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秦淮河的一處酒樓,國子監祭酒白齊修與禮部郎中王清選推杯換盞,喝得不亦樂乎。

“白大人,沒想到我們也有走出典詔獄的一天。來,喝一個。”

“王大人,你我出獄已兩月有餘,未曾一聚,實在是當哥哥的考慮不周。”

“王大人,剛剛出獄,還是小心為妙。”

“白大人所說極是,因此今日,就你我二人。”

白齊修和王清選因為彈劾吳王朱允熥炸燬了夫子像,被朱元璋直接投進了典詔獄。

朱元璋從應天出發之後,白齊修和王清選一直關在錦衣衛的典詔獄中,並沒有進行審理。

因為朱允炆監國,所以白齊修和王清選在獄中並沒有受罪。

朱允炆登基之後不久,就把白齊修和王清選放了出來,都把他們官復原職。

白齊修是正四品,王清選是正五品。

白齊修請王清選吃飯,最主要是看中了王清選有錢。

王清選來自浙東大族,家族財力雄厚。

白齊修之所以請王清選吃飯,主要目的是:借錢。

他看到了一個發財的機會,這個機會是孫仲連開的賭坊提供的。

白齊修說明來意,王清選頓時也來了興趣。

儘管王清選很有錢,但誰也不會嫌錢扎手。

孫仲連的賭坊這麼搞,顯然是在灑錢,並且還是定向灑錢,不要白不要。

“白大人,我覺得此事還得落實一下。比如說,朝廷是不是真的有改革科舉的打算?”

王清選的提醒,讓白齊修的酒醒了一大半。

是啊,科舉制度改革,科舉考試的內容是什麼,這都是朱允炆說了算啊。

“王大人,會不會大明科技院準備向陛下提出改革科舉的建議?甚至,大明科技院已經提出了,陛下已經初步同意了?”

白齊修的提醒,讓王清選愣了一下。

是啊,這很有可能啊。

現在朱允炆有求於大明科技院!

特別是朱允炆看中了大明科技院的火銃、手雷等武器。

“對,白大人,我怎麼覺得這是一個圈套?這是陛下和大明科技院合夥搞的一個圈套?”

“沒錯,王大人一語驚醒夢中人!大明科技院賺文官的錢,造更多的火器!”

“就等到燕軍直接到應天,用這些火器一舉消滅燕軍!”

王清選和白齊修兩個你一句、我一句,互相補充、相互完善,居然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陰謀!

此時,酒樓上菜的夥計笑了一聲:“兩位大人想來想去的,有什麼用?直接問皇帝,啥都明白了。”

王清選和白齊修相視哈哈大笑,是啊,直接問皇帝不就得了!

考慮問題還是太複雜了,反而被一個夥計給點醒了。

明天上朝前,聯合其他官員問一問就行了。

這天晚上,文官們都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焦躁不安。

有的是擔心這個政策是不是真的,有的是因為籌不到更多的錢而心慌。

第二天上朝,吏部尚書周吉士首先站出道:“陛下,京城出現了一個賭坊,為大明科技院開辦,他們說朝廷要改革科舉制度,可有此事?”

朱允炆道:“哦,竟有此事?科舉制度一直好端端的,為何要改?”

“賭坊如此說,只不過是譁眾取寵而已。不必理它。”

文臣們頓時放心了,看來,陛下根本沒有改革科舉制度的打算!

看來,這是大明科技院真的要給文官們撒錢了!

齊泰昨天也拿不準到底該不該下注,此時聽到朱允炆的話,心頭大定。

不少文官開始著急了,能不能快一點結束?

快一點結束,就趕快回家拿金子,讓人趕快去賭坊下注!

完全可以想象,文官們肯定是把多年來的積蓄全部蒐羅出來,全部投了進去。

人家大明科技院撒錢,總是有個限度的。

到了一定限度,人家的賭坊會隨時關門,不接受任何下注。

這就看誰的速度快,看誰下手早!

早去了吃肉,晚去了喝湯,最後去的啥也沒有。

朱允炆站在龍椅前,覺得十分奇怪,大臣們居然沒有其他要說的?

既然沒說的,那就剛好。

朱允炆還真怕大臣們提出來抗擊燕軍的事情。

因為自己提出了沿途不得抵抗的政策,引起了京城的轟動。

大臣們對“不抵抗”政策的不滿,朱允炆完全可以想象得到。

朱允炆最害怕的是,那些年輕氣盛、脾氣暴躁的御史們,他們一旦聯起手來,抨擊不抵抗政策,並且非得討個說法,還真不好辦。

今天,大臣們居然是無本可奏!

正合吾意!

散朝!

朱允炆宣佈完就走了。

朱允炆剛走,奉天殿的文臣們全都動了,急火火地向殿外奔。

站在後排的下級官員們總算是佔據了一回有利地形,率先出殿,小步疾走。

後面的文臣們都拋卻了平時的矜持,大步流星,往外急奔。

沒有動的是武官。

武官們沒動,卻被想出去的文官們給擠到了一邊。

武官們都搖了搖頭,這些個文官們真的是,唉,斯文掃地啊。

平時人五人六的,一看有利可圖,一個個的都現了原形!

武官們感到賭坊出這個賭注非比尋常,因為賭坊是大明科技院的。

上一次,吳王朱允熥就搞了一個賭局,讓武官們贏得是盆滿缽滿,文臣們輸得連底褲都沒有了。

這一次賭局,居然不讓武官們參加,只讓文臣們參與。

一些武官感到,這次,文臣們說不定輸得更慘!

因為這個賭局,好多人想起了吳王朱允熥,想到了瘋掉了、被關起來的仇佔可。

這次賭局,會不會產生更多的仇佔可?

文官們奔出大殿,穿過宮牆,四散而去。

不一會兒,各色人等揹著包袱又朝賭坊迅速匯聚。

不一會兒,賭坊被文官或文官們的親屬、下人圍了個水洩不通。

因為下注需要辦理相關手續證明,加上賭坊地方小、人手少,辦理起來非常慢。

排隊的人不肯離開,就由家裡人送飯。

接連兩天,很多小商小販都來了,特別是別處賣小吃的鋪子都派人過來,針對排隊的人群售賣。

多年之後,很多小商小販都還清晰地記起這次排隊下注事件。

誰也沒有想到,這次事件會是今後大明證券市場的標誌性事件。

誰也沒有料到,這裡會成為大明金融市場的發源地。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奇人衛秧

善文寨