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出奉天殿聽了一會兒,本想阻止的,想了想還是算了。

抬舉走進養心殿,向朱元璋彙報今日朝會情況。

朱元璋聽後怒道:“活該!”

“這些天殺的,見了錢就邁不動腿!你看看方孝孺、楊溥、鐵鉉同樣是文官,怎麼就沒去下注?”

朱允炆簡直是無話可說了!

爺爺根本是不講道理!

你不是和大明科技院合起夥來坑文臣嗎?

先是讓大明科技院開個賭坊,而後讓我來宣佈科舉制度改革,想把文臣們的積蓄坑到手!

方孝孺是吳王朱允熥的專用老師,就算是他想下注,也得讓大明科技院暗示他不要參加。

就算是方孝孺參與了,大明科技院也會把本金退給他本人。

特別是鐵鉉、楊溥,他們都辭了官,躲進了大明科技院。

這兩個人與大明科技院的陶成道,就是穿同一條褲子,怎麼可能讓他們下注?

“歪頭,楊溥當國子監祭酒有些虧材料了。”朱元璋道。

啊,朱允炆的額頭出汗了。

沒想到皇爺爺對楊溥如此高看!

楊溥提升得太快了,當時直接從正七品升到了正四品。

國子監祭酒原是從四品,自己更定官制時提升了半格,成為正四品。

前幾天,只是將六部尚書和六部的左右侍郎的級別恢復了,國子監還沒來得及。

朱允炆也怕動作太大,引起文官的集體不滿。

本來,楊溥是內閣輔臣,提拔他為國子監祭酒,級別沒升,但他卻成了一把手,這叫做重用。

誰知道,朱元璋還不滿意。

朱元璋從三孫朱允熥的心聲中瞭解到,楊溥後來是內閣首輔、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

楊溥質直廉靜,胸無城府,以操行見稱,在朝中能夠平心處事,朝中諸臣都對他十分歎服。

康大佑算什麼東西,不就是憑著老爹康楨曾經當過吏部尚書?

看看歪頭,你用的都是什麼歪瓜裂棗?!

“歪頭,楊溥你還不瞭解啊。你三弟對他相當看重。”朱元璋說到這裡停住了。

差一點把三孫給帶出來了!

要是咱說出三孫的訊息,歪頭可能就會立馬崩潰。

歪頭如果知道咱三孫還活著,他就會明白,他是徹底失去了當儲君的希望。

要是歪頭崩潰了,不幹了,一定會引起老四的懷疑。

老四不來應天的話,事情就變得複雜了。

所以,要想抓住老四,就必須讓二孫歪頭當好誘餌。

讓歪頭當好誘餌,就必須在他面前放個誘餌,讓他看到一線希望。

朱允炆此時仍不理解皇爺爺為何對吳王朱允熥念念不忘。

“爺爺,楊溥和鐵鉉一樣,都是不願回朝。等吏部勸服後,再把楊溥放到更重的職位上。”

朱元璋不置可否,朱允炆提著的心放下來了。

……

京城一片愁雲慘霧。

這一切都是文官們造成的。

文官們在宮中的奉天殿打成一團。

把白齊修送回典詔獄的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實在看不過去了,將文官們轟出了宮門。

到宮門外,文官們仍然不解氣,當街撕打。

讓來來往往的老百姓驚掉了一地眼珠子。

文官們在街上打完,回到家已經精疲力盡。

有的在家受到了父親或妻兒的埋怨,不禁怒從中來,拿下人撒氣。

文官家中不是哭哭啼啼,就是鬧翻了天。

更加苦逼的是吏部尚書周吉士。

周吉士不僅賠慘了,還得來到大明科技院裡請楊溥出來任國子監祭酒。

為表現誠意,周吉士穿著官服,帶了吏部的左右侍郎跟著。

哪知道喊了半天,只出現了一名教諭出來傳話,楊溥包括鐵鉉都無意再出仕。

周吉士沒辦法了,熱臉貼了個冷屁股!

不對,連楊溥的屁股都沒見到,根本沒貼上!

自己剛剛幾乎把家底給賠光了,心中慘兮兮的,面上還得賠著笑!

不過,想一想朱允炆,周吉士的心理又稍稍平衡了些。

畢竟,楊溥連陛下的面子都不給!

更不要說自己只是一個吏部尚書。

周吉士真不明白,既然朱允炆這麼配合你們,把文官口袋裡的錢轉到你們大明科技院,你們為何如此不配合朝廷?

三番五次徵召,鐵鉉等人都不理不睬!

請不來楊溥也無所謂,反正是盡力了。

陛下都辦不成的事,我怎麼能辦成?

我要是辦成了,豈不是說明我的能力比皇帝還要高?

這反而會引起皇帝的猜忌。

不管了,皇帝想處罰就處罰吧。

大明科技院此時沒空搭理周吉士。

……

真定城外,朱棣也是愁眉緊鎖。

朱棣一路南下,終於趕到了真定,卻發現長興候耿炳文已經佔住了這一線。

耿炳文儘管是老將,但朱棣卻是一點都不怵他。

因為耿炳文非常保守,他不擅長進取,卻是十分擅長防守。

耿炳文在鎮定,兵分三路形成三角戰線。

面對耿炳文防守的城池,朱棣不敢輕易發起進攻。

大明最擅長防守的有兩人,一個是朱文正,另一個就是耿炳文。

當年,張士誠進犯長安州,遭到了耿炳文奮力反擊,最後大敗而回。

張士誠惱羞成怒,再派司徒李伯升率兵十萬,分水陸兩路殺向長興。

當時耿炳文只有守兵七千人,情況十分著急,耿炳文不敢懈怠,他固守城池不出,防守的花招一個接一個。

耿炳文的七千人硬生生地頂住了張士誠十萬大軍持續一個多月的進攻。

後來,朱元璋命常遇春率兵增援,李伯升聞訊後,棄營逃跑。

耿炳文率領部隊出城追擊,追殺李伯升軍隊五千餘人。

於是,耿炳文一戰成名。

朱棣感到,此時攻城,絕對討不到好。

損兵折將不說,還大機率攻不下來。

朱棣最希望耿炳文出城野戰,但耿炳人老成精,怎麼都不上當。

朱棣明白,自己雖說是有十萬精兵,但經不起折損。

雖說是寧王答應隨時對他進行增援,但一旦自己真的遇到危險,寧王說不定會翻臉不認人,會倒向朱允炆。

畢竟,朱允炆還是合法的皇帝。

朱棣的本意就是一鼓作氣,速戰速決,誰知道被耿炳文給拖住了。

朱棣接到了京城密報,說朱允炆下達旨意,讓耿炳文和沿途衛所不得抵抗。

看來,耿炳文還沒有收到,或者是收到了就是不執行。

耿炳文更不可能出城決戰。

這樣一來就麻煩了,朱棣如果繞過這幾座城直接撲向應天,後路被截了怎麼辦?

此時,姚廣孝說道:“殿下,就地紮營,暫且等待。”

“我們在等什麼?”朱棣說道:“等朱允炆給耿炳文再下一道命令?”

“古齊納、吳伯宗兩天內趕到。吳伯宗說那件神器可在數里外取人性命。”姚廣孝道:“兩天後,耿炳文一死,建文再也沒有可戰之將。”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第一皇太子

冷漠如風

重生衙內:開局收了林沖做保鏢

浪浪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