欣賞鄭和,先皇居然破了例,讓鄭和當了杭州知府!

不僅如此,還讓鄭和在工部兼職,專門負責大明造船。

解縉相信新皇對此早就不滿意了,只是沒有人提出,暫時也不好對鄭和下手。

說完,解縉得意地看看左右。

“陛下,解大人所言,只是出自他的猜測。”劉洪突然從繡凳上站起:“鄭和任杭州知府,這是先皇所定。”

“先皇定下的旨意,我們難道不應該執行?”

劉洪的聲音很大,殿中人都不吭聲了。

誰也沒想到劉洪突然出來反對解大才子。

黃子澄明白了,劉洪之所以這麼講,主要是他與鄭和都是太監。

在太監隊伍當中,有且僅有一位外放為官,並且管的地方還是大明的財賦重地——杭州府。

劉洪如果與鄭和聯起手來,一內一外,就是一個不可小視的政治力量!

而且劉洪根本不害怕鄭和能威脅到他的地位!

畢竟劉洪有著擁立之功!

朱允炆本來是想同意解縉的提議,免去鄭和之職,因為鄭和跟朱允熥的關係比較好。

現在,凡是與朱允熥關係好的人,比如說藍家、沐家、鐵鉉、陶成道等人都造反了!

這些人躲在大明科技院裡,對自己的旨意不理不睬,依仗著他們的火器負隅頑抗。

並且還想出了豎立先皇牌位的歪招,讓朝廷軍隊投鼠忌器,只能圍困。

大大掃了自己的面子!

鄭和是先皇和朱允熥的人,說不定現在也是心存反意!

解縉說得沒錯,說不定鄭和就是在以窩寇想入侵為理由,保住他的官帽子。

但是,劉洪這麼一說,朱允炆頓時有些猶豫了。

是啊,從更改官制開始,對於先皇制定的規矩,已經改了不少了。

如果再改下去,會不會有人私下議論?

動作是不是太急了。

看新皇沒有說話,劉洪急了:“先皇關於儲君的密旨,難道不應該執行?”

黃子澄的眼皮子一跳,老太監劉洪這話說的太狠了!

誅心吶!

為了保鄭和,劉洪不惜與解縉翻臉!

黃子澄本來也是想保鄭和的,畢竟朱允熥對他曾經有恩,並且他還聽說鄭和在杭州的官聲很不錯。

看來,有這麼賣力保鄭和的劉洪,自己倒是不用出面了。

朱允炆聽到劉洪最後一句話,不禁身子一震。

是啊,先皇定下的旨意,不能隨便改啊。

再說了,要不是劉洪和蔣瓛,自己還不一定這麼順當地登基為帝。

“大紳,”朱允炆叫了解縉的字:“鄭和的事不用多說,讓鄭和隨時監控窩寇動向,如有侵犯,就地剿滅。”

解縉沒料到劉洪這麼大的反應,保鄭和這麼大的力度。

自忖在先皇心中的地位不如劉洪,也只能怏怏作罷。

“大紳,你說要在七天之內抓住藍玉、沐英等人,可有把握?”

朱允炆為消解解縉的尷尬,馬上轉移了話題。

“陛下,臣有把握。只是,需要曹國公配合好。”解縉又馬上得意起來。

因為,新皇遇到了一個大難題,只有他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

這個辦法,得到了新皇朱允炆和曹國公李景隆的一致贊場。

現在,大明科技院被李景隆圍了一個月,這讓新皇沒有一點面子。

抓住藍家、沐家、鐵鉉和陶成道,這是新皇的頭等大事。

但是這麼拖下去總不是個辦法。

誰也不知道大明科技院這一年來存了多少糧食和飲水。

誰能解決新皇的心頭大患,誰就能在朝堂中獲得更高的地位、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李景隆道:“陛下,有解才子的主意,臣相信一定能成功。”

齊泰奇怪了,作為兵部尚書,自己還不知道解縉出了什麼主意。

“聽說你們往城裡拋什麼馬料。曹國公,你們到底是什麼辦法,說來聽聽?”

解縉和李景隆都有些為難,畢竟這辦法如果是傳出去,讓大明科技院裡面的人聽到了,就不靈了。

“大紳,這裡都是,都不是外人,你說說吧,說不定大家還能補充完善呢。”

朱允炆說道。

“齊大人,我們拋的是馬料,而且連續拋了幾天,科技院的人已經是習以為常了。”

解縉頓時意氣風發起來,作為這個辦法的創意者,他也特別願意和他人分享。

“這些天我們拋的馬料,其實,只是一個鋪墊而已。”

“最重要的是最後一拋!”

“當然,最後一拋,還需要刑部和錦衣衛配合,要從天牢和詔獄中挑選人員方可完成。”

黃子澄驚道:“最後一拋?天牢,詔獄?難道是學蒙古人,難道是拋屍傳病?”

……

養心殿議事結束了,眾臣走出宮門。

黃子澄的臉上陰晴不定,在宮門外徘徊一會兒又離去。

劉洪一伸手,從暗處閃出幾名錦衣衛。

“你們幾個,這幾天死死盯著黃子澄,看看黃子澄接觸了什麼人,有沒有與大明科技院裡面的人聯絡,透過何種手段聯絡。”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說好的氣運之子,怎麼是陰間氣運

一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